随着2020年11月份销量数据的公布,各大车型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名相继出炉了。据乘联会公布的11月综合销量排名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208.1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4.5%;1-11月累计销量为1700.2万辆,累计增速为-8.3%。
其中,11月份轿车销量100.6万辆,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6.2%;累计销量818.2万辆,同比下降10.3%。11月份SUV销量96.4万辆,同比增长9.3%,环比增长2.8%;累计销量786.8万辆,同比下降3.7%。11月份MPV销量11.2万辆,同比下降4.1%,环比增长4.5%;累计销量95.2万辆,同比下降23.4%,MPV市场尚未回温,仍不太乐观。
从榜单上看,11月共计有199款轿车(比10月多3款)、278款车SUV(比10月多1款)、48款MPV(比10月多4款)取得销量,共计525款车型。那么,又有哪些轿车、SUV、MPV车型取得了比较好的销量呢?我们一起看看11月最全的销量排名吧
轿车部分,日产轩逸以 54470辆的成绩再次获得轿车细分冠军,年度累计销量位列总榜第一位。朗逸共卖出48278辆,仍然位列第二名。前十名中,广汽本田雅阁和大众迈腾两款B级车,分别排名排名第九和第十。自主品牌轿车方面,吉利帝豪、长安逸动分别排第13、14名,前十排行榜中已经没有了自主品牌的身影。
SUV方面,哈弗H6新老同堂势头迅猛,11月销量达55001辆,成为11月总榜冠军。长安CS75单月销量也再次超过3万辆,达32759辆,但与冠军的差距还是比较大。11月SUV前十五中,自主品牌取得了6席,前5有3席,表现不错……
MPV方面,11月总体销量仍在下滑,销量破万辆的依旧只有五菱宏光和别克GL8两款车型,宏光再次突破3万辆。11月1日刚上市的大4座车五菱凯捷,上市首月销量达6837辆,空降第三名。
看看你的爱车排在第几,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大型SUV也能一把掉头吗?
最新数据显示,在竞争激烈、车企必争的欧洲市场,比亚迪以进取的销量表现和特斯拉打的有来有回,也在悄然改写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成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品牌。
巨额亏损,裁员扩大至2万人!
传统大型SUV受限于车身尺寸,转弯半径普遍超过6米,遇到直角弯或窄路掉头需要多次倒车调整。腾势N9的易三方技术让后轮与前轮反向偏转,配合三电机精准扭矩分配,转弯半径缩小24.3%。现在老旧小区单车道、立体车库直角弯这些场景,新手司机也能像开小型车一样从容应对。
给天神之眼B,来了一次智驾0接管挑战!
坚守安全高底线,2025奇瑞汽车安全之夜盛大启幕
靠复古情怀,大众把续航不到400公里的电动面包ID.Buzz卖出了50多万人民币,这可比700公里续航、浑身雷达的极氪MIX贵一倍。这是割韭菜还是真经典?如果ID.Buzz能来到国内上市,会卖多少钱?让我们一起聊聊!
【EV视界报道】话说您在开纯电动汽车时,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仪表显示还剩40%电量,让您信心地满满前往充电站,但不知为何,再看仪表时电量却突然降至20%左右。这种突如其来的断崖式掉电让人猝不及防,难免对爱车产生"信任危机"。这种"电量蹦迪"......
比亚迪以进取的销量表现正在悄然改写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
智能电动时代全球五星安全,奇瑞发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
被申请破产不等于一定会破产,哪吒汽车的结局还没有注定
5月13日,以“底线”为主题的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在安徽芜湖召开,厚植安全造车基因的奇瑞汽车隆重发布了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并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一系列碰撞实测,直观展现超强安全防护实力,向全球用户擦亮“中国车安全车”硬核名片。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内卷越来越严重。近日一场由奇瑞汽车高管言论引发的风波,吸引了无数行业内外人士的目光。这不仅关乎两家车企的声誉,更给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生态敲响了警钟。
用「至暗时刻」一点都不夸张。 当东京都港区的本田遭遇业绩地震时,位于横滨的日产迎来成立92年以来最高的亏损记录。
200万辆之上,博越L持续进阶。
为什么越来越多高端家庭和商务精英首选岚图梦想家?因为岚图梦想家改变了在豪华MPV市场花了超35万,却还找不到真正精品的现状,把百万级底盘、华为顶级智能辅助驾驶和行业最高安全标准,统统装进一台MPV里。我也是岚图梦想家车主,我也是用户,不是来给谁站台的。选MPV绕了一圈,最后留下的......
特斯拉沈阳北进战略再深化 三台子万象汇体验店激活核心商圈消费势能
不比小米,只卷性价比,智己想通了。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就让各车企的销量表现备受关注。近日,江淮汽车公布了其4月产销快报。根据快报数据显示,江淮汽车销量呈现下滑态势,这一情况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今天在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江淮汽车销量下滑背后的原因,以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