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双叒叕“失控”了。
昨天中午,杭州一辆Model 3先后撞倒路边花坛、另一辆特斯拉和酒店门口立柱后,撞向了酒店大堂。
庆幸的是,此事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车主表示,从酒店对面停车场出来后,车辆突然加速失控,刹车失灵,怀疑与软件升级有关。
截至发稿,特斯拉尚未对此事件做出回应。
事实上,算上今天这起,Model 3已经在本月发生三起相似事件。近半年,特斯拉更是已经发生了足足12起疑似“失控”案件。
在一系列事件中,车主和特斯拉到底孰是孰非?而在50万年销目标、持续盈利压力下奔跑的特斯拉,是否为亟待提升的产能,做出了“必要性”牺牲?
(1)失控“罗生门”,该相信谁?
事实上,随着今年Model 3国内保有量的增加,特斯拉“失控门”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今年5月21日,杭州萧山,一辆在地下室的低速行进Model 3 突然无故加速,最后驾驶员靠左转擦墙和拼命刹车才将车停下。
车辆无故加速的情况此后又出现过3次,而且还有过屏幕指示灯全亮的情况。
经特斯拉售后检测后,相关数据全被删除。
今年6月16日,江西南昌一辆Model 3在路上突然自动提速至127km/h,车主尝试刹车无效后,最终撞上土堆翻车起火。
今年7月17日,北京一辆Model 3在掉头后退挂R挡时,车辆突然失控向前撞,驾驶人员反应及时踩住刹车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后特斯拉对车进行检查表示,车内完全电脑死机。调整两个星期以后,该车云端数据却不见了。
今年8月9日,上海一辆特斯拉Model 3毫无征兆地冲进了一座加油站内,撞坏防撞杆等设施及站内3辆机动车,并撞伤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车主。
今年8月12日,温州,一辆驾驶中的特斯拉Model 3无故加速,冲过停车场收费站,撞坏了十几辆车,车主也因此身受重伤被送进ICU。
10月,北京崇文门路口,特斯拉Model 3在驾驶途中失控,撞上路边公交站台并导致有人受伤。
不过,针对这些事故,特斯拉方面的回应基本是“数据显示车辆没有问题”,并且也没有明确的跟进和结论。
但这仅仅是官方的一面之词。
在这么频繁地出现相似事故的情况下,仅靠特斯拉的“一面之词”将其归结为驾驶员失误,或许很难让人信服。
换个角度思考,特斯拉是否真的存在车辆设计缺陷?车上越来越多的电子化设备真的足够安全吗?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或许很难查验真相。
毕竟,像车辆失控、刹车失灵等类似现象同时出现在车辆上的机率非常小。但若有类似情况出现,相关技术工程师也很难在车辆路试过程中测试出来。
因而,精选君个人认为,对遭遇“失控”事故的车主而言,最好的办法是请第三方一同鉴定,才能更好还原事情真相。
而为应对特斯拉否认“意外加速”一说,不少车主开始“脑洞大开”。
有车主建议在车辆方向盘下面安装记录仪,把车主控制油门和刹车的动作记录下来。
“在车内安装摄像头,能把自己的操作都记录下来,万一真的出现问题,可提供证据反驳特斯拉。”
另有车主认为认为,如果能够拿视频与特斯拉数据对比,特斯拉所说的车主错把油门当刹车的说法便会不攻自破。
(2)质量与50万KPI的“抉择”
前天,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在一封致员工的邮件中表示“特斯拉仍然可以达到2020年交付50万辆电动车的里程碑,但需要‘全力以赴’来实现这个目标。”
换言之,特斯拉今年的产能和交付还没跟上,大家还要在各方面加把力。
其实这已不是马斯克首次鼓励员工冲刺销量。12月中旬,马斯克曾告诉员工,四季度特斯拉需求强劲供不应求,需要“竭尽所能”增加产量。
在马斯克看来,消费者愿意为了早点提车,是可以“忽视”车辆的质量问题,更导致特斯拉上上下下都弥漫着“重产量轻质量”的理念。
由此,国内消费者抱怨特斯拉做工差,国外消费者的不满之情更甚。
11月份,美国《消费者报告》发布了一份年度汽车可靠性调查,在参选的26个汽车品牌中,特斯拉排名倒数第二。
另一家研究机构J.D. Power也对这一特斯拉给出负面评价,在其发布的《2020年新车质量研究报告》中,特斯拉以每100辆车出现250次故障的表现,排名末尾。
这表明,特斯拉的出厂车型存在问题,更在制造和出厂检测上存在漏洞。
更早之前,特斯拉内部邮件泄露,其在2012年量产Model S已知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但马斯克仍然对外交付车辆。
在特斯拉内部,似乎都有对于产能和销量的片面追求,上至总经理,下至管理层,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然而到最后都会转嫁到工厂工人身上。
据多位已经离职和仍然在职的特斯拉员工称,虽然特斯拉汽车的技术值得肯定,但“赶进度”的制造工艺让人不敢苟同。
在产量和质量的平衡之间,特斯拉似乎常常选择“牺牲”后者。
此外,特斯拉中国的本土化策略更侧重销售而非产品本身,归根结底是服务于马斯克提振销量的总目标。
“一辆车品控的好坏,并不决定它的市场表现”,这句话在特斯拉身上已经得到验证。但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用户的宽容和竞争者的下风。
用户的宽容不是无限的,竞争者也在追逐,但愿特斯拉不会一直如此。
(3)写在最后
随着市场进一步变化,消费者趋于理性,特斯拉刚入华时的神秘光环正在逐渐消散,未来也将面临更强劲的对手。
此时,如若质量“拖后腿”,或许也会演变成一个致命问题。
尤其是疫情之下海外市场萎靡,中国市场开始率先复苏的情况下,特斯拉如果不拿出真心实意对待中国消费者的一片热忱,“韭菜”也终究有割完的一天。
安全你可以永远相信奇瑞,因为它永远坚守安全最高底线。
iCAR谍照频传,下一台车到底会是谁?iCAR V27?
长安启源Q07青岛试驾,重新定义家庭SUV价值标准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汽车无力回天。就在刚刚,哪吒汽车被一家广告公司申请破产。
5月13日,以“底线”为主题的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在安徽芜湖顺利召开,厚植安全造车基因的奇瑞汽车隆重发布了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并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一系列碰撞实测,直观展现超强安全防护实力,向全球用户擦亮“中国车安全车”硬核名片。
兆瓦闪充,油电同速,双枪充电,进来了解一下!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激烈的市场淘汰赛,新势力异军突起,合资品牌收缩阵线,部分自主品牌陷入“赔本赚吆喝” 的困局。如何在这场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各大车企面前的关键课题。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道理谁都懂
2025年5月15日,2025第二十三届华中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阳)开幕,东风乘用车携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自主新能源品牌,以“科技东风 智绘江城”为主题组团亮相A1馆东风品牌展台。其中,2025款东风风神奕炫首次亮相并上市,东风纳米06开启华中区域预售......
2025年1-4月,零跑以累计出口销量冠军的姿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钛3才让友商松了口气,方程豹第四款车又来了,继续冲击越野市场
说到问界M8,似乎大家都在夸,说它是空间、配置、智能化样样全能的家庭SUV,说华为的辅助驾驶第一梯队断层领先。实际上它的表现怎么样?一个视频告诉你答案。
7.98万起!荣威纯电D6上市,A+级市场迎来“价值王者”
SMA架构的横空出世,诞生于这个平台上第一款产品XC70好评如潮,成为混沌中的一道耀眼的光芒,让整个沃尔沃为之一振
奇瑞的产品总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就是因为在安全方面投入的研发测试精力很多,把安全作为底线,体现了奇瑞对于用户的负责态度
当智能驾驶与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安全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
5月13日,智己汽车携“瞬感天幕智能轿车”全新智己L6正式上市,新车推出四大配置版本,限时权益价仅为20.49万元至26.49万元;更以跨代际科技的“技术普惠”为核,精准瞄准都市精致人群,让智能汽车的价值标准跃迁至“体验重构”。
“圆柱电池的最大特点就是高效。”
5月15日,科技猎装轿跑极氪007GT迎来第10000台量产车下线交付。自4月15日上市以来,007GT凭借精准定位与体系化实力,30天即实现下线交付破万。在新能源市场普遍热衷“订单狂欢”的背景下,极氪007 GT以“硬核交付力”展现出极氪供应链与交付的体系化实力。
2025比亚迪智能化街区全国巡展开启|让好技术人人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