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马晓蕾
编辑 / 钱亚光
设计 /赵昊然
来源 / Bloomberg,作者:ALEXA ST. JOHN、PETE BIGELOW
苹果和现代合作这事儿,苹果一直默不作声,现代倒是玩起了秒删的把戏,先承认,后删除,又承认,又删除……回应了个寂寞,股价却涨了20%。
苹果造车的最新消息,2020年12月由路透社首次曝出,称苹果公司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目标是最早在2024年生产出一款乘用车,其中可能包括自己的突破性电池技术。
随后,彭博社连发数篇文章分析此事,包括谁最有可能为苹果代工?苹果汽车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投产等等。
作为对苹果造车最上心的外媒,最近彭博社又发文称,苹果公司要想在汽车项目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将目标锁定在价值2300亿美元的全球豪华汽车市场。这样做,是唯一能让投资者满意的方法,但要取代梅赛德斯-奔驰等已经在位的豪车厂商,也没那么容易。
自2014年项目启动以来,苹果汽车Titan项目几度启动失败,甚至在2016年和2019年都裁掉了数百名员工。因为成本不断增加,项目重点从电动汽车转移到自动驾驶技术,然后又转移回电动汽车。如果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仍要继续,他将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如何进入一个以盈利能力微薄著称的市场。
即便是最近在股市上洋洋得意的特斯拉,也曾因产能问题徘徊在倒闭的边缘,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当时只能大打同情牌,发推文昭告天下,自己拿着睡袋睡到工厂去了,人都浮肿了。
这暴露了科技公司缺乏汽车经验所带来的隐患。所以,毫无疑问,苹果会把制造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在外界的猜测中,麦格纳,富士康都纷纷上榜,呼声一度很高。
2016年左右,麦格纳曾一度有近百名员工与苹果合作,指导这家科技公司完成工程流程。但二者之间的合作,从来没有升级到研究如何造一辆车出来。
而为苹果组装iPhone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也在进入汽车行业,它2020年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
奔驰车上的 Carplay系统 ▼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消费电子领域,苹果公司总能最先得到最好的技术。毕竟,它是能为供应商创造利润的最大Boss。比如说,如果苹果想要独家使用最新的3D传感器技术,供应商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为苹果今年预计销售的2亿多部iPhone贡献力量。
但汽车行业的情况就不同了,不清楚第一年大概能卖出多少辆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货。当苹果2016年看到大众汽车年销量达1000万辆的时候,怎么又能安心只做个零部件供应商呢?
这样一来,苹果如果选择与成熟的汽车制造商合作,也就说得通了。比如大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沃尔沃及其中国母公司吉利、通用汽车,当然还有现代起亚。它们都开发出了足够规模的电动汽车平台,供应商争相与之签订合同。也已经有公司表示愿意用电动平台为其他品牌制造车辆,比如大众已经与福特合作,通用与本田合作。
1月8日,“韩国经济日报电视台”报道称,苹果正计划与现代汽车合作生产即将上市的苹果汽车。
1月10日周日“韩国IT新闻”报道,现代汽车和苹果公司计划在3月份之前签署一项关于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合作协议,并在起亚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生产汽车,或在美国联合投资建立新工厂。在2024年左右生产10万辆汽车。拟建工厂的全部年产能将达到40万辆。报道还称,现代汽车和苹果公司计划在2022年发布苹果汽车的测试版。
随后,该新闻报道又删除了一些细节,包括生产地点和产能,以及签署协议和推出试验车辆的时间表。
尽管如此,虽然合作能使固定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在盈利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挑战。汽车咨询公司Car Lab总裁埃里克·诺贝尔(Eric Noble)表示,外包制造的成本通常比自己制造汽车高出10%左右。
生产汽车的利润率比iPhone的利润率要低。据彭博社2018年报道,特斯拉在Model 3(参数|询价)的上毛利率约30%,而苹果在iPhone上的毛利率几乎是其两倍。
电动汽车最大的一笔支出是电池,由于原材料的固定成本,电池无法享受规模经济效益。
在特斯拉Model 3中,电池占总制造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约为13000美元。如果如路透社所言,苹果能够通过新的电池技术,找到降低这一成本的方法,造车才会变得更具吸引力。
但如果价位与特斯拉相近,即使是电池成本降低50%,也只是让苹果汽车的盈利能力与iPhone相差无几。
价格是弥补差距的明显方法,苹果不会做一款大众市场的汽车。它必须是一款豪华车,而且很可能定价在10万美元以上,特别是如果它具有自动驾驶功能,使用了复杂的激光雷达技术。
理论上,这将是一个类似于iPhone的定价策略,但实际上,它将瞄准一个完全不同的消费阶层,这并不简单。
吸尘器制造商戴森在意识到它的一辆汽车定价应该在15万英镑(20万美元)以后,果断放弃了造车计划。
与戴森相比,苹果更有可能成为一家严肃的汽车制造商。在软件和设计方面,它比现有厂商更有优势,甚至可能在电池技术上有优势,不过这种优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消费者要做好心理准备,苹果汽车的定价可能比较接近法拉利,而不是比亚迪。
近日,哈弗A02(赤兔)PT车在长城汽车浙江平湖生产基地下线。工程师对车辆进行了内部测试。在加速测试中,采用同级别罕见的弹射起步模式,哈弗赤兔0-100kph加速成绩为7.7秒,达
随着增量市场逐渐向存量市场转变,日系车在国内车市的发展也愈加迅速。即使是在疫情的重创之下,日系车依旧是抗压能力最强的那一类。其中,作为在全球年销千万级别的丰田,更是汽车界的扛把子。
近日,斯巴鲁“进口新驾感SUV”新一代OUTBACK傲虎正式上市并发布价格。新一代OUTBACK傲虎既有旅行车的舒适与宽敞,又兼具SUV强大的通过性与装载能力,实现了旅行车以及SU
比亚迪的DMI系列/航海家/ / 一汽丰田ALLION/ / 传祺GA4 PLUS,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新车上市后的表现吧。
如今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百年以来的大变革,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转型中来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正在重新洗牌的汽车市场不断有车企掉队,2020年,有着悠久历史的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15万元预算想买一款颜值高,动力强,还能带一些操控性的车,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思域。不可否认,思域这款车确实很优秀,但是随着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被撞断了B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如今在新四化时代下,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们也被视为我国实现汽车强国的两个重要产品突破口。成为
在A级轿车细分市场里面,热销车型可以说比比皆是,但大都集中在合资阵营的产品车型,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轩逸、朗逸、卡罗拉、英朗、宝来、思域和雷凌以及速腾等合资车,也有吉利帝豪、长安逸动
就在昨天,也就是3月3日,沃尔沃汽车中国宣布调价了!XC40纯电版车型官方直售价调整至29.9万元起。乍一看或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补充方便对比。去年底才在广州车
车辆养护虽然不算高频但却是刚需,特别是随着换车潮比例大幅提升,消费者在追求更高档次和品质车型同时,对于车养护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而车养护行业虽然潜力巨大,但运营模式依然传统,与消费
2021年2月投诉指数显示,迈腾仍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变速箱机电单元故障问题是迈腾霸榜的支柱;凯美瑞排名第二,仪表台开裂和半轴防尘套漏油是凯美瑞甩不掉的顽疾;奥迪A4L升至第三位,
眼下的SUV市场,出现的新车是一款接着一款。毕竟这个细分市场向来就十分火热,所以想要分一盘羹的车企不在少数。不过在众多新车倍出的地方,却总有那么几款车一直屹立于前方。哈弗H6算是当
我们先来看一下近期各大车型质量问题投诉榜单:可以看出,宝马在质量投诉榜单前十名独中三元,成为货真价实的问题品牌。实际在去年,宝马已经有车型上过这张榜单了,那时候投诉问题大多还仅限于
目前已经有多家品牌宣称自己已经量产L3级别的自动驾驶车型,但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这些因素并不能阻挡越来越多的厂商向L3跃进。文丨AutoR智驾 王硕奇3月5日,本田汽车在日本发
当你不知道市场的需求是什么的时候,尝试着去搜索框输入“怎么、如何、哪里”,或许会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也许有人会对其嗤之以鼻,但尝试着去做的时候,看起来又是那么回事。确实,小编我得到
日前,行车视线从凯翼汽车官方获取到一组炫界 Pro的实车图。据了解,新车在东北边境城市黑河进行极寒试验的总里程已经达到一万公里。此前,新车已经成产下线,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昨日,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新宝骏品牌官宣将打造“后疫情时代”国民休旅车。今日,新宝骏公布休旅车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同时释放定制版实拍图,回应此前网友们对休旅车的期待,为产品提供更
谈及马自达,就想到一句流行语:“黑人不黑古天乐,黑车不黑马自达“。原因是看中马自达的人往往更加注重印象里的运动和颜值,与车本身的性价比关联不大,毕竟情怀无价。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键
自从中国汽车市场于2018年进入“寒市”以来,倒下的车企已经不在少数。诸如铃木、雷诺等海外车企都扛不住压力退市而去,更别说一些早就处于车市边缘的自主品牌了。但汽车市场的诱惑巨大,以
“今年是一汽-大众成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的一汽-大众,将以‘启新’的姿态全新启程,再次引领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2021年1月24日,刚刚接棒一汽-大众总经理的潘占福讲话时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