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5月,斯巴鲁汽车(中国)在官网上发布了TA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的第26次召回生命,本次召回车辆共计39辆,召回车型包括森林人、傲虎、力狮汽车。且不算之前的数字,单就2019年算起,这已经是截止到目前的第四次召回了,若是从2012年12月的第一次开始,那么到现在的召回次数已经“2”字开头,如今又因为在售后维修时可能使用了存在缺陷的点火开关备件再一次召回,这个号称在世界500强之内的日系汽车企业,到底是怎么了?
祸不单行,作为斯巴鲁品牌汽车如何从独资走向中外合资的重要角色,庞大集团在2013年1月17日与日本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签订了合资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合同,庞大出资4成,富士出资6成。作为最早就在中国销售斯巴鲁汽车的庞大集团,此次和富士就合资公司的签订,无非是增加更稳固的合作关系,占据了国内大半斯巴鲁江山的庞大集团,最近传出了重组的消息,据消息称,庞大集团已经因经营亏损、股权冻结、经营困难和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被诉诸法院。5月13日,庞大集团发布《关于被债权人申请重整的提示性公告》,声称由于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可能面临申请破产。
原本一片欣欣向荣的汽车界主流品牌,落得如今强弩之末的末日黄花之命?
无论是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昨天,还是已经转为存量市场的今天,都很少会看到斯巴鲁的大肆宣传,用斯巴鲁人的话来说,一台好车不用宣传,只给真正懂车的人。的确,在斯巴鲁初期进入中国时,的确得到了一票车迷们的追捧,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号称伟大的品牌,却总是因为召回事件在消费者视线中。若说其他品牌是因为某些零件召回已经让消费者难以忍受了,斯巴鲁“高人一等”直接造假,2017年秋季,斯巴鲁因随意篡改尾气排放量、油耗检测数据、刹车检测违规等一系列问题召回903辆汽车,而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才发现,斯巴鲁篡改测试值的行为已经由来已久。2018年11月9日,斯巴鲁再一次公布车辆产品检测造假事件,这次造假竟然涉及9.7万辆车,你以为这就是TA的全部“罪行”?那你还是太天真了。
在接下来的召回事件中,原因是“烧机油”,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是发动机机体设计不当,制造工艺有缺失,机油会渗进发动机的燃烧室,与可燃混合气体一起参与燃烧的过程。当问题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怠速不稳、油耗上升等,而最坏的结果则是发动机报废。而这次的召回则是因为点火开关备件,如果该批次的产品定位弹簧在生产过程中保养不当造成表面上很,反复点火后就容易出现破损,可能会导致车辆电源断电、发动机熄火等问题,增加车辆碰撞的危险系数。当然,这次是可以免费更换的,可是斯巴鲁在中国消费者的心中,其实已经被彻底更换了。
汽车行业遭遇寒冬,让各大主机厂都感受到日子不好过,的确有一些小品牌在寻求转型,但是对于行业中的巨头——庞大集团而言,这并非不能熬过去的难关,怎么就在此时宣布自己即将重组了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早在2018年,庞大集团就已经有了资不抵债的端倪。从最开始的内部混乱到自身经营问题,在“寒冬”中大面积裁员、降薪,导致了经销商们都感觉前途无望。庞大集团在2011年上市时曾募集资金达到42个亿,但是在2017年开始,公司就多次陷入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等境地,正常经营活动都受到了影响,更何况在大浪淘沙之际,斯巴鲁的销量又是垫底的。
根据庞大集团发布的去年的财务报表来看,在2018年公司总共收入420.34亿元,同比下降了40.37%之高,这个数据简直是惊人的。断崖式的下跌之后,庞大集团股价下跌得严重,甚至为了回血,庞大集团已经开始兜售自己的4S店了,这无异于相当于把吃饭的家伙卖掉,那么接下来,该如何生存?没人知道庞大集团的未来在哪儿,甚至连“一言堂”的高管貌似也仅仅是内部斗争,真的在面对市场中的“洪流”中,也未然可知吧。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吉利收购极氪:李书福精兵简政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航空级品质认证到手!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技术再获国际认可
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许多人都觉得,隐藏式门把手要跟我们说再见了,不过在查阅了文档后发现并非如此。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