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汽车K线 3000浏览 2021-01-21 IP属地: 未知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2020年,长安汽车应该是中国几大汽车集团里表现最抢眼的,但也别忘了较曾经辉煌时期,还有多少差距,重回巅峰,任重道远。

为完成年度业绩目标,绝大多数汽车上市公司都会在年底12月发起攻势,以实现提振销量的目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83.1万辆,同比增长6.4%,1-12月总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滑1.9%;从月度销量走势不难看出,12月销量在一年中,表现较为突出。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翻看几家上市车企2020年12月销量数据公告,不难发现,像长城汽车、东风本田、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比亚迪……在去年最后时刻,迸发出强大活力,销量同比实现超高速增长。当然,其中也不乏为了母公司,可能牺牲经销商利益,将风险和压力转嫁的。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那就是长安汽车。明明可以创造更大的奇迹,但在冲线时刻,点了一脚刹车。

对此,有股民觉得,长安汽车在“藏销量”,准备给2021年一个惊喜。还有人则质疑,长安汽车新车竞争力减弱,可能将会面对现代、起亚和日产等进一步下探挤压,以及长城、吉利、比亚迪等直接对手的挑战。

那么,如何来看待2020年长安汽车亮眼的业绩,以及最后一个月中规中矩的表现?这股上升势头,能持续多久?

01 全面开花,销量大涨近14%

1月6日,长安汽车公布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累计销量达200.37万辆,同比增长13.98%,不仅跑赢大盘,超额完成191万辆目标,也是众多上市车企中,为数不多实现正增长,而且是两位数增长的车企。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在面临诸多艰难挑战的2020,长安汽车逆势上扬,取得如此成绩,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长安自主乘用车势如破竹的市场表现,是其取得高增长的关键所在。2020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97.84万辆,同比大涨20.6%,甚至超过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之和。

可以说是中国六大国有汽车集团中,最让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中国车企。

具体来看,号称“一款车撑起长安汽车”的长安CS75系列,全年销量超过26万辆,占比长安自主乘用车销量约三成。由于长安CS75的良好表现,也让其在SUV销量排行中榜上有名。

根据乘联会公布最新数据显示,长安CS75力压本田CR-V和吉利博越,仅次于哈弗H6,位列中国SUV市场销量榜眼。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另一方面,6月下旬上市的新序列产品——长安UNI-T去年销量达6.86万辆,月均销量过万,成为长安汽车的生力军。

轿车方面,逸动全年销量达17.49万辆,占比长安自主乘用车总销量近两成,对长安汽车的销量贡献显著。即便放在中国轿车市场,其表现也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长安逸动以17万辆的销量,位列中国轿车市场第15位,而排名能够进入TOP15的,还有一款是吉利汽车旗下的战略车型帝豪。

此外,长安欧尚作为长安汽车另一重要子品牌和板块,2020总销量达15.33万辆;长安凯程去年销量达15.93万辆。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合资企业方面,长安福特为长安汽车贡献销量25.33万辆,长安马自达贡献13.73万辆;前者较上年大涨37.67%,因过去几年跌幅太大,2019年基数较小表现出较强恢复态势;后者则增长2.76%,艰难守住基盘。

整体来看,长安汽车2020年用“全面开花”来形容颇为贴切。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销量整体走俏,实现逆势上扬,似乎除了“疫情”因素外,是早已注定的。

02 销量“点刹”,藏销量还是真遇到困难?

正如本文开始提到,历年12月,正是年底冲销量之际,也是企业对数据进行“粉饰”的最后机会,即便压库,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一点,从近三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企业端批发销量,也可看出端倪。

因此,长安汽车去年12月销量为20.06万辆,虽然同比增长3.35%,但环比下滑8.61%,让人颇感意外;其实结合长安汽车2020年各月度表现,很快就能发现问题。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从汽车K线整理的长安汽车月度销量K线图不难发现,自2020年4月以来,即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之后,长安汽车一直保持高速增速;5月,其同比增速更是高达54.28%,即便增速最低的11月,也达到24.48%。

然而,在众人疯狂的时候,长安汽车似乎难得地保持冷静与克制。销量“点刹”虽然在意料之外,但符合情理。毕竟,长安汽车管理层可能有心,把好业绩和惊喜留给2021年。

可是也不要忘记,去年长安汽车一大竞争对手长城汽车,也推出不少全新车型,除了“神车”第三代哈弗H6,有的连名字都新得“一塌糊涂”。至此,“二长”在主要细分市场竞争全面加剧。其他企业的新产品也在不断来袭……

因此,说长安汽车方面没有压力也是不可能的。也许像一些股民所言,长安汽车的新车效应恐怕逐渐消散。没有什么车能够业绩长虹,H6不也是很多很多款堆砌出来的中国SUV销冠吗?作为这一波回升的主力,CS75 PLUS也会遭到来自新竞争对手的挑战。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通过观察销量K线图回到长安汽车2020年整体高扬的走势,整体呈现M型。从月度来看,长安汽车很快走出疫情影响,并于6月和11月达到两个阶段性顶峰;同时,9月销量环比8月有一个较大提升后,10月和11月增幅并不大,直至12月环比出现负增长。

所以,要判断长安汽车走势究竟如何,还需再观察一段时间。不过,从产销和终端市场来看,长安汽车总体保持平衡,除12月产量超过销量4.1万辆。

可是,对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和其高层团队而言,2020年的逆势恢复并不值得庆功,第三次创业之路,或者说雪耻之旅才刚刚开始。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汽车K线通过统计长安汽车近八年销量数据发现,该公司销量一路攀升并到达2016年历史高点的306.34万辆,而后开始逐年下滑,2017年跌出300万辆“俱乐部”,2018年跌幅最大,2019年更是跌出200万辆“俱乐部”,成为近8年来最低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长安汽车净利润在2016年达到102.8亿元巅峰后,开始急剧下滑。这其实从该公司2016年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也能看出问题(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1.63%,2016年增速仅为3.34%)。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2018年和2019年,长安汽车业绩表现可谓是至暗时刻,前面一年净利润还剩6.8亿元,后面一年则击穿底线,亏损超过26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营收达558.4亿元,同比增长23.77%;净利润为34.85亿元。

这样的业绩,主要得益于非流动资产处理以及投资宁德时代取得的收益;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20.97亿元,可见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依然需要改善。

由此来看,长安汽车仍前路漫漫,山高水远。

03 销量高涨背后也有隐忧

虽然长安汽车目前表现看起来较好,但距离重回业绩巅峰,仍有约100万辆的差距。

因此,如何保持长安汽车高速增长态势,UNI高端系列如何做强,合资板块及长安汽车如何重返四年前巅峰,长安福特还能不能给长安汽车贡献一年近百亿的净利润,都是长安汽车要面临的问题。

至少从一年25万辆的体量来看,长安福特想重返冲击一年近百万辆的巅峰时刻,非常困难。虽然股东双方达成了战略共识,可从品牌和产品竞争力来看,福特早已不复当年。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同样,长安马自达一直保持一个小而美的体量,既不愿意像福特那样突然瘦身,落下几年后遗症,也没有那种吃个大胖子的冲动。

长安汽车自主板块整体尚可,但缺少运营高端品牌的经验和能力。长安UNI高端系列目前表现较好,可能否长久保持市场热度、获得消费者认可,才是对其高端化的真正考验。

新能源板块,长安汽车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随后不得不制定“香格里拉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2025年前研发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推出33款新能源产品,其中纯电动产品21款,插电式混动产品12款。

可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在市场上更无叫座儿的产品。

新能源市场的失利,也使长安汽车在“双积分”上栽了“跟头”。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1月16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受新双积分政策影响,长安集团2020年因双积分造成的单车减利约4000元。

当然,最近长安推出不到3万元起售的奔奔E-star,倒是能与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mini EV一较高下。可问题是,长安汽车此举可能是赢得了市场,输了品牌和人设。

客观来讲,无论是自主板块的长安高端系列产品、新能源汽车,还是合资板块的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都是长安汽车向前迈进需要蹚过去的坎儿,哪一块看似都有机会,但也同样充满着危险。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代工巨头、科技巨头、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长安汽车没有长久的、独立的战略规划恐怕很难立足。因为华为、腾讯这些合作伙伴可都不止长安汽车一个合作伙伴。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按理说,长安汽车过去一年走势如此生猛,资本市场表现也应该持续走高,但在12月初达到股价历史高点的28.38元/股后,截至1月19日,长安汽车股价已经回落至20元左右,降幅近三成。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前期涨势过快回调;另一方面,也有投资者对其后续表现和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产生担忧。

近期,全球车企因为缺“芯”,相继宣布减产甚至停产,已经波及中国车企。德国车企大众集团、汽车零部件供应巨头大陆集团、博世集团相继发出预警,全球范围汽车芯片短缺会影响汽车生产。

这对包括长安汽车在内,更依赖芯片保证智能化优势的中国品牌而言,构成了潜在风险。长安汽车会不会因此业绩表现受到影响,尚需时间观察。

“藏销量”背后,长安汽车在遮掩什么?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汽车K线 1.3万粉丝    2455作品 关注 理性客观、独立思考,为中国汽车业建言献策。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