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从来不缺热度。
2021上海车展伴随着一声“刹车失灵”拉开帷幕,一位特斯拉女车主站在车顶上维权,把特斯拉推向舆论的高潮。
至此,特斯拉深陷舆论漩涡,质疑声在上升,抵制者在增加,但打算购买它的消费者似乎并未减少。

特斯拉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特斯拉整体交付量同比增长109%至18.49万辆,其中Model 3和Model Y共交付了18.28万辆,同比增速达140%。有知情人士称,当前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非常强劲,第二季度的汽车产能已经销售一空,销售工作丝毫不受负面事件影响。
抵制者深恶痛绝,购买者热情不减,为什么一个品牌会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
天才马斯克与极致特斯拉
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斯拉品牌强大的号召力,是让特斯拉用户无视质量问题、始终不改初衷的一大原因。
马斯克本人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从开发智能电动汽车到火箭制造、太空殖民,这位被称作硅谷“钢铁侠”的企业家事事都在颠覆传统,对未来的想象与商业的成功结合,将其推上超级天才的宝座——马斯克堪称这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人物。

但是,也有媒体批评他是混蛋、傻瓜,经常说些蠢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话。时事杂志(Current Affairs)记者内森·罗宾森(Nathan J. Robinson)认为“他对COVID-19疫情的看法让唐纳德·特朗普看起来就像是哈佛医学院的院长。”
马斯克还曾错误发表言论,称自己拿到了将特斯拉私有化的融资,结果收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一张2000万美元的罚单,而当他在社交平台上说特斯拉的股票价格太高时,公司的市值立马缩水了150亿美元。
与其说马斯克是一位天才创造者,不如说他是一位深谙商业之道的推销员。他用梦想包装产品,说服大家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产品上的一切问题最终都会被解决。特斯拉不少用户都是他的信徒。在社交平台上,马斯克以一己之力扛起公关任务,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堪称第二个特朗普。

特斯拉以“全自动驾驶”为噱头兜售汽车,本质上,马斯克出售的是一个关于未来的畅想。他强烈暗示,这些汽车不需要驾驶员,尽管这完全是夸大其词。
然而,无论由此带来的负面事件有多密集,特斯拉股价仍在上涨,截至5月8日,特斯拉以6454亿美金的市值领跑全球上市车企。它的股价令分析师感到困惑——其“估值从任何传统角度来看都是说不过去的。”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马斯克追随者的准宗教性。
消费者对特斯拉的狂热与品牌的顶尖技术也脱不开关系。在特斯拉之前,电动汽车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00年前,市场就出现了电动汽车,在某一时间段,也被不少消费者接受;在1996年,通用汽车也曾推出来一款纯电动车。但特斯拉让电动车变得更酷!
或许在马斯克的理解里,辅助驾驶,做到极致就是“自动驾驶”。这一点,很多消费者心知肚明。一位车主认为,“特斯拉的市场宣传不错,把很多车已经用了十几年的技术增强了,换了个名字就感觉好高级的样子。”
此外,通过算法训练使系统不断升级,特斯拉极大改善了消费者体验,配合马斯克的宣传策略,特斯拉“自动驾驶”足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述车主表示,特斯拉比他尝试过的其他的辅助驾驶功能已经升级了一大步。
5万元水平的工艺
优秀技术的另一面,是特斯拉频发的安全事故。
汽车之家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的百车故障数高达236。这意味着平均每辆新的Model3 在2-12个月内,会有2.36起故障。

这个数值的计算方式是:百车故障数=对应车系故障总数÷所有参与评价的人数总和×100,指的是新车2—12个月内,平均每百辆车中出现的故障数,包含故障、异响、使用不便等问题。
相对于小鹏P7的180,理想ONE的134,蔚来ES6的56,比亚迪汉的55,特斯拉的百车故障率明显高于这些竞品。
显然,鼓吹技术的特斯拉并未顾及太多安全问题。
《荒唐:特斯拉汽车的真实故事》(Ludicrous: The Unvarnished Story of Tesla Motors)一书的作者爱德华· 尼德麦尔(Edward Niedermeyer)指出,“特斯拉精心营造的形象与现实之间可能存在着巨大差距”。譬如,为了有资格拿到一项州政府的税收激励计划,特斯拉很可能装出自己的充电速度比实际要快,尼德麦尔认为,马斯克的很多主张近似于公开欺诈。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调查研究机构Guidehouse Insights在最新的排行榜报告中指出,特斯拉在营销和技术能力上过度承诺,这导致了实际的安全问题。报告称:“除非特斯拉更加诚实,否则不太可能有所改善。”在15家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中,特斯拉排名垫底。
事实上,早在马斯克坚持给系统贴上“自动驾驶”的标签时,公司内部的工程师就持有异议,有人批评“这种鲁莽决定可能会让客户的生命受到威胁”。现实也的确如此,据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今,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生数百起交通事故,累计造成175人死亡。
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网站上车主对特斯拉的投诉及公开资料表明,超过九成的特斯拉事故是由于失控引起,共计200起;其中,9起事故造成驾乘人员死亡,50起事故造成驾乘人员受伤。失控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加速、突然减速、刹车或方向盘失灵。
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特斯拉车辆事故,仅媒体报道的就有20多起。2020年底,科技媒体品玩曝光特斯拉上海工厂诸多乱象,包含上线残次零件、调低出厂标准、压迫工人等现象。自2020年10月起,特斯拉半年内三次召回共计8.5万辆Model S和Model X,召回原因涉及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此外,特斯拉因违规减配、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等问题被政府两次约谈。
连马斯克自己也承认,汽车量产就像地狱一样。他在与行业分析师桑迪·门罗的一次访谈中,首次承认了特斯拉在产能爬坡期时存在品控问题。他举例说,在加快生产线过程中,需要额外一至两分钟让车辆油漆晾干,但实际上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晾干油漆。
汽车博主万春雷认为,“特斯拉装备细节堪称外资电动车品牌中的灾难,车身细节及供应商品质水平基本就是5万左右主流水平。”

消费者,甘作韭菜
消费者对特斯拉趋之若鹜,特斯拉的产销量还在攀升。马斯克曾多次表示,需求不是问题,相反产能限制反而是问题,也就是说,想买特斯拉,供不应求是常态。
特斯拉仍在加速扩大产能。有分析师在特斯拉2020年三季度财报会上预计,2021年特斯拉销量在84万至100万辆之间,马斯克对此表示“差不多”。
如今摆在大众眼前的现实有点讽刺,尽管特斯拉负面新闻频发、媒体也在展示其畸高的事故发生率,人们还是在疑惑,特斯拉真的很糟糕吗?质量问题是不是被过分夸大了?优质的驾车体验和独特的品牌调性似乎遮蔽了特斯拉的产品缺陷、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
在一波又一波的调价中,特斯拉车主被戏称为韭菜。诚如特斯拉官博所言,特斯拉在饱受争议的同时,车主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风暴中,有网友在论坛表示,“快点解决吧,要不然车主跟着挨骂,我就无奈了,是个人就问我怎么还开特斯拉,我都要急眼了”。
有趣的是,口碑再两极分化,也挡不住新韭菜们纷纷往里跳。

有网友非常现实地指出,如果特斯拉再降五万元,买的人会更多。不过,照目前特斯拉产能紧张、供不应求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它还可能会再涨价。
这让抵制特斯拉的人疑惑,特斯拉,还能在中国“嚣张”多久?
2020年10月,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预测,因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特斯拉在中国可能没有太大前途,“特斯拉中国销售额将在未来十年中达到顶峰,然后迎来断崖式下降,最终在2030年销量降为0”。
此外,有不少声音认为,华为在自动驾驶上的技术能力,或能与特斯拉一较高下。华为与特斯拉一样拥有软硬件一体能力,美团CEO王兴评价,特斯拉终于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