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2020年10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11月发布)均未发布之前,中国汽车行业一哥-吉利汽车,又一次提前踩准了风口。
吉利汽车注册"易易换电"商标,开始布局自身的新能源车换电业务,3个月后,在国家两大指导意见陆续落地之前,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已经在开始推进。
2020年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发布,对车辆能实现最快2分钟内换电;2020年10月18日,吉利换电站完成重庆+济南的2地布局;2020年11月底,吉利科技和重庆高速完成协议签署,布局换电;2021年1月26日,吉利与力帆的新公司揭牌,力帆科技为吉利科技生产换电车型;再到眼前的2021年5月底,宜宾英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吉利控股对其间接全资控股,继续加码换电业务。此前看不懂的吉利接盘力帆,如今看来,是一盘在西南地区的大布局基础。
也就是说,从2017年开始研发换电技术,到2020年注册商标、智能换电站发布,2021年新公司成立,吉利实际上已然"悄悄"在商业化换电方面推进了1年的时间。
贴合政策利好、市场前景大、自身执行能力/资金储备/品牌声誉都在,比较明确的一点是,吉利在换电领域,有着给企业自身发展的利好,甚至能影响行业发展。
剖析吉利、其他想进入换电产业的车企在换电领域将要面对哪些挑战,需要通过提出并解答几个问题而来。
首先,中国汽车行业里,为何换电如今才得到政策相关认可?
本质原因在于硬件基础能力不足,面对充电模式存在较大劣势。硬件能力不足包括,解决大规模推广换电站的成本过高能力、解决频繁插拔电池的相关安全隐患能力、整个储能行业处于萌芽阶段,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各汽车品牌/电池企业的电池结构/材料选用/技术标准等均有差异。
贵,不仅贵在电池成本、换电站基础成本,还有运营成本。以蔚来最新的第二代换电站为例,单个换电站成本为150万元,每日完成最高换电能力为312次,同时还有整体高昂的运营成本/人员成本/其他配套成本。按照蔚来汽车最初所收取的180元/次换电费用标准测算,进化到2021年的第二代换电站,在拥有更高换电能力后,按照理论最高数量,每天的营收5.6万元。和汽车产业一样,属于重资投入缓慢轻回报的长期产业。
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的格局,是几乎绝大多数都是to B类业务,如物流车辆、出租车、营运车型、特种车辆等,针对to C类业务的,本质上只有蔚来一家在进行推进。
其次,新能源汽车换电对于用户来说,是好是坏?
涉及用户端的,目前普遍的反应是需要适应、吐槽较多。因为,目前使用换电的车辆主要集中于运营车辆,大巴/中巴等客运车辆因为换电频次相对不高,接受度尚可;物流车辆的换电频次较高但因为费用大多由公司支付,接受度尚可;出租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则表达出了较强烈的意见。北京地区目前使用的新能源出租车为北汽新能源品牌,司机在测算成本后发现,虽然补能的速度追上了传统燃油出租车,但最终的花费甚至高于燃油车(因为没有燃油补贴),同时也不能解决中长距离服务的里程焦虑问题。
私人用户(以蔚来用户为例),对于换电的接受程度较高,原因在于,车辆的补能配套方式比较丰富,家用慢充/快充,三方充电桩,蔚来合作三方充电桩,换电,奶牛车补能等。根据居住or工作周边位置的换电站部署,可以进行相对合理的调配。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的成长速度不错,从初期的尝试/培养/烧钱,逐步开始被更多私人消费者所接受。但,整个产业距离成熟还有较长距离,营运车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换电的价格过高稀释真实收入,而营运车辆和私人车辆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换电站数量、换电站范围、换电站布局的合理性。
解决使用不便、降低换电费用、增加换电站布局、给予换电站良好的运营模式基础与规则、给出合理的管理方式等,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全球新能源车换电模式遭遇的痛点。
从这几个角度剖析吉利目前的棋局,基本实现了抢跑优势。
先是基础换电能力,根据2020年9月吉利发布的最新换电技术来看,使用双仓工位、有39块电池,采用无人值守设计,能兼容轴2700-3100mm的车型,托举车辆从开始换电到结束换电的时间为2分钟以内。
从技术层面对比,吉利的换电站优势居多,劣势较少。换电速度方面,北汽新能源4.0版本目前的换电速度在150秒左右,蔚来的速度与之相仿,但蔚来第二代换电站的技术模式更好,不需要托举升起。双仓工位、39块电池等,在数量方面也属于正常。劣势则在于,兼容性部分能比较明显的看出,吉利目前所准备的是专门与营运车辆进行匹配,而非社会私家车车辆,无人值守方面,本质上也有一定的不足。在今年春节期间长测蔚来ES6换电期间,曾遭遇换电站出bug的情况,由技术成熟的工人手动进行换电,换电速度本质上也不算慢。而无人值守,很可能让换电站的效率变差,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数量级、范围方面,吉利目前的换电规划目标很高,一旦完成,会在覆盖能力/便利性上有优势。2020年,与吉利完成签约的换电站数量超过1000座,2025年,吉利的规划目标为5000座,而且与行业产生差异的点在于,它与政府高速部门展开了相关合作。目前在西南地区,原有的力帆汽车产能为吉利生产吉利换电技术的车型,同时吉利与重庆高速展开合作,部署换电站。
也就是说,随着吉利在西南地区完成初步部署之后,它会拥有相关的运营经验、解决逻辑、发现相关问题、完成自身的运营车辆相关部署。而那时,市场里能和它有同等规模的,其实只有蔚来汽车一家企业,规划数字同样是完成5000座左右的部署。
但不同点在于,蔚来汽车的业务模式更多针对C端,消费者端,而吉利的业务模式,目前来看,是以B端为基础,B端摸索成熟后,逐步吸引并满足C端用户。
目前的吉利换电业务,初步有了雏形,重资之下,距离它真正结果的时间相信会越来越近。大众、丰田、本田、日产、通用、长安、长城或者其他车企是否会选择跟上,目前来看,答案偏向于不会。
换电技术需要从车辆的根本设计维度进行思考,大众如今在ID.系列的推进之中,还没有透露出换电的相关意愿,同时它在中国还得跟上全球的节奏,搞定标准化电芯。而日系几家企业,一方面节奏相对于稳重求胜,另一方面各自也有着不同的技术策略,丰田的油电混动+PHEV、本田的i-MMD+PHEV,日产则是e-POWER。
而中国品牌中,大家的选择预计也会区别颇大。长安目前的新能源业务相对滞后,符合主流的产品尚未推出,长城汽车则在保持主流产品的同时,选择氢能源作为企业战略之一进行推进。
最终,可以预计的一点是,2025年,当吉利、蔚来均完成自身的设定目标之后,换电市场会真正初步成熟,那时,才会有 "换电、充电、混动,谁更好"的新结论。
乘龙车主喊话:再撞!理想负责人:再撞!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6月投诉指数数据,其中中型车投诉指数2240.4,环比下滑9.13%。秦L排名首位,降价增配仍是车主投诉的焦点。
7月销量68034辆,同比增长3%,“合资新力量”成色更足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6月投诉指数数据,其中紧凑车投诉指数2096.55,环比上涨22%。英朗排名首位,投诉指数大涨67.2%让其持续霸榜。
从军车到民用车,东风安全血脉的岚图答卷
复盘“多家奔驰4S店关闭”事件:门店退网很正常,用户维权找门店
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8月1日,上汽智己发布 “恒星”超级增程。
2025年8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7月销售成绩;7月销售新车68034辆,同比增长3%,继上半年同比增长16%之后,再次将正增长时间记录拉长,说明其“合资新力量”的成色更足了。
如何实现品牌跃升?
车圈大事 奕派科技正式成立,2026款奕派008六座版上市
2025上半年比亚迪领跑全球多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6月投诉指数数据,其中SUV投诉指数5795.4,环比上升2.08%。宋L DM-i排名首位,虽然投诉指数下滑幅度达到42.66%。
向上攀爬的中国制造,为何总被暗箭射中领航的翅膀?
测试100分,实战为0?理想i8挑战8吨卡车成争议!智能化加持安全?
近日,东风柳州汽车发布声明,就某汽车品牌针对乘龙卡车开展对撞测试作出回应,同时表示将追究该汽车品牌的法律责任。
多家奔驰4S店倒闭,BBA豪华局,正在悄然落幕?
岚图汽车7月交付12135辆 全面夯实央国企高端新能源第一品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