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路咖汽车 1693浏览 2021-06-04 IP属地: 未知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2020年6月,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2020年10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11月发布)均未发布之前,中国汽车行业一哥-吉利汽车,又一次提前踩准了风口。

吉利汽车注册"易易换电"商标,开始布局自身的新能源车换电业务,3个月后,在国家两大指导意见陆续落地之前,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已经在开始推进。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2020年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发布,对车辆能实现最快2分钟内换电;2020年10月18日,吉利换电站完成重庆+济南的2地布局;2020年11月底,吉利科技和重庆高速完成协议签署,布局换电;2021年1月26日,吉利与力帆的新公司揭牌,力帆科技为吉利科技生产换电车型;再到眼前的2021年5月底,宜宾英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吉利控股对其间接全资控股,继续加码换电业务。此前看不懂的吉利接盘力帆,如今看来,是一盘在西南地区的大布局基础。

也就是说,从2017年开始研发换电技术,到2020年注册商标、智能换电站发布,2021年新公司成立,吉利实际上已然"悄悄"在商业化换电方面推进了1年的时间。

贴合政策利好、市场前景大、自身执行能力/资金储备/品牌声誉都在,比较明确的一点是,吉利在换电领域,有着给企业自身发展的利好,甚至能影响行业发展。

好处背后的挑战/问题/困难

剖析吉利、其他想进入换电产业的车企在换电领域将要面对哪些挑战,需要通过提出并解答几个问题而来。

首先,中国汽车行业里,为何换电如今才得到政策相关认可?

本质原因在于硬件基础能力不足,面对充电模式存在较大劣势。硬件能力不足包括,解决大规模推广换电站的成本过高能力、解决频繁插拔电池的相关安全隐患能力、整个储能行业处于萌芽阶段,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各汽车品牌/电池企业的电池结构/材料选用/技术标准等均有差异。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贵,不仅贵在电池成本、换电站基础成本,还有运营成本。以蔚来最新的第二代换电站为例,单个换电站成本为150万元,每日完成最高换电能力为312次,同时还有整体高昂的运营成本/人员成本/其他配套成本。按照蔚来汽车最初所收取的180元/次换电费用标准测算,进化到2021年的第二代换电站,在拥有更高换电能力后,按照理论最高数量,每天的营收5.6万元。和汽车产业一样,属于重资投入缓慢轻回报的长期产业。

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的格局,是几乎绝大多数都是to B类业务,如物流车辆、出租车、营运车型、特种车辆等,针对to C类业务的,本质上只有蔚来一家在进行推进。

其次,新能源汽车换电对于用户来说,是好是坏?

涉及用户端的,目前普遍的反应是需要适应、吐槽较多。因为,目前使用换电的车辆主要集中于运营车辆,大巴/中巴等客运车辆因为换电频次相对不高,接受度尚可;物流车辆的换电频次较高但因为费用大多由公司支付,接受度尚可;出租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则表达出了较强烈的意见。北京地区目前使用的新能源出租车为北汽新能源品牌,司机在测算成本后发现,虽然补能的速度追上了传统燃油出租车,但最终的花费甚至高于燃油车(因为没有燃油补贴),同时也不能解决中长距离服务的里程焦虑问题。

私人用户(以蔚来用户为例),对于换电的接受程度较高,原因在于,车辆的补能配套方式比较丰富,家用慢充/快充,三方充电桩,蔚来合作三方充电桩,换电,奶牛车补能等。根据居住or工作周边位置的换电站部署,可以进行相对合理的调配。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的成长速度不错,从初期的尝试/培养/烧钱,逐步开始被更多私人消费者所接受。但,整个产业距离成熟还有较长距离,营运车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换电的价格过高稀释真实收入,而营运车辆和私人车辆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换电站数量、换电站范围、换电站布局的合理性。

从问题,到解决问题,看吉利,再看行业风向

解决使用不便、降低换电费用、增加换电站布局、给予换电站良好的运营模式基础与规则、给出合理的管理方式等,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全球新能源车换电模式遭遇的痛点。

从这几个角度剖析吉利目前的棋局,基本实现了抢跑优势。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先是基础换电能力,根据2020年9月吉利发布的最新换电技术来看,使用双仓工位、有39块电池,采用无人值守设计,能兼容轴2700-3100mm的车型,托举车辆从开始换电到结束换电的时间为2分钟以内。

从技术层面对比,吉利的换电站优势居多,劣势较少。换电速度方面,北汽新能源4.0版本目前的换电速度在150秒左右,蔚来的速度与之相仿,但蔚来第二代换电站的技术模式更好,不需要托举升起。双仓工位、39块电池等,在数量方面也属于正常。劣势则在于,兼容性部分能比较明显的看出,吉利目前所准备的是专门与营运车辆进行匹配,而非社会私家车车辆,无人值守方面,本质上也有一定的不足。在今年春节期间长测蔚来ES6换电期间,曾遭遇换电站出bug的情况,由技术成熟的工人手动进行换电,换电速度本质上也不算慢。而无人值守,很可能让换电站的效率变差,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换电风口吉利悄悄布局1年,会活成蔚来还是北汽?

数量级、范围方面,吉利目前的换电规划目标很高,一旦完成,会在覆盖能力/便利性上有优势。2020年,与吉利完成签约的换电站数量超过1000座,2025年,吉利的规划目标为5000座,而且与行业产生差异的点在于,它与政府高速部门展开了相关合作。目前在西南地区,原有的力帆汽车产能为吉利生产吉利换电技术的车型,同时吉利与重庆高速展开合作,部署换电站。

也就是说,随着吉利在西南地区完成初步部署之后,它会拥有相关的运营经验、解决逻辑、发现相关问题、完成自身的运营车辆相关部署。而那时,市场里能和它有同等规模的,其实只有蔚来汽车一家企业,规划数字同样是完成5000座左右的部署。

但不同点在于,蔚来汽车的业务模式更多针对C端,消费者端,而吉利的业务模式,目前来看,是以B端为基础,B端摸索成熟后,逐步吸引并满足C端用户。

写在最后:

目前的吉利换电业务,初步有了雏形,重资之下,距离它真正结果的时间相信会越来越近。大众、丰田、本田、日产、通用、长安、长城或者其他车企是否会选择跟上,目前来看,答案偏向于不会。

换电技术需要从车辆的根本设计维度进行思考,大众如今在ID.系列的推进之中,还没有透露出换电的相关意愿,同时它在中国还得跟上全球的节奏,搞定标准化电芯。而日系几家企业,一方面节奏相对于稳重求胜,另一方面各自也有着不同的技术策略,丰田的油电混动+PHEV、本田的i-MMD+PHEV,日产则是e-POWER。

而中国品牌中,大家的选择预计也会区别颇大。长安目前的新能源业务相对滞后,符合主流的产品尚未推出,长城汽车则在保持主流产品的同时,选择氢能源作为企业战略之一进行推进。

最终,可以预计的一点是,2025年,当吉利、蔚来均完成自身的设定目标之后,换电市场会真正初步成熟,那时,才会有 "换电、充电、混动,谁更好"的新结论。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