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试驾特斯拉Model 3!汽车界的苹果实锤?

试驾特斯拉Model 3!汽车界的苹果实锤?

无马汽车 50浏览 2021-06-26 IP属地: 未知

热烈的追捧和猛烈的抨击同时存在。

这种几近极端、分化的矛盾正是特斯拉现如今所要面对的境地,这总让我想起另一个品牌——苹果。而这两者间的所谓关联性,你我应该都不陌生,“汽车界的苹果”正是特斯拉最知名的品牌标签之一。

至于成因,众说纷纭,但多停留在品牌层面。有云云品牌性情的,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扮演着孤胆英雄的角色,在各自的圈层里,抗衡着燃油车和安卓派的存在,为各自的产品立场争得半壁江山。有云云市场影响的,在某种程度上,两者都扮演着借鉴模板的角色,在各自的圈层里,影响着其余同类的产品设计、用户运营……

然而,在试驾完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后,我发现特斯拉和苹果间存在的共性,并不单单只停留在品牌层面,同样存在于产品理念上。

特斯拉和苹果的设计师思维中都展现出了对「简约」的重视甚至是执迷,而它们所呈现出的简约,并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同时还包括了功能集中、操作易用、视觉简约和精致细节等诸多元素,巧合的是两者皆曾因对「简约」的执迷让友商上演一番从嘲讽到真香的戏份。

先来聊聊视觉简约,从风格塑造上看,特斯拉和苹果(这里主要指代iPhone)的产品大抵可以规划为丰润和锋芒两大类别。前一种风格的的代表产品有Model 3、iPhone 3G,倾向于以平滑的过渡展现视觉简约。后一种风格的代表产品有Cybertruck、iPhone 12,更侧重于以切割的方式呈现视觉简约。

风格各异,甚至可谓两极分化,哪种更受大众审美接纳呢?以我个人的主观去判定显然是不具备太高的参考价值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种风格都有别于以沃尔沃为代表的北欧简约,它们都意在呈现简约,但观感有别,沃尔沃是清新,特斯拉是前卫。

恰恰是这种前卫让彼时彼刻的特斯拉屡遭嘲讽,但现在来看,无中网设计、隐藏式门把手……这些特斯拉式的设计元素,哪个不是电动车设计的“标配”,而这种“真香定律”苹果表示:我熟……

进到车内,你会发现这种视觉简约的设定被延续至此,若不是方向盘的存在,置身其中,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有种置身Apple Store零售店简易木桌前把玩iPad的错觉,两个场景的设计布局有着高度的重叠,木饰、大屏……甚至于当你真正开始把玩Model 3的中控大屏时,这种错觉或许会袭来得更猛烈,它和iPad一样,都有功能集中和操作易用的特性,这是它们具备极高实用性的集中体现。

何以为功能集中?通过这块15英寸的中控大屏和两个方向盘滚轮就能实现全部车辆控制,这就意味着,当你在翻寻某个功能时不必再“上蹿下跳”,只需在大屏中做一番排除即可。另外,特斯拉这套车机系统UI设计做得相当浅显易懂,实际翻寻、操作起来并不难。

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言的特斯拉设计师思维中对这种「简约」是重视甚至执迷的,以至于手套箱、雨刷等极易通过物理按键完成的功能都被集成于中控大屏之中,这一点可能需要些时间去适应。除此以外,需要留个“心眼”的是因为其方向盘的滚轮材质是金属的,如果是将车辆停放在烈日之下,上车把玩方向盘的时候要小心烫伤,我就……

中控大屏是Model 3内饰设计绝对的视觉重心,但绝非所有,当我们的视角从整体转变为细节时,会发现它的一些精致细节同样是经得起推敲的,例如将中控台更换为哑光材质,既能保证质感,又能消除收集指纹的烦恼,对于我这类有些微洁癖的强迫症患者而言,再友善不过了。又如采用翻毛皮材质的手机无线充电底座,体验下来,触感是柔软的,因为空间足够宽裕,摆放、拿取手机也相当方便。

由静态过渡到动态,特斯拉和苹果在产品理念层面展现出的共性并没有因此断连,只不过是将执迷的对象由「简约」转向「控制」。

乔布斯去世的第十年,他为世人留下的是他传奇般的控制欲,那句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的经典名言相信到现在都还影响着不少企业的决策,其中或许就包含本文的主角,特斯拉。

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并不是苹果或特斯拉的方式,它们的方式是跳脱出那种“按部就班”的常理,提前一步搞清楚消费者将来想要什么,而在我看来,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这恰恰是它们之所以能为行业带来变革、颠覆的根本。就如亨利·福特曾经说过的: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关于汽车的时代只会姗姗来迟。

回归到产品层面,苹果对对「控制」的执迷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封闭性上,而特斯拉的控制欲则体现在推行单踏板模式,选择取消动能回收强度的调节,强制驾驶者去适应这种操控感受,这就意味着驾驶Model 3其实是要一些时间成本去适应的,只有当你适应了这种驾驶模式,我想你才会有勇气载人,不然他们大抵都会将乘坐的眩晕感“嫁祸”于你,让你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心生质疑……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和苹果那种家长式的「替代决定」其实是伴随着风险的,它的逻辑塑造了特斯拉和苹果作为一个先进资本主义玩家的成功,但它几乎也暗含这一种“赶鸭上架”式的行为陷进——

品牌对于产品一定需要控制,但一定不是绝对的控制,它需要预留一些自由给到用户,否则有可能在最终导致自下而上民意的反弹,所以特斯拉和苹果这种家长式的「替代决定」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我个人的观点是特斯拉可以把驾驶模式的选择权交还给驾驶者。

当然,抛开单踏板模式,Model 3在动态层面能给到我的好感度其实是蛮高的,两方面简单说说:其一,得益于电动车的先天属性,Model 3动力的爆发力和响应性是优于多数燃油车的,此外,其动力的延续性同样是出色的,如果想追求所谓速度与激情,它是可以满足你。当然啦,需要时刻绷紧神经对付敏感的加速踏板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切换加速模式。

其二,即便抛开电动车的先天属性,Model 3亦是能在动态层面给到我们惊喜的车型,这种惊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出色的底盘表现,能在保证基本舒适性的同时,积极反馈路面信息,加上悬架的支撑性足够,转向紧绷、机敏,方方面面都想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电动车并不等同于无趣,并不等同于没有操控。

写在最后

热烈的追捧也好,猛烈的抨击也罢,如果你有坚持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当我们尝试着从另一种视角去解读特斯拉、评测Model 3时,就会晓得Model 3本身就是一款瑕瑜互见的产品,与其去对其中的一面进行放大,不如去思考特斯拉的产品决策中有哪些东西方面是对我们有参考、思索意义的……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无马汽车 8.2万粉丝    4091作品 关注 有趣、有料、有脾气的汽车号,陪你选车、用车、FUN享车。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