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追捧和猛烈的抨击同时存在。
这种几近极端、分化的矛盾正是特斯拉现如今所要面对的境地,这总让我想起另一个品牌——苹果。而这两者间的所谓关联性,你我应该都不陌生,“汽车界的苹果”正是特斯拉最知名的品牌标签之一。
至于成因,众说纷纭,但多停留在品牌层面。有云云品牌性情的,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扮演着孤胆英雄的角色,在各自的圈层里,抗衡着燃油车和安卓派的存在,为各自的产品立场争得半壁江山。有云云市场影响的,在某种程度上,两者都扮演着借鉴模板的角色,在各自的圈层里,影响着其余同类的产品设计、用户运营……
然而,在试驾完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后,我发现特斯拉和苹果间存在的共性,并不单单只停留在品牌层面,同样存在于产品理念上。
特斯拉和苹果的设计师思维中都展现出了对「简约」的重视甚至是执迷,而它们所呈现出的简约,并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同时还包括了功能集中、操作易用、视觉简约和精致细节等诸多元素,巧合的是两者皆曾因对「简约」的执迷让友商上演一番从嘲讽到真香的戏份。
先来聊聊视觉简约,从风格塑造上看,特斯拉和苹果(这里主要指代iPhone)的产品大抵可以规划为丰润和锋芒两大类别。前一种风格的的代表产品有Model 3、iPhone 3G,倾向于以平滑的过渡展现视觉简约。后一种风格的代表产品有Cybertruck、iPhone 12,更侧重于以切割的方式呈现视觉简约。
风格各异,甚至可谓两极分化,哪种更受大众审美接纳呢?以我个人的主观去判定显然是不具备太高的参考价值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种风格都有别于以沃尔沃为代表的北欧简约,它们都意在呈现简约,但观感有别,沃尔沃是清新,特斯拉是前卫。
恰恰是这种前卫让彼时彼刻的特斯拉屡遭嘲讽,但现在来看,无中网设计、隐藏式门把手……这些特斯拉式的设计元素,哪个不是电动车设计的“标配”,而这种“真香定律”苹果表示:我熟……
进到车内,你会发现这种视觉简约的设定被延续至此,若不是方向盘的存在,置身其中,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有种置身Apple Store零售店简易木桌前把玩iPad的错觉,两个场景的设计布局有着高度的重叠,木饰、大屏……甚至于当你真正开始把玩Model 3的中控大屏时,这种错觉或许会袭来得更猛烈,它和iPad一样,都有功能集中和操作易用的特性,这是它们具备极高实用性的集中体现。
何以为功能集中?通过这块15英寸的中控大屏和两个方向盘滚轮就能实现全部车辆控制,这就意味着,当你在翻寻某个功能时不必再“上蹿下跳”,只需在大屏中做一番排除即可。另外,特斯拉这套车机系统UI设计做得相当浅显易懂,实际翻寻、操作起来并不难。
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言的特斯拉设计师思维中对这种「简约」是重视甚至执迷的,以至于手套箱、雨刷等极易通过物理按键完成的功能都被集成于中控大屏之中,这一点可能需要些时间去适应。除此以外,需要留个“心眼”的是因为其方向盘的滚轮材质是金属的,如果是将车辆停放在烈日之下,上车把玩方向盘的时候要小心烫伤,我就……
中控大屏是Model 3内饰设计绝对的视觉重心,但绝非所有,当我们的视角从整体转变为细节时,会发现它的一些精致细节同样是经得起推敲的,例如将中控台更换为哑光材质,既能保证质感,又能消除收集指纹的烦恼,对于我这类有些微洁癖的强迫症患者而言,再友善不过了。又如采用翻毛皮材质的手机无线充电底座,体验下来,触感是柔软的,因为空间足够宽裕,摆放、拿取手机也相当方便。
由静态过渡到动态,特斯拉和苹果在产品理念层面展现出的共性并没有因此断连,只不过是将执迷的对象由「简约」转向「控制」。
乔布斯去世的第十年,他为世人留下的是他传奇般的控制欲,那句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的经典名言相信到现在都还影响着不少企业的决策,其中或许就包含本文的主角,特斯拉。
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并不是苹果或特斯拉的方式,它们的方式是跳脱出那种“按部就班”的常理,提前一步搞清楚消费者将来想要什么,而在我看来,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这恰恰是它们之所以能为行业带来变革、颠覆的根本。就如亨利·福特曾经说过的: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关于汽车的时代只会姗姗来迟。
回归到产品层面,苹果对对「控制」的执迷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封闭性上,而特斯拉的控制欲则体现在推行单踏板模式,选择取消动能回收强度的调节,强制驾驶者去适应这种操控感受,这就意味着驾驶Model 3其实是要一些时间成本去适应的,只有当你适应了这种驾驶模式,我想你才会有勇气载人,不然他们大抵都会将乘坐的眩晕感“嫁祸”于你,让你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心生质疑……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和苹果那种家长式的「替代决定」其实是伴随着风险的,它的逻辑塑造了特斯拉和苹果作为一个先进资本主义玩家的成功,但它几乎也暗含这一种“赶鸭上架”式的行为陷进——
品牌对于产品一定需要控制,但一定不是绝对的控制,它需要预留一些自由给到用户,否则有可能在最终导致自下而上民意的反弹,所以特斯拉和苹果这种家长式的「替代决定」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我个人的观点是特斯拉可以把驾驶模式的选择权交还给驾驶者。
当然,抛开单踏板模式,Model 3在动态层面能给到我的好感度其实是蛮高的,两方面简单说说:其一,得益于电动车的先天属性,Model 3动力的爆发力和响应性是优于多数燃油车的,此外,其动力的延续性同样是出色的,如果想追求所谓速度与激情,它是可以满足你。当然啦,需要时刻绷紧神经对付敏感的加速踏板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切换加速模式。
其二,即便抛开电动车的先天属性,Model 3亦是能在动态层面给到我们惊喜的车型,这种惊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出色的底盘表现,能在保证基本舒适性的同时,积极反馈路面信息,加上悬架的支撑性足够,转向紧绷、机敏,方方面面都想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电动车并不等同于无趣,并不等同于没有操控。
写在最后
热烈的追捧也好,猛烈的抨击也罢,如果你有坚持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当我们尝试着从另一种视角去解读特斯拉、评测Model 3时,就会晓得Model 3本身就是一款瑕瑜互见的产品,与其去对其中的一面进行放大,不如去思考特斯拉的产品决策中有哪些东西方面是对我们有参考、思索意义的……
捷途山海T1 2025款开售 国补换新价10.99万起1.5T三电机
6月23日-24日,比亚迪海豹06EV上市发布会北京站及试驾体验活动火热开启,通过道路试驾、高快领航、智能泊车、云辇C等多项功能的深度体验,不仅好看还好开、好玩,全方位解锁海豹06EV在驾乘、操控、智能等方面的卓越实力。
在3月27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价结果发布会上,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汽车产业新阶段的发展逻辑。他指出,当前产业已进入从 追赶思维 转向 探索思维 的关键期,混合动力技术将成为中国汽车突破国际化瓶颈的战略支点。
都说大车不好停,那一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大型SUV停车还难不难,这次我们挑战一下。
20万内6座SUV终极PK:东风奕派eπ008的舒适堡垒vs零跑C16的科技前沿
现代汽车N品牌第二场IONIQ 5 N(艾尼氪5N)赛道体验日盛大启幕
森海塞尔GSP 370采用头戴式无线设计,285g轻量化机身搭配记忆棉耳罩,久戴不累;PC连接适配器能实现2.4GHz无线连接,以保证低延迟的稳定连接;得益于低功耗和持久型集成电池技术,在关闭灯光的情况下满电能续航使用95小时以上;采用封闭式声学设计,有效阻止声音泄漏,还原高保真......
特斯拉 FSD 自从今年 2 月底首次登陆中国市场以来,就再也没有更新过。看着海外一会儿 Robotaxi 一会儿从工厂无人送新车到家,让我们所有人都望眼欲穿,期待着它的下一次进化。 但就在前两天,特斯拉悄悄给门店的部分 Model Y 焕新版推送了 FSD v13.2.9 的......
场地小试:一辆操控不错的家轿,行政家轿!超5米车长驾驶灵活,过弯稳健,性能版零百加速6.49秒。
25款的理想L9 Ultra除了提升了芯片算力,升级了双阀体避震让底盘质感和操控性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将舒适和操控做到了更好的平衡,理想L9作为一款已经发布了3年的“老车”,如今已将短板补齐了。
先天有差距!汽车之家实测:岚图FREE+激光雷达如何碾压对手保安全?
探秘红旗H5 PHEV座舱
6月30日,天津东疆海滨,MG灯塔在音浪与海浪交融中点亮夜空,百年汽车品牌正式开启新能源时代新征程。在MG Holiday夏日敞开玩暨夏季新车发布会上,MG正式宣布All in新能源,同时发布与OPPO智行的手车互联生态,全力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
87英寸超大HUD+AI底盘,给未来汽车打样,试驾小鹏G7
试驾神龙示界06:法系合资纯电,法系操控还有没有?
「灵动出奇 城市漫游」拥抱西子湖畔 开启声场疗愈之旅
等小米YU7等到天荒地老?拿下这几台也很香!
试驾2025款钇为3:A0级车型破局者,10万内纯电质感天花板。
不用几十上百万,保时捷、玛莎拉蒂、AMG照样也能入手!在澳康达,这个全球最大二手车交易展厅里,有上千台的品质车源,性价比更是满满,比如20几万、六缸、豪华轿跑车这些元素,全都满足你,请看下面这几款澳康达二手车!
好了,我们现在也已经试驾完了,总的来说,通过这一次的体验,我觉得2025款钇为3无论是性价比,还是舒适性,以及驾驶体验等方面,它在同级别车型中,都有着不错的竞争力,说实话,如果你想买一款A0级纯电车,那2025款钇为3还是非常值得选的,对于这款车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