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那些跳槽的汽车人都去了哪里(上)

那些跳槽的汽车人都去了哪里(上)

汽车商业评论 2885浏览 2021-07-12 IP属地: 未知

汽势传媒

撰文 / 张霖郁

编辑 / 刘宝华

设计 / 师瑜超

“时代的风已经转向了”,这是2011年英国电影《第8页》(Page 8)里面的一句台词,男主人公约翰尼·沃里克(Johnny Worricker)把自己知道的内阁情报透露给了《金融时报》的记者,聊完后,两人走出咖啡店。

咖啡店在英国加油站的一个服务区内,空旷得几乎无人。临别时,两人看了看四围,周边正常得没有一丝征兆,但他们深知接下来整个社会将要发生什么。这时,广场突然起风,于是,就有了开头的这句台词。

汽车行业的风向已经越来越明确。资本对新汽车、能源、芯片、AI、软件等涉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领域展现出持续的热情和信心,以及消费者逐渐提升的对新汽车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仅是每一家整车企业,包括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供应商都试图在这个重生的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未来整个汽车格局的预判中,新旧势力的占比以及合资企业的合作模式和存活率,或多或少增加了现有从业人员的焦虑。已经入场的,都在不确定性中找确定,同时也在确定中经历不确定性。

风由此吹向每一家企业和他们的组织架构,由此带来的是架构下每一个个体命运的不同选择。

2021年整个上半年,从各家车企官宣的人事变动中,似乎已经勾勒出汽车行业变动的一部分轮廓。

国有车企进一步改革,中国一汽和东风公司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新旧成员更迭,补充了新的成员,年轻化成为班子成员的一大特点。

合资企业如福特,加大了商用车业务投入,江铃福特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同时长安福特的美方最高层进行了调整,福特品牌成为上半年人事变动最大的合资品牌,而一汽-大众则是在去年底完成了新一轮的人事变动。

韩系合资品牌因为销量不见起色,在人员上也有所调整。另外,经过几年的博弈,上汽大众在上半年最终官宣了上汽奥迪品牌,随之有了新的人事任命。

相比德系和美系合资企业,日系合资人员相对稳定,尽管在日本本土,本田任命了新的社长,东风日产日方的最高领导也进行了更换,马自达在华的最高日方高管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动。

上半年,自主品牌的人员流向暗示了企业的三个动态:第一是整合原有的燃油车业务、第二是对高端品牌建设的布局,第三是对软件、智能自研能力的建设。吉利、长城、比亚迪不约而同都委派了爱将负责新的高端品牌业务,同时加入了技术人才的争夺当中。

对于新势力而言,蔚小理在上半年并未出现重要岗位的人员流动,很多核心岗位例如自动驾驶方面的高管在2020年均已就位,但李斌、李想仍在不同场合表示过急需这个领域的高手。华人运通则找到了CFO李轶梵和联席总裁李峰。

久未有消息的FF借着与吉利的合作、北美CFO和中国区CEO人员的选定而再度短暂成为话题。此外,那些刚成立的汽车品牌比如集度、小米都在招兵买马。

汽车行业的大戏刚刚拉开序幕,有些重要角色还没有真正就位。人来人往,最终还是时代和人的故事。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整理的2021上半年车企官宣的主要人事变动。

那些跳槽的汽车人都去了哪里(上)

国有企业

2021年2月底,中国一汽的9人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调整。

集团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董事秦焕明因退休离任,他之前已经是“超期服役”了一段时间。领导班子内的王国强接任,成为新一任的中国一汽党委副书记。王国强1967年出生,1988年进入一汽。

王国强有天津一汽丰田的合资项目经验,也有一汽自主品牌的经历,还有在地方援藏的履历,主政一汽吉林时,他带领这家企业由商用车成功转型乘用车,成为一段佳话。

另一位是孙志洋,这位2018年晋升进入中国一汽核心领导班子的70后在3月正式调往广东,任广东省副省长,主管汽车等业务。孙志洋1974年出生,1997年香港回归那一年,他进入一汽长春汽研所。

孙志洋曾是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移动出行办公室主任兼移动出行公司筹备组组长。作为一汽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成员,当时他主管集团营销和出行业务。

到目前为止,因为秦焕明和孙志洋的离任,一汽的领导班子从9位减少到了7位,空缺的两个职位还没有新人就位,谁将是新的成员成为外界最大的猜想。

不过,暂时的领导班子不齐整对于一汽已经不是什么大事。过去的几年里,经过两轮从上到下干部大调整,一汽的各个重要岗位大多已经兵强马壮。

目前的7位成员包括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邱现东,党委副书记、董事王国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董云鹏,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全华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亦功。

另一边,东风公司领导班子在上半年经过两次调整。

同样也是2月底,同样也是班子成员退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绍烛因退休离任,之后1966年出生的杨青接替其职位,升任东风公司总经理。这是杨青自2020年7月接替退休的程道然出任东风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之后的第二次晋升。

杨青之前曾是东风与沃尔沃合资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曾出任东风公司的港股上市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17年,他进入领导班子,成为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分管东风商用车。

2021年的4月,东风公司领导班子再度调整。黄伟任党委副书记、董事。黄伟是1965年出生,之前的职业生涯并不在汽车行业,加入东风之前,他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任党组副书记、董事。该集团与东风公司平级,同属副部级单位。

至此,东风领导班子梯队已经调整完成,共有9名成员,包括东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竺延风,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杨青,党委副书记、董事黄伟,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温树忠,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乔阳和张祖同、尤峥,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冯长军,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

4月的北京,上海车展不久,北汽新能源宣布代康伟升任公司总经理,她曾是公司工程院副院长。总经理职位曾由刘宇兼任,这是刘宇掌舵北汽新能源业务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人事任命。

代康伟生于1983年,她成为了北汽新能源首位80后女性总经理,“刘宇+代康伟”的新一届领导框架就此确立。

另外,在代康伟上任之前,北京奔驰原执行副总裁穆稳也在今年3月转战北汽新能源,出任总经理助理,穆稳担任北京奔驰副总裁一职长达十年之久,一直负责北京奔驰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这次转战北汽新能源,主要是为打造ARCFOX的供应链体系。

近几天,有媒体报道北汽蓝谷裁员以及极狐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加入长安马自达的消息,这多少反映出北汽新能源内部目前所面临的压力之大。极狐自上市之后,销量表现并不理想,但这个品牌承载了北汽新能源夺回新能源市场份额的重要任务。

接下来刘宇和代康伟将面临的挑战包括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产品品牌的提升。

十几天前,媒体传出李一秀加盟奥动新能源的消息,他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对奥动新能源经营管理目标负责。李一秀曾先后担任过北京现代销售本部销售管理部部长、北京汽车销售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奇瑞的高端品牌星途在2020年底成立了独立的事业部,总经理是高新华。2021年2月,叶磊、李建华正式加盟星途。叶磊担任星途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他是“东风系”的营销老将,曾在东风日产和东风裕隆纳智捷任职。李建华就任星途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分管市场与产品线,之前在江淮20年,2018年转战上汽大通,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星途营销中心原总经理陈曦离职,他入职星途不到一年。自2018年奇瑞旗下这一高端品牌对外发布以来,营销负责人频繁换人,这也导致星途似乎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或许这是人事波动的原因。

整个上半年,当大家身处焦虑和压力中时,最放松的人可能是安进。蔚来4月7日在江淮合肥工厂举行的第10万辆下线仪式上,他看起来如释重负,21天后,他正式从江汽集团退休。

在他9年的任期内,虽然整体产品销量没有大幅度提高,但与蔚来签约代工,今年双方又成立了江来合资公司,其中江汽集团占股51%,蔚来占49%。另外,江汽集团与大众成立了合资公司,江汽占25%,大众持股75%。江汽集团由此从边缘位置重新获得了关注,实质性地稳住了阵脚。公司资本结构不仅得到了很好优化,整个业务方向也更为清晰和前瞻性。

安进的继任者是项兴初,他曾是江汽集团总经理,1994年进入江汽集团。

另一家国企华晨汽车在经历了2020年的诸多负面之后,2021年6月,华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进行了更换,沈铁冬接任阎秉哲成为这家企业新的掌门人。

沈铁冬1969年出生,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政经专业,出任华晨董事长之前,是辽宁省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阎秉哲是在2019年从祁玉民手中接过华晨,共任职董事长两年时间。2022年,华晨宝马的股比将正式调整。

那些跳槽的汽车人都去了哪里(上)

合资企业

上半年,人事变动最大的恐怕是福特品牌。

2021年4月28日,福特(中国)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宣布成立乘用车事业部和商用车事业部,确立了以福特品牌乘用车、商用车、林肯品牌,以及电动车业务为核心的战略布局。一系列高层人事变动随即展开。

福特中国福特品牌乘用车事业部,由现任福特汽车南美及国际市场总裁莱尔·沃特斯(Lyle Watters)出任总经理,向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汇报,该项任命已在7月1日正式生效。沃特斯将率领团队全面负责福特品牌高端乘用车的战略规划、产品布局及相关运营管理工作。

沃特斯1987年加入福特英国公司,曾在福特欧洲和福特北美担任多个领导职位,包括福特高端汽车集团财务总监以及福特欧洲业务战略总监、首席财务官和战略规划负责人等职位。

与此同时,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杨嵩调任福特中国福特品牌乘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嵩原职位由前奥迪中国执行副总裁陆逸接替。

杨嵩2019年4月8日出任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他严格执行不让经销商压库政策,一年后,2020年4月,长安福特出现了久违的触底反弹,但仍处在没有新产品推出的窘境。

接替杨嵩的陆逸,汽车生涯起步于宝马,曾是负责经销商渠道管理的宝马中国副总裁。后又担任过东风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捷豹路虎中国及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机构总裁和奥迪中国副总裁。

福特中国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由江铃汽车原总裁王文涛担任,5月1日正式任职。王文涛向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汇报,负责未来中国商用车业务的战略规划、运营模式转型、产品及服务体验的创新,强化与江铃汽车的合作,加速商用车业务的发展。

王文涛曾任江铃汽车财务总监。2019年3月,辗转于福特多个高管职位的王文涛回到江铃汽车,就职公司总裁。熊春英接替王文涛担任江铃汽车总裁,全面负责江铃汽车的运营,推动福特中国商用车战略通过江铃汽车的落地。

熊春英曾任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质保部部长,江铃汽车质管部部长、总裁助理、副总裁、执行副总裁、董事兼执行副总裁。

商用车事业部的成立暗示着福特在中国商用车市场要有大的动作。

另外,长安福特总裁和江铃汽车总裁也发生了变更。

5月1日起,长安福特总裁由福特中国企业联盟副总裁何晓庆担任,长安福特原总裁沈鼎文(Steven Armstrong)则转任福特汽车南美及印度业务转型官(Transformation Officer),负责评估对印度市场的资金配置,以及领导团队完成对福特南美业务的全面重组。

何晓庆拥有超过30年的丰富汽车行业国际合作经验和国内领先整车合资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加入福特汽车之前,曾担任奇瑞汽车副总裁、南汽集团副总裁等多个高管职位。

另外,6月18日,华晨宝马原公共关系及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杨美虹出任福特中国传播及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福特中国方面表示,杨美虹将带领团队制定更具战略性的传播策略和计划,与利益攸关方建立起全时、全方位的关系,进一步提升福特汽车的企业形象、品牌美誉度和员工凝聚力,推进福特中国业务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2019年,福特发布了“福特中国2.0”战略,提出长安福特用三年时间恢复到主流合资企业的目标,希望推动福特在中国市场地位的恢复。然而,福特内部似乎对该战略的实施效果并不满意。

2021年是“福特中国2.0”战略计划的最后一年。福特中国管理层“大换血”之后,美国总部期待推动福特中国三年恢复计划的收官。

上半年,另一件富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大众(安徽)合资公司的成立,这是国内突破汽车合资公司股比限制的首个落地案例,其中大众与江淮分别占股75%和25%。

2021年1月,大众(江淮)核心管理层正式对外公布,整个团队共5人,4位外籍,1位中国籍,这也意味着开启了外资控股下合资汽车公司的全新运营管理模式。

大众(安徽)的CEO和董事长由大众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ollenstein)担任,穆勇(Jörg Mull)出任CFO,吕尔曼(Ludger Lührmann)出任首席技术官,施耐德(Harry Schneider)为首席制造官,邵剑则是首席人力资源官。

冯思翰1995年加入大众汽车。他2004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曾在上汽大众任职,2007年离开中国时,当时是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再度回到中国,担任一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和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总经理。2016年,担任大众品牌中国CEO,2019年出任大众集团(中国)CEO和大众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

穆勇在中国差不多8年时间。2007年至2014年,曾是大众集团(中国)财务部负责人,在大众集团收购国轩高科26%股权合作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吕尔曼2013年至2016在中国负责车身研发工作,并在上汽大众MQB平台车型项目中担任了重要角色。2016年,返回大众集团德国总部,主要负责ID.系列纯电动车型的车身部件以及电池外壳的研发。

施耐德曾任职于兰博基尼、大众、斯柯达,拥有12年在华业务管理经验,曾负责上海和长春工厂的管理。管理团队中唯一的中国高管邵剑曾先后在大众集团产品营销、市场销售以及合资企业关系等部门担任管理职位。2016年负责牵头江淮大众项目,在合资企业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大众(安徽)包括4位董事和2位监事,其中大众外方占3个董事席位(包括董事长冯思瀚),江淮占一个席位,项兴初出任董事。另外,监事方面,德方和中方各派一位成员。

就在大众(安徽)核心团队成员宣布不久,大众集团旗下子公司逸驾智能官宣了苏伟铭的离开。苏伟铭在大众集团的职位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逸驾智能董事、CEO,开迈斯新能源董事长以及大众中国销售公司董事长。

曾是大众集团职位最高的华人高管,苏伟铭的离任仅仅通过他作为CEO的逸驾智能来发布,多少有点让人唏嘘。苏伟铭是新加坡人,在大众汽车集团任职16年。

加入大众之前,苏伟铭曾先后在戴姆勒和合并后的戴姆勒-克莱斯勒任职。2005年3月,他进入大众集团,担任大众中国董事兼执行副总裁。一年后也就是2006年,被当时掌舵中国一汽的竺延风看中,代表合资公司中方出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

苏伟铭在一汽-大众任职两年,改革有成效但同时也有争议,之后仍返回大众中国,担任执行副总裁,负责进口车业务。在此期间,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引进辉腾,二是整合集团旗下8大乘用车品牌,同时引进西亚特。 

在整个大众中国体系中,苏伟铭的职位仅次于海兹曼(Jochem Heizmann)。在海兹曼2012年-2018年任职期间,苏伟铭启动了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的战略谈判,同时开拓出行业务,发布智能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筹备由中国一汽、星星充电和大众中国合资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开迈斯。

2018年底,海兹曼退休,似乎也预示了苏伟铭的离任。苏伟铭很快加入了雷诺中国,成为这家公司的CEO。此次担纲掌舵雷诺中国,目的是挽救濒临崩溃的雷诺中国业务,但挑战巨大,苏伟铭能不能在轻型商用车特别是电动车领域翻盘,值得期待,但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2021年4月1日,随着上汽奥迪成功合资,贾鸣镝被任命为上汽大众奥迪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接他原职位——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兼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经民曾是上汽乘用车的营销负责人。

俞经民此时掌舵上汽大众营销意味着上汽集团对其极大的期待。去年上汽大众累计销售150.5万辆,同比下降24.79%,也连续两年失去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头衔。今年5月,上汽大众销量11万辆,同比下降16.3%。1-5月累计销量467400辆,同比增长7.67%。这个数据远低于一汽-大众。

1974年出生的俞经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汽车界的网红营销人,他最早在上汽大众任职。“这个新工作不容易。”俞经民私下对朋友这么说。他说这话时,媒体还没有相继报道ID.4的销量。

贾鸣镝生于1975年。此番他负责的上汽奥迪项目并不轻松。2016年11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就与奥迪品牌的合作签署了框架协议。2017年,奥迪、一汽、一汽-大众以及奥迪经销商联会达成共识,确保2022年奥迪品牌在华销量达到90万辆,若上汽奥迪生产车辆,不得在2022年之前销售。2020年12月23日,上汽、一汽、奥迪三方达成共识,上汽奥迪产品将通过现有奥迪投资人网络布局销售与服务相关业务,同时将构建创新销售模式,即代理商模式。

俞经民调离后,上汽乘用车负责制造的孙亦炯副总经理掌舵营销工作。

另外,奥迪中国在4月官宣了张明霞将担任奥迪中国执行副总裁,负责奥迪品牌在华的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相关业务。持续强化品牌本地化管理,以及与合资伙伴及经销商伙伴的合作。张明霞拥有超过20年的豪华汽车品牌管理经验,曾在戴姆勒集团及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务,领域包括市场营销与销售、企业战略、经销商管理与培训等。

日系合资公司也与调整。今年上半年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接替老领导周先鹏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而陈昊原职位东风有限副总裁则由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郭涛上任。东风有限是东风公司和日产的合资公司。

此次任命是1970年出生的陈昊自2020年以来的第四次职位调整,足以看出东风公司对他的重用。但这四次职位变动,他一直保留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也就是中方负责人的职位。

这意味着,陈昊不仅从整体上代表中方把握东风与日产合资事业板块——东风有限的方向,同时又牢牢控制着东风有限旗下最重要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大权,也就意味着这个合资板块对于东风丝毫不能有闪失。

今年1月22日,刚刚公开宣布离开的广汽蔚来原CEO廖兵,仅过了十余天便宣布了新创业项目——自由汽车。自由汽车是廖兵二次创业。

2018年,时任广汽研究院院长助理的廖兵果断接手广汽蔚来项目,这是他初次创业。不过执掌广汽蔚来近三年来并不顺利,最终却成效甚微。自由汽车定位高端细分乘用车市场,计划在2022年底或者2023年第一季度推出并交付首款车型。

对于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简称IMSS联合机构)也在1月官宣庞忠智加入IMSS,担任销售执行副总裁。

庞忠智毕业于吉林大学,持有市场营销学位,在汽车行业有着20年的工作经验。其汽车行业生涯始于一汽-大众奥迪,在一汽-大众奥迪的18年间,先后担任奥迪销售事业部浙江区的区域总经理、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

另外,从IMSS联合机构离开的朱恒利,5月10日出现在Stellantis集团发布的消息上。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菲克”)任命朱恒利担任广汽菲克副总经理兼公司执委会成员,此任命已于5月1日起生效。

朱恒利由Stellantis中国派驻到广汽菲克,他将向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执委会成员、广汽菲克总裁蔡迪霓(Massimiliano Trantini)汇报工作。朱恒利在汽车行业深耕逾25年,并在福特、长安福特以及林肯中国的采购、物流、销售、网络开发及客户体验等领域担任多个职位。

马自达中国的最高领导今年上半年也进行了换人。新任董事长川村修历任马自达财务规划负责人、长安马自达财务副总裁、中国事业本部长等职务,拥有中国区从生产到销售领域丰富的管理经验。履新后仍将持续完善品牌价值营销体系、强化销售领域业务变革,推进马自达中国区事业战略的实施。上一任董事长是渡部宣彦。

韩系合资公司也有变动。今年3月12日,现代汽车宣布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兼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李峰不再兼任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一职,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柳昌昇接任。

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李光国社长给出的回应是:“我们还将加快推进在中国的品牌战略,联合中方合作伙伴,确保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事业复兴计划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提高经销商渠道的整体效能和盈利性,以便让中国事业早日回归正轨。”

2016-2019年,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从65万辆下降至29万辆,营业利润从23.68亿元跌至亏损17.8亿元,并面临产能过剩、缺少明星车型、经销商退网等诸多难题。

2019年9月,李峰成为东风悦达起亚的首位中国籍CEO,当时他接手的目标非常明确即“提升起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

东风悦达起亚2020年销量24.93万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在Tier2市场(合资品牌第二阵营)占有率达到11.8%,同比提升1.3%。这样的增长速度也许不是起亚集团所预期的。

接替李峰的柳昌昇,曾在美国、韩国和亚洲各市场工作过,他在销售、市场和战略等多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能够在中国奏效,汽车商业评论持保留态度。

在李峰的人事变动发生10天后,向东平作为北京现代历史上首位代表韩方股东的中国人也接到一纸调令。

3月22日,现代中国发布人事任免公告,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向东平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北京现代的相关职务。不过,他仍继续担任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

与李峰相似的是,向东平也是现代汽车自2019年以来在华实施的本土化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员。 

以下是2021年整个上半年国企和合资车企官宣的主要人事变动一览表。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2粉丝    6283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