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电动车界热闹非凡。先是电动车补贴退坡,工信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而宝马总监的那句“消费者对电动车没有真需求”更像是火上添油。不过,最刺激大家神经的,还是电动车的自燃事件。
吉利帝豪EV两天两自燃
蔚来、特斯拉等品牌电动汽车自燃带来的余震尚未平息。近日,又有两宗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发生,主角则是同一个:吉利帝豪EV电动车。

7月5日下午,武汉市一辆正在充电的吉利帝豪EV突然冒出黑烟。消防部门立即派出2辆消防车、12名消防员到场。据介绍,冒烟的帝豪EV为某租车公司所有,已行驶6万多公里,当时这辆帝豪EV正在停车场充电,约一小时后,车辆底部冒烟,驾驶员随即拨打119报警,而现场赶来的还有吉利汽车的人员。

从网上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冒烟处为车辆底部的电池组件,为防止车辆发生燃烧或复燃,消防员和市民合力将还在冒烟的帝豪EV电动车掀翻在地,将电池拆卸下来。
目前这起帝豪EV疑似“自燃”事件还在调查中,吉利汽车尚未发布相关情况说明。但仅过了2天,7月7号凌晨,湖南长沙某小区地下停车场,一辆吉利电动汽车车尾部冒起浓烟,并发生起火。附近业主及时发现并拨打了119报警电话。
据车主彭先生表示,这辆吉利牌红色电动汽车才买了8个月,经保险公司实地查看,起火位置为电动车电瓶,车主表示起火时车辆并没有在充电。
自燃频频实属偶然?其实不然。
1、“拼凑”的结构先天不足
两起事故相隔甚近,又是同一品牌车型,大家对帝豪EV这台电动车关注度迅速攀升。首先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这台吉利帝豪EV。

从命名就可以看出,帝豪EV就是吉利的明星车型帝豪的电动版车型。帝豪EV于2015年底上市,官方宣称续航里程可达330km。在当时,这样的性能在国产电动车中是相当强悍的,补贴后售价12.08万起,性价比颇高。

帝豪EV外观内饰和车身结构直接来自于吉利帝豪。动力采用一台功率为95kw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池布局和当时的大部分国产电动车一样,直接“拼扣”在车身底部后方,电池组为三元锂电池,容量为43.5kwh。

直接采用吉利帝豪的设计,一方面是帝豪在消费者中口碑不错,保证了该车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另一方面,大量共用零部件降低了成本,也缩短了研发周期,让新车可快速大量生产,抢占市场。

帝豪EV是那个时候国产电动车的代表。在国内电动车起步普及阶段,这种以燃油车为基础改造的“拼凑式”纯电动车,还是很吃香的,因为它更快更远更廉价(相对于新研制的纯电动车)。不过,改造的纯电动车缺点也是明显的:它的整车设计和安全标准都不是全新的,换句话说,帝豪EV只是半路出家,在总体架构上存在先天不足。这也为日后长时间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2、续航步子迈太大
从2015年上市到2019年,帝豪EV已经发展了4年,从当初的300km的续航,到现在EV450的400km续航(60km/h等速),性能数据不断提升。由于平台没有换代,为了提高续航,帝豪EV唯有通过搭载更大更重的电池组,其中帝豪新能源 2018款 EV450的电池容量已扩展到52kwh。更大的电池组意味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对整车的结构安全以及电源管理系统要求更高。

但在本来就是半路出家的帝豪EV上,车身结构是无法升级的。2018款的新能源帝豪EV450补贴后的售价为15.58万,和2015年刚上市的车型售价增加了3万多元,成本都用在更高容量的电池上,其他地方受制于造价无法升级。“拼凑”式的电动车,已经走到了发展瓶颈。
电动车自燃也不是这一两天的新闻了,相关部门也在今年启动相关措施。

6月1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车企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如实上报相关情况,否则将暂停或取消企业及产品公告,并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等处罚手段。
同时要求企业应当承担新能源汽车安全第一责任,对发生起火燃烧事故的,企业应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对确实存在产品缺陷的,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向主管部门备案召回。
工信部这个通告,来的正是时候。新能源车越来越多,频频自燃让行业的总体印象大打折扣,车企是时候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论是产品还是理念都应该以安全为中心。质量不过关的产品,车企你自己看着办。
总结:
国产新能源汽车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但今年随着补贴政策不断退坡,靠补贴过日子的国产新能源车断奶后举步维艰。而频频的自燃事件,让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印象分直线下降。推出更安全更可靠的电动车,车企才能再次赢得市场,像广汽、北汽、比亚迪等车企纷纷亮相全新架构的新能源车,吉利也与2019年初成立独立的新能源车子品牌,并推出全新的几何A纯电动车。而豪EV这样的“拼凑”电动车还能走多远?答案已经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