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风启辰回归东风日产一年后,东风日产旗下迎来了第三个品牌——英菲尼迪。
1月5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东风英菲尼迪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总部纳入东风日产的管理体系,与日产、启辰两大品牌并列。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因为,在销量连降5年之后,东风英菲尼迪已经没有能力独立运营,划归东风日产公司是当前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01 东风英菲尼迪输在哪里?
2014年,英菲尼迪正式国产,凭借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赞助商的身份而在2015年火爆一时,销量突破4万辆大关,这也成为东风英菲尼迪的高光时刻。
2016年开始,东风英菲尼迪的销量一路走低,2016年-2020年的销量分别为17415辆、20164辆、19114辆、10820辆、8951辆,2021年1-11月累计销售7691辆,还不如某些爆款车型单月销量的零头。
东风英菲尼迪之所以卖不动,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品牌定位不当,标签不够鲜明。英菲尼迪2015年的火爆源于一场成功的营销活动,其品牌自身的定位、标签其实一直不够明晰,还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品牌认知和口碑,却一直坚持高举高打的价格策略,在消费者的新鲜感消失之后便逐渐被遗忘。
二是产品推新节奏慢。2015年,东风英菲尼迪凭借Q50L和QX50两款车型卖到了4万辆,这个时候若能乘胜追击,快速扩充产品阵容,可有效稳定销量继而立足中国市场。可惜的是,整整3年,东风英菲尼迪都只有这两款车在售,直到2018年QX50换代才迎来第三款国产车型。
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地7年,目前旗下在售车型仍只有Q50L、Q60、Q70L、QX50、QX60(进口),以及刚刚开启预售的全新一代QX60,与2019年才实现国产的林肯打成平手。
三是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2021年,英菲尼迪因变速箱频发故障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发动机漏油、变速箱异响、制动系统抖动等在第三方汽车质量投诉平台的投诉不断。
不仅如此,英菲尼迪还频繁因质量问题召回,2016年4月因气囊无法正常弹出召回5.76万辆汽车,2020年4月又因发动机渗油召回超过5.4万辆汽车。
四是人事变动频繁,管理团队不稳定。英菲尼迪与东风自2014年合资以来,曾在四年内迎来三位掌门人,内部管理层一直频繁变动。英菲尼迪还曾创下17个月内四次更换全球总裁的纪录,不稳定的管理团队直接影响到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02 生死关头,活下来最重要
如今的东风英菲尼迪,月均销量才600辆左右,这样的销量必然是亏损运营。
摆在东风英菲尼迪面前的路有三条:第一条路是东风和英菲尼迪追加投资,继续扶持东风英菲尼迪做大。这条路风险很大,目前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都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一个小众的豪华品牌不值得铤而走险。
第二条路是取消国产,让英菲尼迪以进口的方式在中国市场销售。在积攒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后,英菲尼迪品牌不再国产,几乎等于放弃目前仍在快速增长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前面国产化积攒的品牌知名度将越来越低,未免有些可惜。
第三条路是一个折中选择,让东风英菲尼迪降级,纳入东风日产的管理体系,成为东风日产旗下的第三个品牌。这条路风险最小,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东风汽车集团和英菲尼迪选择了第三条路,这显然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表示,英菲尼迪划归东风日产旗下后,将充分利用东风日产在研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优势,探索新业务模式,为英菲尼迪在电动化、自动驾驶、移动互联和共享出行等方面贡献力量。英菲尼迪使用东风日产现成的渠道、研发、生产线、供应链,无疑能够大大减少支出和损耗。
东风日产现有整车生产能力136万辆,发动机年生产能力134万台。根据其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日产和启辰品牌的销量为113.5万台,完全有足够的产能支持英菲尼迪品牌的生产。
启辰品牌回归东风日产旗下后,虽然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销量出现下滑,但2021年已经回到上升通道,同比增长11.6%,这无疑给英菲尼迪划归东风日产旗下带来一定的信心。
英菲尼迪归入东风日产后,东风日产将拥有英菲尼迪、日产、启辰三大品牌,实现高、中、低端全覆盖,制定更系统的品牌、产品差异化策略,形成优势互补。
有人认为,在各大豪华品牌都在努力撇清自己与普通品牌的关系时,英菲尼迪这种反其道的做法会进一步损害自身品牌号召力,其实不然,在生死关头,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何况英菲尼迪本就没有多少品牌号召力。
东风英菲尼迪划归东风日产旗下之后能否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姿态示人,估计2022年就能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领衔,韩国进口车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已达2.5%!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汕德卡TIR跨境运输牵引车,以全维实力铸就跨境“精品”!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韩系动向1573】试驾起亚塔斯曼!这才是皮卡该有的样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2025年5月7日,宝马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复杂处境。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低于市场预期的351.4亿欧元;净利润21.73亿欧元,同比暴跌26.4%,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从8.8%降至6.9......
前不久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一季度营收196.50亿元,同比下滑7.95%;净利润亏损7.32亿元,同比暴跌159.95%,如此业绩创下近五年最差季度表现。这一数据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波动,它背后藏着广汽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映射出......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