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马拉车市 1172浏览 2022-03-03 IP属地: 未知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参会代表的许多车企掌门人,都会按照惯例为汽车行业提前献言建策。

近日,即将第20次走进全国两会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便提出了两项建议,分别是《关于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建议》及《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关于甲醇汽车的建议已经是第四次被李书福提及,而关于电动车换电体系建设则是其首次提出整体性建议。

不可否认,车企领导在两会上的建议,多少都会和自身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布局有着一定的关系。2月24日,吉利汽车与力帆汽车的合资公司睿蓝汽车正式启程,品牌定位也正式亮相:“新一代换电出行新势能”。

另据吉利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睿蓝汽车拥有独立生产销售汽车的资质,未来可以集研发、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将为B端与C端用户提供包括换电产品、换电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根据规划,到2025年,睿蓝汽车计划建设超过5000座极速换电站、覆盖100个以上核心城市。

毫无疑问,李书福和吉利汽车显然把“换电”视作为了企业未来重点的发力方向之一。

「换电」风起,率先布局的不仅是车企

事实上,不仅是吉利汽车,包括蔚来、北汽、上汽、江淮、东风、一汽红旗等等车企均早已开始了在此领域布局。它们或积极投身换电网络建设,或先后推出了相关的换电车型。

除了车企在发力,包括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内的汽车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宁德时代从2021年开始在换电网络落子布局,并于今年1月18日,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换电品牌EVOGO乐行换电,还展示了EVOGO乐行换电的“巧克力换电块”换电模式。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不断有人入局,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得不说这跟国家的政策和导向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换电模式自2019年以来,已经得到政府部门与相关产业政策的多次力挺。 早在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就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通知》中不仅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同时也为享受新能源乘用车补贴的车型设置一定的“门槛”: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但,换电模式除外!这无疑是为“换电模式”专门开了绿灯,“区别对待”的意味已经足够明显。

除了换电模式车型不受补贴退坡影响,国家还最早设立了首批13个换电模式应用试点、鼓励企业研发换电模式车型、制定换电领域国家安全标准等等等等。

可以说,从身份地位到技术标准,国家政策都在支持换电。对于入局者而言,换电早已经不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换电」热,和「充电难」脱不了干系

除了政策引导、入局者积极,换电热潮的到来,多少也和当下的充电难脱不了干系。

随着去年10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一则《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新能源车出行遇尴尬》的报道播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大量的转发,该话题甚至还冲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来源:央视财经

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途中的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五个多小时,使得原本只需八个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十六个小时,产生了额外的大量时间成本,造成了非常不理想的用车体验。

去年底,央视财经再出报道,随着各地气温降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再度出现。续航里程缩水、电池充不满电、不敢开暖风,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车主,甚至有新能源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可见,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与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

本身就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各位入局者,把目光转向“换电”领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消费者的补能焦虑,当充电遇到瓶颈之时,换电热潮便已悄然开启。

「充电」vs「换电」vs「加氢」

不同的补能方式实则各有利弊

不同的补能方式,有着各自的利弊,很难一言概之孰优孰劣。既然是对比各个补能方式,除了纯电车型的充换电,理应加上氢能源车型的补能即加氢。

而这三种补能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也都非常明显。

首先看成本。

从建设补能网络的投资成本来考量,无疑是加氢站最高,换电站次之,而充电站最低。据加州能源局的研究数据显示,一座HyGen电解水制氢加氢站总建设成本将超过320万美元,其中电解水制氢装置成本约131万美元。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而一座换电站的投资费用可能达到数百万人民币,最少的也会超过100万人民币;充电站的成本最低,一般快充桩的成本在数万元到数十万不等。慢充桩则更加便宜,通常不到一万元就可以建成。

抛开技术要求更高的加氢站不谈。一座换电站之所以较之充电站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换电站在包装、用地、消防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充电桩可以设置在商场、小区的公用停车位,但是换电站只能设置在公开场地,周围要避免加油站、大功率用电企业等。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另外换电站还要配备630变电箱,60块电池需要8个630变电箱。设备由国网指定技术和品牌,由换电公司出资。如果国家电网不参与合资的话,土建、变电箱、资金、电池等都是换电企业自行承担,光是8个630变电箱投资就要200万。

同时,盈利也是换电站的一大难点。通常一个换电站的回收周期要10年以上。一般新能源的换电站整体都在亏损。即便换电站日常运营能够覆盖日常成本,但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要摊销很久。如果运营不够饱和,那么回收周期将会更长。

其次,是使用者的体验。

三种补能方式和传统燃油车的加油相比,加氢和换电在使用体验上非常接近。加氢和换电的时长几乎一致,都在五分钟左右就能搞定;而充电时长往往会耗费30-60分钟,甚至更长。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使用体验除了时长,最重要的就是补能成本了。

以一辆氢容量为5公斤的丰田MIRAI为例,加满氢的成本大概在320元人民币,续航约500公里,相当于每公里0.64元人民币;

换电使用成本以一辆蔚来为例,其换电一次的价格约为180元,电池容量在70Kwh,续航里程约420公里,相当于每公里0.42元人民币;

而充电方面,以一辆电池容量在50Kwh的电动车为例,按照每度电1.5元计算,充满电的成本约为75元人民币,续航里程约300km,相当于每公里0.25元人民币。

综合来看,换电和加氢的使用体验,相较于充电有着耗时短但成本较高的特点。如果在考虑目前氢能源汽车较高的购车成本,考虑充换电的纯电动车型,无疑是更加主流的选择。

在安全性上,换电站则较充电站有着更大的隐患。从目前发生过的电池燃烧案件来看,能够采取的有效手段很有限,电池化学成分复杂,且燃烧放热剧烈,往往只能采取物理降温方式,等待燃烧完毕。如果在换电站集中存放电池,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可能十分巨大。

基于各种因素,我国换电站和充电站的建设布局有着明显的差异。从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而同期全国换电站数量仅为1192座,换电站远远慢于充电桩的布局速度。

「换电」风口已至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当然,作为相对较晚兴起的补能方式,换电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正如李书福建议的那般,我国换电网络的建设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在换电站建设管理相关环节,换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土地审批存在诸多限制。同时,受限于跨品牌、多车型、换电平台和装置技术、换电电池包通信协议、电连接器技术等的通用性,一座换电站只能服务于单一车辆品牌甚至单一车型,从而导致日益增加的建站需求和土地、电力资源有限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其次,在国家标准方面,除了2020年5月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外,其他大多是前些年发布的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在新技术、新形势快速发展的今天,都亟待修订完善并形成强制性国家标准。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此外,各电池厂商研发方向和进度各不相同,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尺寸规格等方面无法做到统一,导致换电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换电电池标准化程度低也制约着多个品牌车型共享同一个换电站,延缓了换电站发展进程。换电模式的适配问题,需要车企和电池企业共同推进,若无标准的推进,各车企品牌仍将使用不同的换电接口,无法完成适配。

「换电风起」,红利背后的难题

而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成本优势不明显,虽然有着巨大的市场优势,但因为各个换电站之间存在着运营状况的不均衡。有的换电站闲置无车前来换电,而有的则是电池都来不及充电。这也可能产生诸如换电5分钟,等待却要一小时的尴尬情况。

马曰:

作为补能方式,无论是纯电车型的充/换电,还是氢能源汽车的加氢补能,目前来看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在充电难、国家鼓励扶持的情况下,换电补能看似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着实不少。换电模式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补能方式之时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车型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至于更愿意使用哪一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方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

 
相关推荐
马拉车市 1.1万粉丝    3422作品 关注 说负责任的话,负责任地说心里话。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