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油价上涨得厉害,导致车友圈里流传了这么一段话,叫做“92加满,吓到腿软。95加满,倾家荡产。98加满,三代还款。”虽然这话听起来非常夸张,但也确实是体现出了当下油价的“疯狂”。对此,新能源汽车便成为了人们代步的最佳首选。不过,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款产品,则是配有混动系统的长安UNI-K iDD。该车不仅颜值炫酷,同时其坐拥的产品能力也是相当强悍。如果有对该车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花几分钟的时间来了解一下。
首先,长安UNI-K iDD1是一款中型SUV,新车一共推出了两款车型,售价的话在17.69万——19.29万之间,动力方面搭载的是一台1.5T蓝鲸发动机+电动机的组合,也就是说它既可以加油,也可以充电。而在纯电续航的情况下,长安UNI-K iDD可以达到130公里,这对于咱们平时的日常出行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发动机功率最大为122KW,NEDC综合油耗则为0.8L,所以即便现在油价高的离谱,你也不用担心会加不起。
其次便是关于新车的尺寸,据悉长安UNI-K iDD的长宽高分别达到了4865mm,1948mm,1690mm,轴距则达到了2890mm。说实话,这个尺寸在同级别中还是很有优势的,除了让其车身看起来更加大气外,反馈其车内空间也是十分宽敞富足,结合5座布局的设计,可提供给用户更加舒适,安逸的出行感受。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关于新车的内饰部分,内饰方面延续了长安那经典的家族式风格,简洁大气的中控布局,加上悬浮式的液晶屏幕,搭配电子换挡结构以及平底式的多功能方向盘,为其车内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氛围不说,同时还展现出了年轻人喜欢的个性,前卫。此外,新车的功能配置也是丰富多彩,像是并线辅助,车道保持,偏离预警,36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陡坡缓降,可开启天窗,铝合金轮毂,电动后备箱等等,均有在它身上体现。
当然了,实力有了,外观颜值自然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新车使用的是Vision-V概念车的设计元素,整体样式跟燃油版没有太大的区别,前脸采用的无边框进气格栅,搭配鱼鳞式的中网结构,给人在视觉上就造成了不下的冲击感。两侧大灯的话,造型犀利有神,加上运动范儿十足的前保险杠,确实是非常迷人。车身侧面线条流畅,悬浮式的车顶,加上大尺寸的轮毂,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它的运动属性。当然了,该车还为其搭配了逼格十足的隐藏式门把手。
总结:长安UNI-K iDD作为一款主打年轻运动的SUV,不仅在外观上很好的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在产品表现上也能够准确直击用户的痛点。加上极具竞争力的定价,想要火爆市场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儿。对此,你怎么看呢?
皓影如何以全能破局新势力围剿?
4月份全国热销,消费者为何如此偏爱?
合资正增长独苗,一汽丰田Q1销量飙升的三大王牌!
近日,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 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
近日,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 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
人车家-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态
第10000辆腾势N9整车下线!科技豪华赋能,领跑高端SUV市场
定单车主就表达了一下转单意向,结果就被催着支付尾款,而且还给不出准确交付日期,这车企到底多不自信啊,好像人家只是想换SUV,不是退订,车还没买就这种体验,用车您说会不会更糟心?要避坑吗?
三点拿捏中国用户,日系合资真的想明白了!
2025年小客车指标配额16万个,其中年度配额10万个,增发新能源指标6万个。增发的指标全部面向申请新能源指标的无车家庭配置。
小型SUV市场正在被消费者和车企同时抛弃。
就像电力或互联网基础设施需要很多的“工厂”,英伟达正在建造的东西,本质上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工厂”。
这是一段消化过去低效资产的阵痛期。
4月销量8.4万辆,比亚迪宋家族持续霸榜中国SUV销冠
随心自驾,雅阁给你不焦虑的底气
比亚迪领跑 4 月智驾车型销量榜,全民智驾战略成效显著
比亚迪超级e平台打造的比亚迪汉L EV和唐L EV,都搭载了比亚迪的双枪快充技术,车身左右两侧都有快充接口,两把快充枪同时充,就能实现充电功率的大幅提升,充电时长随之大幅减少。
Euro NCAP最近放出了2025款特斯拉Model 3的碰撞测试结果,在总体5星的评价下,测试车在四个测试大项目中的得分率分别为: 成年乘员防护:90%; 儿童乘员防护:93%; 弱势道路使用者防护:89%; 安全辅助功能:87%。 细究具体的评分项,除了正面100%碰撞对后......
随着 “全民智驾” 战略推进,比亚迪智驾车型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
比亚迪还曾在2023年赞助德国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媒体和电视奖项德国Bambi奖。比亚迪在通过对此类国际文艺盛会的赞助,不断深化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提升“软实力”,让中国品牌元素登上越来越多的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