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吹响停产燃油车号角,比亚迪挥别传统车企

吹响停产燃油车号角,比亚迪挥别传统车企

汽车大事记 1506浏览 2022-04-06 IP属地: 未知

如果没记错的话,比亚迪最近一次发布新款燃油版车型,已经是2020年9月的宋PLUS了。

吹响停产燃油车号角,比亚迪挥别传统车企


时隔十六个月,如今比亚迪正式成为全球首家告别燃油车时代的传统主机厂,正式转身成为一家纯正的新能源车企。

4月3日,比亚迪汽车宣布正式停产纯燃油车,并发布了3月销量为104338台,首次月销突破10万辆。其中,DM-i车型销量为5.06万辆,同比增长615.2%,纯电车型3月销量达5.36万辆,同比增长229.2%。

更关键是,3月燃油车产销量为0。这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而言,都是一道里程碑式的存在。此举一经公布,直接登上了微博热搜。

吹响停产燃油车号角,比亚迪挥别传统车企


  • 一切“早有预谋”

对于比亚迪此举,业内其实早有预料,只是当它真正到来时,还是会感受到一种时代跨越的震撼。

早在2021年中,一份比亚迪内部交流会议纪要就透露出,比亚迪将在2022年停产燃油车。

会议纪要中指出,在被问及“未来公司的燃油车会不会全部被DMI、DMP全面替代、停产?”时,比亚迪方面表示,去年(2020)油车23万辆,今年(2021)内部销量预期燃油车在15万辆左右,未来燃油车的规划也已经停止,最快明年全面替代(只要DMI月产能达到8万辆,月出货4万辆)。

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燃油车事实上已是比亚迪电动化的阻碍而不是现金牛。

数据显示,2020年燃油车销量仍然占比亚迪整体销量的55.6%,2021,燃油车销量下滑至13.6万辆,销量占比直接下滑至18.7%,降幅达到36.9%。

吹响停产燃油车号角,比亚迪挥别传统车企


从这个销量下滑幅度可以看到,比亚迪其实是有意淡出燃油车市场,新能源车型正在快速取代燃油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占比越发下滑的燃油车销量当中,主要是一些低端的老旧车型(比亚迪F3),以及一些主销车型的燃油款。

一方面,随着电动车型成本的压缩,比亚迪新能源车型正在向中低端市场发力替代此前的老旧车型,另一方面,比亚迪早已实现了燃油车型、DM、EV车同平台生产的基础设计。所以,停产这些车型,不仅不会对比亚迪有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有助于新能源车型产能的提升,并推动比亚迪整体的产品形象和均价向上。

此外,对比亚迪来说,停掉这些本来就即将告别市场的车型,来彻底强化自身的新能源标签,换取一个“世界第一”的美名,无疑是一项极其明智而又高性价比的公关宣传操作。

  • 2022领导插混市场

从早期从手机电池产业切入,到2007年首款电动F3e亮相,再到2008年F3DM、2020年的刀片电池、2021年的DM-i超混技术、e平台3.0……比亚迪在电动化道路上的决心是无可比拟的,目光也极其锐利的,产品性价比更是拥有颠覆性的优势。

吹响停产燃油车号角,比亚迪挥别传统车企


在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入局造车时,王传福就说过,要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做电动车只是一个玩笑,但是比亚迪认真了。

如今王传福的话不仅成了真,更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掀起巨浪。

在此之前,北汽和长安曾宣布将于2025年停售燃油车,丰田宣布2030年在中国、欧洲、北美地区停售燃油车;2035年雷克萨斯品牌全面停售燃油车;日产2025年,本田2040年……

相较之下,比亚迪超前5到10年的停产操作,对那些电动化滞后的传统车企可以说是一颗惊雷。

吹响停产燃油车号角,比亚迪挥别传统车企


比亚迪官方说明表示,未来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除了停产燃油车外,这一纸公关,也向全行业宣告了2022年插混市场爆发的信号。这也是2022年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如今不仅是比亚迪,吉利、长城均在发力混动市场。

对于一众传统车企而言,这是如今新能源化、节能化趋势下的最优选;对于比亚迪而言,如今全面摆脱燃油车,更将进一步扩大该品牌在插混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的地位。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大事记 9155粉丝    6601作品 关注 行业资深人员打造,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