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场地试AITO问界M7 ,“百万豪车”开起来是什么体验

场地试AITO问界M7 ,“百万豪车”开起来是什么体验

踢车帮 6020浏览 2022-08-11 IP属地: 北京

凭借鸿蒙车机系统、零重力座椅、“百万级”品质,问界M7在近期可谓收获了一波可观的流量。那么如果回归现实,以“汽车”产品的核心标准衡量,它的驾驶质感是否也能做到物超所值呢?

由于我们此前已发布过问界M7的静态实拍文章,所以本文将更关注其动态表现。目前,上市车型共分为三款配置,价格区间为31.98~37.98万元,本次试驾的车型为两驱舒适版,也就是全系售价最低的入门版本。

问界M7搭载了一台代号为H15RT的1.5T四缸增程器,采用米勒循环,最大功率为92kW,最大油电转换率为3.13kWh/L。电驱系统方面,两驱版采用200kW的后置驱动电机,最大扭矩360Nm,零百加速时间7.8s;而四驱版本则配备了前后双电机,总功率为330kW,最大扭矩660Nm,官标仅需4.8s即可破百。

所有配置车型均搭载了来自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电池组容量为40.06kWh。其中两驱车型WLTC工况纯电动续航里程为150km,而四驱版本的纯电续航为135km,亏电油耗7.45L/100km。

其实相比DHT的串并联模式,增程式的工作原理要简单许多。除自动模式外,这套混动系统还提供了三种工况预设,逻辑如下:在燃油优先状态下,如电量低于70%,增程器启动,同时为电机发电并为电池组补能;纯电优先状态下,增程器会在电量低至20%时介入;如果切换至弹射模式,只要电量低于90%,增程器便介入工作。不过在大部分用车场景中,自动模式无疑会得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在直线加速体验环节,你会发现两驱版的加速力道并没有预想的强劲,虽然线性有余,但却缺乏电力驱动那股扭矩瞬间释放的快感。即便是在弹射模式下并且电门到底,动力输出依然有所保留,直观上的加速感受与2.5L自吸车型较为类似。

不过这样的调校风格似乎也是厂家的刻意为之,毕竟其潜在消费者更希望得到一台好开、容易上手的科技化产品。再比如弹射模式的设定,它并不需要常规的电门与刹车协同完成,只需深踩电门即可,也就说这些看似专业的操作将不再需要任何的学习成本。不过对于执念于性能的消费者来说,四驱版本仍是更好的选择。

能量回收方面提供“标准”、“高”两种力度选择,实测两种模式均可提供线性的制动力回馈,体感上力度相对适中,不存在明显的突兀感。区别在于在后者的工作时间更长,制动力持续更久,特别是在中低速行驶时,其表现更接近于常规的单踏板模式。

悬挂部分与问界M5有所不同,采用了更为简单的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的组合搭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于“母本”车型的底盘结构,一方面则是为了最大化拓展车内空间,所以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需要表扬的是,后下摆臂使用了货真价实的铝合金材质,依此也换来了更轻的簧下质量。

在调校风格上,问界M7呈现出了明显的舒适性取向,悬挂阻尼设定柔和,对细碎振动的过滤十分到位,同时在加速制动时,车身的俯仰幅度也被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不过受限于场地因素,本次试驾暂时无法针对极限状态的底盘表现,以及在遇到较大冲击时悬挂的滤震效果进行测试。

值得肯定的是,NVH表现在M5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据技术人员介绍,问界M7车身在研发阶段历经了多轮次风洞实验,前风挡和侧窗全部采用4.76mm三面双层隔音玻璃,内饰则为隔音垫+吸音棉的封装组合,官方测得的怠速时车内噪音仅为35dB。在实际的试驾体验中,胎噪、路噪直观上要优于预期,且相较竞品而言,对于增程器介入振动、电驱系统工作噪音的抑制也略占优势。

简单回顾下静态部分,问界M7是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定位中大型SUV,采用6座布局,车身尺寸为5020/1945/1775mm,轴距为2820mm。

当然问界M7的最大卖点还是其搭载的HarmonyOS鸿蒙系统。基于“超级终端”概念,手机与智能手表获得了更强的参与感,系统不仅支持NFC开锁、远程控制车辆,同时还提供移动端导航与音乐数据的无缝流转,这一点对于华为手机用户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除此之外,随着OTA逐渐升级,车机系统也会匹配更为丰富的手机应用,官方表示未来将有近200个头部应用无缝上车。 

内饰采用了主流的简约化布局,无论是材质、工艺,还是感官层面,都表现出了这个价位应有的质感。虽然轴距数据并不占优,但好消息是实际的乘坐体验要乐观很多。首先,第二排右侧座椅采用了全球首款商用零重力设计,可谓将奢侈度直接拉满。其次,第三排配备了独立出风口、杯架,且座椅靠背支持四段角度调节,实测头部与腿部余量尚可,中短途乘坐并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结合半天的试驾体验不难发现,问界M7在动态层面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也就是在保留必要高级感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为舒适性服务,相反,运动性并不是它的强项。当然,基于华为背书的车机生态与三电管理系统,也是其不合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耿安

 
相关推荐
踢车帮 33.8万粉丝    5297作品 关注 只为爱车的你!
推荐作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