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149号公路 0浏览 2022-08-12 IP属地: 北京

10号,在距离上次事故5个月之后,小鹏P7疑似又发生了辅助驾驶事故——一辆发生事故的汽车停在道路最里侧,并且在车后放置了用于警示的交通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辆从后方驶来的小鹏P7直接撞上了这辆汽车——车主被撞飞,后抢救无效身亡。

小鹏P7在这次事故之前,并没有任何减速,虽然调查结果还没有出,但是众人已经把矛头直指小鹏P7的辅助驾驶功能:据网传记录,车主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但是并没有识别出前方静止的事故车。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就在5个月前,也是小鹏汽车,在国道上,也是开启了辅助驾驶,径直撞上了一辆在路边侧翻的车辆,同样没有减速和报警。

车主曾试图减速,但是汽车没有任何反应。

比这次事故幸运的是,事故汽车的车主和乘客已经离开了汽车,小鹏车主也只受了轻伤。

时间再往前,2021年7月,有网上爆料说,一名客户在试驾小鹏汽车时,发生了追尾。原因是销售人员在给客户展示ACC功能时,对前方车辆没有任何反应,直接撞了上去,导致事故。

而在5个月之前的那次事故里,小鹏汽车方面回应说,初步判断车主在使用ACC+LCC(自适应定速巡航&车道居中保持功能)过程中,没有保持对车辆前方环境的观察并及时接管车辆所致。

随着事故报道的出炉,“辅助驾驶不可靠”这一“定论”,也变成了很多网友提及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结论。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虽然现在提起“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但是实际上,很多燃油车也配备了这一功能。

而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管是老车企还是新玩家,都在展现自己技术实力的时候,把“智能辅助驾驶”作为卖点。

但是,事故并没有随着技术的普及而消失,相反,从2016年开始,就频繁进入了人们视野。

2016年,中国首例,也是全球首例,因自动驾驶导致的车祸死亡事件跟特斯拉有关。

2016年初,在京港澳高速上,一辆特斯拉直接撞上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车主当场死亡。

国内的新势力车企中,除了小鹏汽车,陷入“智能驾驶”争议的还有蔚来。

2021年7月,一辆蔚来EC6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大道装上隔离石墩,之后车辆起火,车主不幸离世。

这辆EC6当时就打开了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在半个月之后,2021年8月,蔚来ES8车主林文钦开启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之后,在高速公路上撞上高速公路养护车,不幸遇难。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林文钦的遇难,引发了国内对于车企“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讨论,尤其是对于“厂家把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当做‘卖点’大肆宣传,而不告知用户其潜在风险”的“罪名”,被网友们反复提起。

“林文钦事件”推动了国内车企们对于技术的反思。

理想、蔚来、小鹏、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把宣传的“自动驾驶”都修改成了“辅助驾驶”,并且去掉了“自动”、“高级”等让用户产生误解的修饰词。

同时,之前各车企都以“自动驾驶系统”来宣传自家产品,在这件事之后,车企普遍以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来明确自家的技术等级,以规避之后的风险。

现在再去讨论为什么车企喜欢宣传“辅助驾驶”功能,车主为什么会信任这些功能已经没什么意义。

前几天,另一个小鹏汽车上了热搜,原因是车主眼睛太小,小鹏汽车一直提醒车主不要开车的时候打瞌睡。

换句话说,就算车主不打开“辅助驾驶”功能,只要使用了智能汽车,就会让这些功能潜移默化地渗入车主的行车习惯中。

不管现在的大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如何判断,但是智能驾驶技术必然是汽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林文钦事件之前,所有车企都在拼了命的宣传自己的智能驾驶技术:谁能在这个领域里占领用户心智,成为用户心目里的“标杆”,谁就更有可能跑赢其他车企。

马斯克从来都不吝啬对于自家自动驾驶系统的夸奖,在2021年8月,一向大嘴的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说,对FSD的目标是比普通人类司机安全1000%。

但是在8月9日,有网友发布了关于特斯拉FSD评测视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开启了FSD功能的特斯拉进行了十几次测试,特斯拉多次撞上儿童假人,有3次还把假人撞飞了。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因为林文钦事件,很多车企都把“自动驾驶”功能的宣传降了温,在149号公路的调查中,很多品牌销售在介绍时,也会提醒车主不要依赖这项功能,还是自己开车更安心。

这当然是进步,同时,关于辅助驾驶功能的分级也因此而变得普及:到L5级完全自动驾驶之前,驾驶员都需要时刻关注路况情况,并且及时接管车辆。

小鹏P7再出事故致人身亡,这次,“辅助驾驶功能”罪多大?

另一方面,深圳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在L3级别或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开启状态下,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第一责任人是驾驶员。

无论是车企本身,还是法规,都对智能驾驶系统表达了谨慎的态度。

我们支持科技进步,但是对于还在进步的科技,我们需要给予谨慎的态度。

就好像有网友评价特斯拉FSD,“也许已经可以做到在99.99%的情况下都比人准确十倍,但是一旦遇到那独特的0.01%,就是出人命的事故。就算有数据为证比人类驾驶员安全10倍,还是不敢放心睡觉让它开车,只是偶尔失败一次,就没有重新开局的机会了。”

文章标签:
新能源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149号公路 1959粉丝    386作品 关注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未来汽车的无限可能。
推荐作者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