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欧洲那边可是十分不太平,特别是随着冬天的临近,不仅因天然气涨价所导致的企业生产成本飙升,如今欧洲部分民众的取暖用电也是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也因此,已经有不少欧洲企业打算将产线搬迁至能源富足的地区/国家,好比如说美国。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美国经济是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因为高昂的天然气价格正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
不过,正如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近期接受采访时所言:欧洲认为欧洲企业迁往美国会带来威胁,因为美国向他们提供巨额补贴,而这需要“强有力的回报”。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美国在此特殊时期向欧洲企业伸出援手,甚至愿意提供巨额补贴,其目的是不纯的,日后欧洲企业必将拿出更多,来偿还美国的“人情债”。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大部分欧洲企业的“放卫星”,德国车企已经拿出了实际行动,狠狠地打了《华尔街日报》的脸。
今年早些时候,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举办奠基仪式,作为投资方之一的德国奥迪在该项目中投资了26亿欧元,同时这也是奥迪在中国投资建设的首个豪华纯电动车生产基地。
10月13日,德国大众集团宣布投资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组建合资企业,聚焦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同时这也是大众入华以来的最大单笔投资。
10月18日,网传宝马集团计划将原本位于英国牛津郡的电动汽车生产线,搬迁至中国张家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早些时候,宝马中国投资150亿元(刷新宝马集团在华单笔投资数额)的新工厂也才刚刚投产。
从上述的例子不难看出,德国企业正在加快在中国的战略、市场布局,而除了浅显的“能源危机”影响,又有哪些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驱使着德国车企纷纷加注在华投资,或是提高中国市场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呢?
首当其冲的原因,我想是我们国家所能提供的,目前世界上最为稳定的外商经营环境,即中国整体的政策稳定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较高,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稳定生产,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倾斜或提供的经营便利,无疑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外商驻足。这就好比我们创业,一般人也肯定会选择经营有保障、有政策扶持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国内这次召开的大会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
这其中最为显著的调整,便是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我国的汽车股比政策已全面放开,此前维持了20余年的“外资方股比不超过50%的合资红线”消失,因此像奔驰、宝马、大众等德国车企都开始寻求获得合资车企中更多的股份。
不过问题也随着而来,美国近年来也在大力寻求欧洲企业入驻本国,还签署了多个“招商引资”的法案用以吸引欧洲企业,那为什么德国车企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中国呢?
这其实也是中国成为德国车企投资热土的第二个关键原因——中国车市,已是德国车企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重要支撑。下面给大家简单罗列下数据,相信就能够看出来了。
大众汽车2021年全球销量为857.6万辆,中国作为其最大单一市场,2021年全年销量为330万辆,占到全球销量构成的38.4%。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保时捷和奥迪品牌作为大众集团最为重要的利润奶牛,中国亦是这两家豪华品牌的最大单一市场,分别占到保时捷全球销量的31.6%,奥迪全球销量的43%。
奔驰2021年全球销量为233.02万辆,最大单一市场中国贡献了75.89万辆,占比为32.5%;宝马2021年全球销量为252.15万辆,中国(最大单一)市场全年销量为84.62万辆,占比为33.5%。
“德系车不能没有中国消费者,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要知道在近40年的长期市场耕耘中,德国车企早已同中国车市深度绑定,中国消费者得以获得高品质的德系车,而德国车企则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德国车企已普遍看好,在新能源车时代,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心。
众所周知,中国早已坐稳全球新能源车市销量的头把交椅,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387.7万辆,同比劲增113.2%,其中9月销量达到61.1万辆,创下单月历史新高。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在9月也是首次突破30%,达到了31.8%。
作为对比,虽然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一直在大力实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当地居民多购买新能源车,例如挪威就是世界上首个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的国家,其8月电动车的渗透率更是突破了惊人的80%,但它的体量还是太小,挪威8月新车全国销量仅为12363辆,远远不如我们的北上广深。
而即便放眼全欧洲,它相比于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盘子,也还是不值一提。今年1-8月,全球新能源车的累计销量为783万台,中国市场贡献38.6%的份额为第一大市场,而欧洲市场份额则仅为27.2%。
除了市场规模以外,对于德国车企而言,中国新能源车市更具吸引力的地方,还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产业链完备,国家政策扶持,消费者认可度高等等。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讲了,举个例子吧,中国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跨界造车的互联网巨头,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就是因为我们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综合能力比较强,成本相对较低且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实力嘛?
也因此,像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车企,纷纷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用以开展自动驾驶、数字化、软件等相关业务,或者是像大众那样跟中国科技企业合作,以战略合作或合资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生态系统。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中国实现最新技术的落地,并在测试完成后再将相关经验和车型导入全球市场。
以上种种,正如德系车于20世纪80/90年代便扎根中国,看好中国车市的发展潜力一般,如果能够领先于日系、韩系、美系等提前完成产业布局,即便当下德系车在新能源车市竞争中不敌我们的自主品牌,但等到后续新能源市场基本盘越做越大,德系车也依然能够分得一杯羹。
总而言之,这次欧洲能源危机,大洋彼岸的漂亮国本以为敲得一手好算盘,没承想倒是让我们坐收了渔翁之利,但没有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我们又如何吸引到德国企业或者是欧洲企业的青睐呢,大家说是吧?
2025上海车展成了增程大舞台,各种增程概念车、增程量产车、增程技术纷纷亮相。作为曾经的“落后技术”,增程到底香在哪?又为什么有些车企坚决不做增程呢?今天这个视频帮你搞清楚。
【英俊的车车报道】当电竞的激情碰撞文旅的魅力,一场属于全民的狂欢盛宴在荆楚大地璀璨绽放。5月2日-4日,2025王者荣耀电竞派对暨第十一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总决赛在湖北孝感盛大举行。这场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全民电竞赛事,跨界融合“电竞+音乐”双舞台、沉浸式互动剧场、千......
5月6日,为期6天的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沈阳国际汽博会”)圆满闭幕。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展会展出总面积近13万平方米,吸引了120余个汽车品牌参展,展出车辆达1000余台,现场召开新车上市发布活动20余场,共吸引省内外观众达59.32万人次。展会......
近日,倍耐力P Zero系列作为保时捷911全系车型的标配轮胎,如今再为保时捷首款混动车型911 GTS提供量身定制版本,搭载于保时捷911 GTS,采用倍耐力研发中心模拟器开发的P Zero R轮胎,显著提升了这款创新混合动力车型的性能表现。
小米SU7全系“智驾”更名“辅助驾驶” 此举为更精准的功能描述
拆解全球车企财报:高负债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随着近日车企陆续发布2024年财报,有媒体整理国内车企高管年薪,结果发现根据已有财报,目前收入最高的是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达到了惊人6.39亿元,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仅有167.7万元,不到前者的3%。
智能技术不应削弱驾驶乐趣,而应成为它的放大器。
央企总裁亲自下场卖车!消费者会给面子吗?
合并之后,极氪的失败固然可怕,但领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从丰田到日产,再到接下来的大众,合资车要开始比国产车更便宜了。
零跑真的实现领跑了
“我买的是豪华品牌,却享受了‘丐版’的续航!如果要检测,沈阳还没有资质,得把车拖到大连去,费时费力,太闹心了。”这是沈阳的凯迪拉克车主孙先生近期遇到的烦心事。指尖新闻、沈报全媒体记者曾对此事进行过独家报道。
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33.SH,02333.HK,82333.HK;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4月销量数据。
电车问题:理想智驾再次失效?险些酿成大祸
采埃孚推出新型商用车电动空压机
沃尔沃4月全球销量下滑11% 纯电车型销量骤降32%
石油之国遇上柴油猛兽:成功汽车角马沙特版全球首发
6.4亿元年薪震惊车圈!新势力车企高管薪酬差距悬殊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成为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全品牌销量冠军。 在巴西、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比亚迪是一季度新能源销量冠军。 在英国,比亚迪一季度销量同环比增长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