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1号车盟 1282浏览 2022-10-20 IP属地: 福建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最近一段时间,欧洲那边可是十分不太平,特别是随着冬天的临近,不仅因天然气涨价所导致的企业生产成本飙升,如今欧洲部分民众的取暖用电也是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也因此,已经有不少欧洲企业打算将产线搬迁至能源富足的地区/国家,好比如说美国。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美国经济是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因为高昂的天然气价格正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不过,正如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近期接受采访时所言:欧洲认为欧洲企业迁往美国会带来威胁,因为美国向他们提供巨额补贴,而这需要“强有力的回报”。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美国在此特殊时期向欧洲企业伸出援手,甚至愿意提供巨额补贴,其目的是不纯的,日后欧洲企业必将拿出更多,来偿还美国的“人情债”。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大部分欧洲企业的“放卫星”,德国车企已经拿出了实际行动,狠狠地打了《华尔街日报》的脸。

今年早些时候,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举办奠基仪式,作为投资方之一的德国奥迪在该项目中投资了26亿欧元,同时这也是奥迪在中国投资建设的首个豪华纯电动车生产基地。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10月13日,德国大众集团宣布投资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组建合资企业,聚焦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同时这也是大众入华以来的最大单笔投资。

10月18日,网传宝马集团计划将原本位于英国牛津郡的电动汽车生产线,搬迁至中国张家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早些时候,宝马中国投资150亿元(刷新宝马集团在华单笔投资数额)的新工厂也才刚刚投产。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从上述的例子不难看出,德国企业正在加快在中国的战略、市场布局,而除了浅显的“能源危机”影响,又有哪些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驱使着德国车企纷纷加注在华投资,或是提高中国市场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呢?

首当其冲的原因,我想是我们国家所能提供的,目前世界上最为稳定的外商经营环境,即中国整体的政策稳定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较高,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稳定生产,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倾斜或提供的经营便利,无疑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外商驻足。这就好比我们创业,一般人也肯定会选择经营有保障、有政策扶持的地区。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国内这次召开的大会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

这其中最为显著的调整,便是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我国的汽车股比政策已全面放开,此前维持了20余年的“外资方股比不超过50%的合资红线”消失,因此像奔驰、宝马、大众等德国车企都开始寻求获得合资车企中更多的股份。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不过问题也随着而来,美国近年来也在大力寻求欧洲企业入驻本国,还签署了多个“招商引资”的法案用以吸引欧洲企业,那为什么德国车企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中国呢?

这其实也是中国成为德国车企投资热土的第二个关键原因——中国车市,已是德国车企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重要支撑。下面给大家简单罗列下数据,相信就能够看出来了。

大众汽车2021年全球销量为857.6万辆,中国作为其最大单一市场,2021年全年销量为330万辆,占到全球销量构成的38.4%。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保时捷和奥迪品牌作为大众集团最为重要的利润奶牛,中国亦是这两家豪华品牌的最大单一市场,分别占到保时捷全球销量的31.6%,奥迪全球销量的43%。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奔驰2021年全球销量为233.02万辆,最大单一市场中国贡献了75.89万辆,占比为32.5%;宝马2021年全球销量为252.15万辆,中国(最大单一)市场全年销量为84.62万辆,占比为33.5%。

“德系车不能没有中国消费者,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要知道在近40年的长期市场耕耘中,德国车企早已同中国车市深度绑定,中国消费者得以获得高品质的德系车,而德国车企则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德国车企已普遍看好,在新能源车时代,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心。

众所周知,中国早已坐稳全球新能源车市销量的头把交椅,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387.7万辆,同比劲增113.2%,其中9月销量达到61.1万辆,创下单月历史新高。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在9月也是首次突破30%,达到了31.8%。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作为对比,虽然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一直在大力实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当地居民多购买新能源车,例如挪威就是世界上首个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的国家,其8月电动车的渗透率更是突破了惊人的80%,但它的体量还是太小,挪威8月新车全国销量仅为12363辆,远远不如我们的北上广深。

而即便放眼全欧洲,它相比于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盘子,也还是不值一提。今年1-8月,全球新能源车的累计销量为783万台,中国市场贡献38.6%的份额为第一大市场,而欧洲市场份额则仅为27.2%。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除了市场规模以外,对于德国车企而言,中国新能源车市更具吸引力的地方,还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产业链完备,国家政策扶持,消费者认可度高等等。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讲了,举个例子吧,中国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跨界造车的互联网巨头,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就是因为我们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综合能力比较强,成本相对较低且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实力嘛?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也因此,像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车企,纷纷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用以开展自动驾驶、数字化、软件等相关业务,或者是像大众那样跟中国科技企业合作,以战略合作或合资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生态系统。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中国实现最新技术的落地,并在测试完成后再将相关经验和车型导入全球市场。

以上种种,正如德系车于20世纪80/90年代便扎根中国,看好中国车市的发展潜力一般,如果能够领先于日系、韩系、美系等提前完成产业布局,即便当下德系车在新能源车市竞争中不敌我们的自主品牌,但等到后续新能源市场基本盘越做越大,德系车也依然能够分得一杯羹。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国成为德系车的救世主

总而言之,这次欧洲能源危机,大洋彼岸的漂亮国本以为敲得一手好算盘,没承想倒是让我们坐收了渔翁之利,但没有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我们又如何吸引到德国企业或者是欧洲企业的青睐呢,大家说是吧?

 
相关推荐
1号车盟 2.1万粉丝    5651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深度传播。
推荐作者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