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的极氪品牌人事调整,终于还是来了。
4月23日上海车展极氪发布会结束后,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品牌营销服一号位林金文在接受采访时曾直言不讳:“营销是我们团队的短板,也是我的短板”。
5月4日,还没等到五一假期结束,极氪科技集团便紧急发布了一则关于最新人事调整的通知。
其中,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负责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而林金文则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并向林杰汇报。
从林金文到林杰,极氪品牌营销服一号位“换将”的意思很明确,在销量高度承压的当口下,极氪不能存在短板,也不允许存在短板。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1-4月极氪品牌累计销量约为5.5万辆,按照全年32万辆的目标折算,可谓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恰逢双品牌合并的第一年,极氪与领克的市场业绩能否迎来“两翼齐飞”,自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二季度中期这样的敏感时期,果断对极氪品牌进行人事换防,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销量承压,倒逼组织变革
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但兄弟的成功更让人揪心。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身处同一个战壕内的极氪领克品牌,却正在暗暗经历这种万众瞩目的“内部比拼”。
自2018年以来,林杰治下的领克已经从当年12万的年销规模,发展到2024年的28.5万辆,走出了一条小有波动但整体走高的“上坡路”,而这种态势大概率还会在今年延续下去。
极氪科技集团成立后,交给领克2025年的销量任务是39万辆,今年前四个月,领克已经完成25.6%的销量目标,算得上一个平稳的开局,最重要的是,领克今年的企业动态,仍然展现出“干一样,成一样”的健康态势。尤其是随着领克900等爆款单品的诞生,意味着该品牌后续仍有可能迎来销量上的大幅提升。
也正是有领克做对比,才显得极氪压力更大。
今年4月,极氪全产品销量仅1.37万辆,同比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两位数下滑,尤其是在时间进度条只剩下66.7%的情况下,距离全年销量目标还差83%。
目前极氪在售车型共有6款,但势能过于集中,近半年来主要依靠极氪7X和极氪001这两款车型。其中极氪7X的销量大概能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进入2025年以来便再没有过单月销量破万的情况。
要知道,极氪7X是被寄予厚望的一款车型,上市之初曾明确对标特斯拉Model Y,在充电效率、动力、续航以及空间内饰等多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兼具较高的性价比,此前过万的销量也曾是实力的证明,但却并未保持好持续性增长的节奏。
极氪001同样是高开低走的另一例证,去年6月份最高销量曾达到1.4万辆,与小米SU7不相上下,但自此之后便一路走低,今年3月份销量仅不到3000辆,与对手的差距越拉越远。
对于极氪而言,除了极氪001和极氪7X两款“震场”的车型之外,剩下的几款产品基本都没有再展露出爆款潜质,包括极氪009、极氪007、极氪X以及极氪MIX在内无一例外。
尤其是极氪MIX,今年前三个月销量仅不到400台,着实应了那句“雷声大,雨点小”。此前官方消息称,极氪曾为MIX所属的浩瀚-M架构70亿的研发资金,但该架构诞生的第一款车型却石沉大海,着实是一个重大打击。
当这些投入大量资金和心血的产品都没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时,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并不单单限于产品本身了。
林杰救场,补齐极氪短板
极氪在产品上的失利,根本问题就是林金文口中的“短板”。
其实无论是极氪001、极氪7X还是极氪MIX,更多面临的是极氪内部“技术导向”与现实中“市场导向”的割裂。从800V平台、到浩瀚架构等等技术创新,都说明极氪并非没有真材实料,但问题在于和终端用户接轨的过程中,却频频错位。
比如众所周知的极氪001“一年三迭代”,一度升级为社会化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观望心态,错失销售良机。再比如极氪7X曾在去年因一档拆车节目被动登上热搜,极氪高管言辞激烈的表态引发不小的争议。
而极氪MIX也因芯片供应问题推迟交付,暴露了跨部门协作低效的隐疾,再度稀释品牌忠诚度。
接二连三的舆情危机,让极氪品牌一步一步走向了“已购车主都说好,但却不推荐”的尴尬局面,也同时证明“极氪向上”不止要求技术向上、产品向上,更要在营销服三个维度全面向上。
上海车展上,林金文表示自己受困于极氪9X“有料却说不出来”的烦恼,这说明对于极氪来说,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制造业和讲好高端化故事,这两件事仍是难以攻克的桎梏。
不过吉利并非没有类似的成功案例,领克就是可以模仿的范本,所以随着林杰接管这项任务之后,领克此前成功逻辑或许将在极氪品牌上二次复制,为极氪冲击销量目标带来全新的发力模式。
其实在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已经在推动研发端的技术共享与整合,如极氪9X与领克900共享Thor芯片提升规模效应。但销售端仍各自为战,或者说还没进入到深度协同的阶段,而这正是林杰的优势所在,也就是对传统车企的渠道把控能力。
据了解,领克目前总渠道已经覆盖261个城市,林杰的到来或将加快打通极氪直营与领克经销商体系,在三四线城市借助领克渠道资源降低极氪的建店成本,拓宽客源。
此外,相较于极氪品牌,领克的优势还在于“Co客生态”创新所形成的用户粘性和依托领克“WTCR三连冠”这样的营销事件打造而成的精神图腾,就这方面而言极氪相对缺失,所以重构营销体系是极氪的当务之急。
无论是效仿领克为极氪打造高净值用户社区,提升专属感和归属感,还是将技术基因融于产品和品牌的营销故事中,获得用户的共鸣与认同,都算是林杰擅长的领域。
所以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此次人事调整既是极氪应对市场压力的“救火行动”,也是吉利集团从“多品牌竞争”转向“集团化协同”的战略落子,这过程中,林杰无疑成为了那个“关键先生”。
如果极氪这手牌能在此次调整中打出优势,那么将有望在2025年冲击32万辆目标,与领克形成“高端纯电+中高端混动”的互补格局。
Momenta为何被收车企青睐?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上汽通用启动至境轿车项目,打响高端新能源进攻战#上汽通用全面转入“进攻战”#老牌车企出手就是王炸#至境开启别克在华新篇章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