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测试,几乎是每个车企一定会拿来大力宣传的点,自家车在某某碰撞测试上取得了多好的成绩,往往是一台车结构安全性的证明。但不只是那个已经没多少公信力的C-NCAP,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碰撞测试,某种意义上都成了“五星批发部”了。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碰撞测试本质上属于“开卷考试”,车企只需要“应试”就行了。每一项碰撞测试都有标准,车企针对这些标准做相应的车体部分强化就行。甚至前段时间还出现过某些品牌的车,在有碰撞测试考核的主驾位置,和没有碰撞测试考核的副驾位置,结构安全用料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25%前撞测试,是任何车企都没法“动手脚”的测试,也在很大程度上,能真正反映出一台车的结构安全设计到底好不好的测试。所以,到底为什么25%前撞测试没法“作弊”?为什么这项测试,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有如此高的现实参考价值?
大多数碰撞测试都有前撞和侧撞两项,前撞一般是这么测试的,车子在一段距离外被缆绳牵引着加速到指定的速度(55-65公里)后,正面撞击一堵厚重的水泥墙,根据车体变形、成员舱变形等诸多数据,分析车辆的正撞安全性,这种正撞测试,称为100%正面撞击。侧撞的操作方式也类似,不太一样的是,侧撞是用一台加速到撞击速度的专用撞击车,正面撞击车子的侧面,进而得出各种撞击数据。
如果大家刚才已经在脑海中重现了这两项测试的场景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是100%正撞还是100%侧撞,车辆和被撞物体的接触面积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正撞,由于有着相对较长的车头,对于车企来说,只要做好发动机舱的吸能设计,不同刚性的材料在撞击中能有效形变吸能的话,高分通过100%正撞难度并不大,哪怕是纯电动车,只要结构设计合理,100%正撞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项目。
侧撞也是,只要车门的防撞结构到位,问题也不大。但25%正撞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25%正撞测试中的那个25%,指的是车头面积的25%,大概就是从车子边缘覆盖到前大灯组的位置。大家但凡打开过发动机盖都会知道,那个区域是很难做什么防撞吸能设计的。
那个地方都有啥东西?前大灯组后面是一些诸如蓄电池或者ABS总泵之类的东西,如果是纯电动车,电池冷却液罐一般也会摆在这些位置。再后面呢?再后面就是巨大的前轮拱了,前轮拱往后看,就是前悬挂塔顶、转向助力泵之类的东西了。所以说,在车头25%这个空间里,基本上就是个空腔,而且根本没办法做防撞设计。唯一能起到防撞作用的,只有车身框架本身的刚性结构。
所以从机械上看,一台车的车头部分最大的弱点就是25%这个区域,所以从机械技术上看,撞这个位置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台车的白车身设计是不是足够合理,白车身的用料够不够,这就是从技术上,从机械上考量,25%前撞测试对车体结构安全的重要性。
但对于公众来说,25%前撞恐怕才是所有撞击测试中最贴合实际用车环境的。大家想想看,平常生活中会看到遇到的撞车,基本上都是什么样的?无非3种:两台车对向行驶撞在一块,撞击的位置绝大部分都是车头的25-40%左右的位置,极少出现两台车迎面撞击的。要不就是侧撞,一台车过十字路口时被另一台车高速撞上车侧,又或者追尾或被追尾。
先说追尾,这是最接近100%正面碰撞测试的现实情况,但前面也说了,现在地球上估计找不出哪家车企的100%前撞成绩不好的了,但考虑到现在车尾撞击测试并不十分流行,很多车企都没有对车尾做什么专门的防撞设计,所以追尾这事儿,通常是前车受伤要比后车严重得多。侧撞自不必说,已经有成熟的侧撞测试了。但至于前撞,特别是最常见的前侧向撞击,这就得考察车子25%偏置撞击的保护作用了。
大多数新车在25%撞击的得分,是要明显低于100%正撞和侧撞的。往往你看一台车的综合评价不低,但在每一个子项的评分里,最低分的往往就是25%撞击分。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有哪些品牌是在这项测试中表现好的?这么说吧,无论在我国的中保研,欧洲的E-NCAP还是美国的IIHS中,丰田本田在这项测试中的分数普遍都不差。特别是雅阁和凯美瑞这两台车,自从2015年以来,25%撞击成绩是一如既往的又稳又好。但如果你说有哪个品牌,是从25%碰撞测试诞生至今,每一款车的表现一直都很好的话?也就只剩一个了:沃尔沃。
沃尔沃针对25%碰撞测试有一项“独门绝技”---断轮保命。在撞击时,沃尔沃每一款车的受撞击一侧的前轮都会断裂,然后轮圈本身会发生很大的形变,沃尔沃利用前轮断裂和前轮本身相比其他品牌更大的形变,变相吸收了大量的撞击能量,从而比其他品牌更好地保护了成员舱。
当然了,现在的领克和极氪,在25%碰撞测试时也会使出这招。当下自主品牌25%撞击测试中,这两个品牌的表现,基本也是独一档的优秀。
25%偏置碰撞,现在已经受到公众越来越高的关注了,越来越多车企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块。在最近中保研公布的一大批碰撞测试得分中,我们就已经能明显看出,日韩系和自主品牌的25%偏置碰撞成绩,相比起一两年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自主品牌的提升幅度更大。
而至于欧系车,尽管我们没怎么提及,但25%偏置碰撞,最初就是欧洲的E-NCAP提出来的,欧洲车的表现一直都不错。对于越来越多车企强调25%撞击这点,我们当然非常赞赏,也非常认可。我们也很希望诸如追尾测试,25%偏置,高速翻车这类有现实案例,有血淋淋教训作为参考的测试能更多一些。车企在品宣时,也可以多多强调这些,而不是去做什么“车顶压集装箱”,“原地拉飞机”之类的东西。除了吸引眼球,那些东西真的没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如果你现在就7万多的预算准备买新能源车,总觉得要么空间不够,要么综合配置不足,要么可玩性不高,现在我觉得你不用纠结了。比亚迪直接放了大招,就在昨天,比亚迪的元UP正式加推了301公里的领航型,售价7.48万元。
对于理想i8来讲,有个难关这次恐怕很难过去。要知道无论是性价比、厂家生态,还是产品体验,广汽昊铂HL都要更强。
续航620km和15分钟快充!深蓝 S05新推车型价格香吗?
我来参加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发布会,25.99万元的起售价你觉得如何?除此之外,还有现金优惠和限时赠送的选装包,这款车表现如何,一起来看看。
8月1日,北京CBD核心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业典礼——星程耀高端房车生活体验中心正式揭幕。展厅内,青甘环线营地、滇西雨林驻车点等真实旅行场景被1:1复刻,让繁华都市中心瞬间充满山野气息。
20多万预算,想买台靠谱、智能、空间大的五座SUV,最好还省油、舒适、有面子?不妨来看看奇瑞星纪元ET!
买豪车一定要掏全新价?准新二手车了解一下!
理想i8的三个槽点+三个亮点,以及对这款车的销量预测!
别听车评人说,一定要到店去看,告诉你如何去看一台车适不适合你。
奕派科技是啥?就是将“纳米”、“奕派”、“风神”合并,对于车辆研发的精力也集中了,而且对于未来也有更新更强的规划了,随小编一起看看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对于,都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吧!
今天和大家聊的是一汽丰田旗下非常经典的一款SUV车型,就是我身边的这一款RAV荣放,那这款车我觉得也是在全球范围非常经典的一款都市SUV车型。
这位朋友留言,身高190cm,身材比较壮,预算20万以内,有哪些适合高个子朋友的SUV,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
星纪元E05曝光!奇瑞首款搭载地平线辅助驾驶,配1.5T增程
其实今年开始,感觉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也开始真的出手了,而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的韩系车,这次在国内市场也算是认真的起来。北京现代就带来了首款纯电SUV车型北京现代EO (ELRXIO)。
央企新势力诞生!东风奕派科技深绑华为,2026年固态电池上车
全新博越预售价9.19-11.29万元,以五大越级实力打造“新一代家用SUV首选”
如果说你手握17-20万的预算,想买一台比较靠谱的多人出行6座的新能源SUV车型,我觉得,这款车全新的2026款的东风奕派eπ008,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上市 体感升级尽享舒适驾控体验
座座都是头等座!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全新上市
真正的二手车玩家,眼光总在那些低调实力派身上流转——它们出身名门却因定位小众被市场低估,在澳康达二手车,今天为您精选三款二手市场中的“冷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