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上市的星越L增程电动版也许是目前市面上在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最长的增程式电动车,在纯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有205km。但在早期市面上的插电混动汽车在纯电模式下只能跑60km左右,主要还是依靠燃油来提供动力。有的人就发出疑问,为什么后续的插电混动车型在纯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变长了?难道60km的纯电续航不是最优解吗?那到底纯电模式下跑多少公里才最好用?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虽然都统称为插电式混动车型,实际上也分为好几种,一种是串联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增程式,另一种则是并联式。两者在工作状态下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串联模式下,依靠纯电驱动时,发动机在这时就会关闭,单纯依靠车辆的动力电池供电给驱动电机;依靠发动机驱动时,发动机在这时变为一台增程器,只负责充电的工作,不参与直接驱动。驱动的工作还是交给了电机来完成。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发电供给驱动电机,同时给动力电池充电。
在并联模式下,依靠纯发动机驱动时,是直接由发动机带动车辆,驱动电机和电池处于休眠状态。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驱动车辆的同时,通过发电机给动力电池充电。而后又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成了混联,也就是车辆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自行切换串联、并联两种模式。
插电混动车型在目前来说电池的容量相比于前两年已经大了不少了,现如今不少车型的纯电续航都达到了150km以上。再加上插电混动车型的电池采用了浅充浅放的电池管理模式,也就是在电池电量剩余20%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充电,也不会将电池完全充满,通过浅充浅放的方式来减缓电池老化。
插电式混动的车型的优势就在于“在城市通勤可用电,长途出行可用油,冬季不用担心续航里程打折,补能问题好解决。”不少人在限牌、限行城市中为了一块蓝牌愁得焦头烂额,但是又偶尔有长途出行的需求。油车不让买,电车不想买的两难问题摆在了面前,这时候的的确确最优解就是选择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要超过50km才能够上绿牌。这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50km的纯电续航也足够应付日常的市区上下班通勤。油电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不足自然也就没有上绿牌的资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限行、限牌城市HEV车型销量始终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但有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为什么不把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电池做大点,以电为主,以油为辅呢?起初插电式混动车型只将车辆的纯电续航控制在60km左右的原因是为了控制成本,不仅仅是车企的造车成本,也是车主的买车、用车成本。目前动力电池1kWh的成本大概在1500元左右,以比亚迪秦PLUS DM-i 55KM尊贵型为例子,这块价值大概在15000元的动力电池最少能够循环1500次,行驶里程也就是9万公里,基本上对于大部分车主来说就是6年以上的使用时间。那在这段时间内,电耗成本在9000元左右,就算是加上更换电池成本,行驶了9万公里过后,总费用也就是24000元。那如果车企选择了换大电池,成本就要上涨,售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就好比星越L增程电动版虽然搭载了一块41.2kWh的电池,但是起售价就算是和燃油版的顶配车型相比也贵了5万多。
写在最后:目前虽然不少插电式混动车型将纯电续航提升,成本的上涨在价格上也有所体现。原先60km纯电续航里程的意义不在于能跑60km,而在于能让限行、限牌城市的人能够买一台没有里程焦虑的新能源车型,而且还不用交购置税。随着技术的发展,比亚迪秦PLUS DM-i系列推出了纯电续航120KM的版本,哈弗H6 DHT-PHEV版本也推出了纯电续航110KM的版本。
但无奈电池成本的原因,电池容量更大的版本售价一直居高不下,如果未来电池成本下降,那么一款以电能为主,纯电续航里程在200km-300km,还有一台增程器作为保障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在市场上也许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文/小鹿;审/凌云众生)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全球车企财报透视:数据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合资公司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