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开年大甩卖,这是最近这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大的“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瓜”长势喜人,足够全世界消费者们吃。
近日,特斯拉在中国之外的地区也开始降价,在国内市场上跌跌不休的Model Y,在美国本土市场也不含糊,最高降幅可达5.699万美元。
在国内市场上,你可以说是特斯拉在下大棋,要给国产厂商一点儿颜色看看。
问题是,在国外,特斯拉基本是一骑绝尘,它完全犯不着以价换量。
那么,开年就唱这么一出大戏,特斯拉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01
降价的前提是,特斯拉降得起
其实,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降价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关于这件事儿,特斯拉有一套现成的说辞:坚持透明定价哲学。
此外,特斯拉中国副总裁也创造了一个名词:坚持以成本定价。
我们简单翻译一下就是:特斯拉会在某些时间段内因为自己利润太高而羞愧,因此必须要降价。
用国内某互联网大师的话来说就是:不图赚钱,单纯就是想跟用户交个朋友。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商业公司不讲利润而讲起了情怀,那一定是有问题的,例如谷歌的“不作恶”。
特斯拉敢这么降价,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真的降得起。
目前,特斯拉的2022年财报尚未出炉,但根据华尔街各大机构的分析,特斯拉2022年的净利润约为130亿美元。
全球大甩卖,对特斯拉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此外,特斯拉还有一个额外的利好消息:根据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从2023年起,特斯拉每卖一辆车,只要满足条件,最高可以获得7500美元的补贴。
也就是说,特斯拉降价的很大一部分成本不是自己出的。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生产成本也的确在不断下降。
在2022年特斯拉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秘密武器”4680电池有望在2023年取得重大突破。
届时,其生产成本将会降低54%左右。
如果所言属实的话,特斯拉在定价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然而,这些只是解释了特斯拉“可以”降价,解释不了特斯拉为什么一定要降价。
特斯拉是一家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就是要赚更多的钱。
这是生意的底线,就像做人要做个活人一样。
特斯拉全球大降价,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它的钱,已经没有那么好赚了。
02
全球订单大减,特斯拉并没有想象中光鲜
在这次全球市场大降价之前,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上已经连续大幅降价,这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带来的竞争压力有直接关系。
不过,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对特斯拉构成威胁。
然而,特斯拉还是要降价,因为特斯拉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光鲜亮丽。
根据海外权威分析师的数据,特斯拉的订单池从2022年7月之后就持续下滑,5个月的时间从47.6万辆下滑至16.3万辆,呈现断崖式下跌。
它的销量还在增长,它的利润还在飙升,但是,订单的流失意味着它在增长率方面后继无力。
要知道,对于一家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公司而言,增长率比利润更加重要。
2022年,特斯拉实现了131万辆的销量,但同比增长只有40%,距离马斯克年初150万辆的目标有不小的差距。
一向嗅觉灵敏的投资人很快给出了自己的判断:特斯拉成长空间有限。
特斯拉的股价随之一泻千里,一年的时间里跌掉了65%,从超过一万亿美元跌到不足4000亿美元,其中12月份一个月跌幅超过18%。
为了止住订单下滑的趋势,特斯拉能想到的最好的、见效最快的方法,就是大幅降价。
从这些动作来看,特斯拉对2023年的前景并不乐观。
汽车行业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1月10日,世界银行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1.7%,特斯拉预计很难达到2022年的增长率。
事实上,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大市场也就是中国、美国、欧洲。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遭遇激烈竞争,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交付新车43.9万辆,只相当于比亚迪的四分之一,比身后的吉利汽车也就高了不到15万辆。
而特斯拉在欧洲、美国市场的增长率,已经远不及中国市场,并且,特斯拉已经深耕多年,想再取得超出常规的增长并不现实。
总结一下特斯拉降价的真正目的:以攻代守。
中国之外的新能源市场2023年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但竞争却比2022年更加激烈。
既然如此,不如提前降价,用降价挤压挑战者的生存空间,让它们在特斯拉的大举进攻面前无所适从。
这里没有什么高深哲学和情怀,大家都是在明牌。
03
真正的战场,还是中国市场
从客观角度来说,特斯拉短短几年内就从市场的宠儿退化到弃儿,的确有些出乎意料。
在这一方面,特斯拉比当年的苹果差远了。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苹果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这是其它厂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但特斯拉没有!
它没有什么功能是自己能做而对手们做不了的,甚至,它连电池这种核心零部件都不能自主生产。
这,才是特斯拉真正值得担忧的地方。
放在现如今来看,它的产品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其它市场上大肆收割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上也是水土不服。
剩下的,就只有比拼产品性能。
但是,论技术的普及速度,论产品性能的提升速度,谁也卷不过中国厂商。
更重要的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厂商从2022年下半年就开始大举出海,现在的中国军团远非十年前可比,
十年前,国产汽车厂商出海只能靠低价去吃点边缘化市场,而现在,中国新能源厂商可是技术、产品、运营能力样样不缺。
如果特斯拉不采取连续降价这种紧急措施,它很有可能面对中国市场被挤压,其它市场又被出海的中国厂商“偷家”的窘境。
中国新能源市场占全球66%以上的市场份额,从这个市场卷出来的厂商,个个都是狠角色。
因此,特斯拉的成败关键在于中国市场,巩固了中国市场,特斯拉才有实力去维护全球市场。
2022年中国市场销量占据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这与大众汽车的格局非常像,如果这三分之一维护不好,它另外的三分之二,很容易便会崩溃。
不出意外的话,价格战将成为2023年特斯拉的主要竞争手段,当特斯拉也加入内卷大军,说明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比以前更加残酷。我们很多人厌恶“内卷”这个词,但对汽车领域内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来说,“内卷”其实也是一个相当可爱的字眼。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星舰7 EM-i的上市起售价格9.98万起,无疑对宋Pro DM-i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两款车型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性能
如果你已经被iCAR V23的颜值所吸引,建议你点开视频了解一下它的动态表现。字少事大,iCAR V23,好开!
最近2024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热闹非凡,咱们自主车企也在芯片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想必银河E5的车主就很有发言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银河E5搭载了国产首颗车规级7nm芯片——“
坦克500居然用上了解耦四驱。那么长城为什么要给坦克500安排一个看上去没有那么越野的四驱结构呢?哪些消费者会买解耦四驱的坦克500 Hi4-Z呢?解耦四驱的坦克500,开起来又有哪些不同呢?
最近几年,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普罗大众对新能源车型的认可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其中最受欢迎的国产自主品牌非比亚迪莫属,比亚迪发布11月销量为506804辆,连续两个月突
等了一天,小米SUV终于来了!工信部在昨晚八点多的时候,公布了第六十九批《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而小米SUV赫然在列。咱们就说,工信部的小伙伴都要加班的吗(手动狗头)?几乎是同一时
经过东风Honda用户一年漫长的期待,东风Honda“本家DAY”终于在12月的第一个周末温暖回归,来自天南海北的数百名“本家人”汇聚武汉,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的归家旅程。此次活动主
吉利银河星舰7已经正式上市,其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迅速传播,引发热议,不少先前选择购买2025款亚迪宋Pro DM-i的朋友决定先试试这款新车,再从其中来选择。动力系统
iCAR V23通过独特的风格化设计元素和丰富的功能,提供了与传统SUV截然不同的情绪价值体验,它就是BORN TO PLAY。
选择一款合适的新能源车不再仅仅是考虑动力和续航,而是要综合考量空间、智能科技、以及日常使用的经济性,这不,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强大对手吉利星舰7和上市了,且限时先享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吉利星舰7和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世纪大战”,这场PK可不仅仅是价格战,还有空间、智能化水平及动力上的比拼,接下来让小编带你了解这两款车
NIO Day即将开幕,但蔚来已经提前扔出了一个大招。旗舰车型ET9,成为了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划重点,这是经过工信部认证的。解释一下,就是你以前是手拧方向盘,一根柱
理想如何解决纯电动车冬天座舱冷续航短充电慢的用车痛点?听完这节课,原来问题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多了
在混动SUV市场,吉利星舰7EM-i与比亚迪宋PRO无疑是两大热门之选,各自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星舰7上市起售价9.98万。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明智地在这两款
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的星舰7和官方指导价为11.28万比亚迪的2025款宋Pro DM-i无疑是其中的热门车型。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对比,看看这
12月6日周五晚上,吉利银河星舰7正式上市,像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紧凑型SUV市场的千层浪花。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让竞争对手们纷纷侧
最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吉利星舰7(限时先享指导价仅9.98万)上市后,和比亚迪宋Pro DM-i这款紧凑型SUV成为了插混竞争对手,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银河星舰7 EM-i的上市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同时9.98万的起售价也对比亚迪宋PRO形成了直接的挑战。面对这两款
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星舰7与官方指导价11.28万的比亚迪宋Pro DM-i,作为紧凑型SUV市场中的佼佼者,各自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们就来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