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五年光景,汽车市场格局发生剧变。风光一时的合资品牌节节败退,中国自主品牌却在新能源快车道上一路狂飙。双方的强弱翻转态势在今年10月进一步扩大。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厂商零售销量Top3中,两席已被自主品牌占领,分别是比亚迪和吉利,仅有一汽大众一家合资品牌依然坚挺。
合资、自主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市占率中也得到明显证明。2023年10月,中国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已增至55.6%,合资品牌则普遍下跌,日系、德系、美系零售份额已下降至41.9%。实际上,合资阵营早已释放出衰退信号,诸如东风雷诺、广汽菲克、长安铃木等二线合资车企已相继撤资或破产倒闭。最新的例子是,承压日久的广汽三菱也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其全部产能将交由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广汽埃安接收。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时代,合资与自主品牌一退一进,正是汽车行业百年变局的一个注脚。自主品牌是如何逆袭翻盘的?合资品牌又能否绝地求生?
新能源上半场,自主品牌逆势翻盘
解释自主品牌如何成功,其实与理解合资品牌的失败是一回事。众人皆知,双方此消彼长的转折点在于新能源转型:合资品牌没有像中国自主品牌一样率先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而后才有了“一子慢,满盘皆落索”的落寞故事。
不过,单纯将合资品牌的式微归咎于时机问题,其实略微有些偏颇。毕竟随着新能源产业在中国逐步升温,合资品牌也陆续开始将新能源汽车提上日程。公开资料显示,从2020年大众率先推出ID.系列开始,合资品牌纷纷加快电动化转型,广汽本田e:NP1、东风本田e:NS1、东风日产ARIYA的问世就是合资品牌发力新能源最好的证明。但,事与愿违,合资品牌推出这些新能源产品并未在市场掀起水花。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哪怕是合资中表现最好的南北大众,10月新能源销量仅录得2.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为10.1%。一个可以做比的数据是,吉利汽车10月新能源销量已高达6.2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也达到南北大众的3倍。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顶着传统世界的资源和优势,合资品牌在失去先机后,竟然就无力迎头赶上。其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几乎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对传统燃油车来说,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是汽车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机械性能构成整车的核心竞争力。但到电动车身上,以电池、电机、电控为代表的三电系统取代了传统的动力系统,以计算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为代表的科技硬件奠定了电动车产品力的基石。
也正因此,传统汽车巨头旧日优势无处发挥,电动化技术突破频频碰壁。一个典型例证是,大众其实早在2015年就开始研发模块化电动平台MEB,不过基于MEB平台的ID.系列新能源车型却频频曝出车机系统故障等问题,用户声讨不断。
同样面对电动化的新考题,中国自主品牌却完成了惊险一跃。以中国自主品牌代表吉利汽车为例,吉利全面发力新能源技术突破,已拥有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动力软硬件的自研、试验与制造能力,实现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制造与供应管理、销售与服务等全链条的全体系电气化。混动技术路线方面,吉利打造出动力系统雷神电混8848,不仅达到量产热效率突破全球巅峰高至44.26%,还在全球率先实现P1+P2双电机超频驱动,达成性能与节能的高度平衡。纯电技术路线方面,吉利已建成行业一流的“三电”自研体系,实现自主可控的三电供应生态。就算是电动车令人棘手的电池安全问题,吉利也以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电池包NTP无热蔓延防控技术给出了新的解答思路。尤其是吉利打造的CMA、新一代e-CMA、SPA、SEA等新能源架构,更是为吉利智能电动车铸就了更强大的“体魄”和更智能的“灵魂”,已经成为其智能电动化转型的底层基石。
吉利强大的新能源技术实力还得到众多跨国车企青睐。早在2022年,吉利就已将纯电动SEA架构技术授权给波兰电动汽车制造商EMP,将技术输出到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2023年7月,吉利又与雷诺签订出资协议及合资企业协议,将整合吉利及雷诺的内燃机、混合发动机及变速器业务,携手打造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技术公司。一个亮眼的数据是,吉利汽车2022年单通过“卖技术”就获得了16.57亿收入,同比增长29.9%,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要跨越。
智能化下半场,合资能否绝地求生?
新能源上半场,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先已成定局。但市场竞争没有终局,智能化下半场激战的帷幕已经拉开。当新能源汽车竞赛从比拼三电技术,走向更为激烈的智能化角逐,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谁将占据上风?
未来的事情无从知晓,但从双方军备情况来看,自主品牌做好了更充分的应对打算。吉利日益增厚的智能科技生态布局就是自主品牌实力的切片。近年来,吉利以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为核心,在车联网、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智算中心、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近5年来,吉利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100亿元。
与坚定投入相对应的则是丰厚的产出。众所周知,芯片是支撑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原件,疫情期间的“芯片荒”曾极大冲击汽车产能供应。而吉利还已自研出智驾芯片、高精定位芯片、Ai 语音芯片、卫星通信芯片等,形成了行业第一的车规级“芯片家族”体系。尤其是其自研的7nm车规级SOC芯片“龍鹰一号”,在算力性能与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国际同类芯片,已正式搭载在领克08EM-P上,智能化体验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高度认可。最新数据显示,领克08 EM-P上市35天量产下线已突破10000台,10月销量高达8000辆,已进入中大型插混SUV市场第一梯队。
汽车智能化的另一大核心武器则是AI大模型,在GhatGPT掀起的大模型竞赛中,国内车企酣战不休。而吉利从2020年其就开始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领域进行大量布局,全栈自研了汽车行业场景最丰富的“AI 大模型”,实现了十亿级别、百亿级、千亿级别模型参数全覆盖。
在与用户用车体验最切身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方面,吉利也已实现成果落地。智能座舱方面,吉利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银河N OS,系统启动速度、应用开启速度、语音唤醒速度同级领先,已在吉利银河L7和吉利银河L6上搭载,将引领智能电动车从软件定义向生态定义的新时代。智能驾驶方面,吉利根据不同产品的定位及价格区间,吉利6V5R、10V5R和11V5R三大产品线和三大算力平台,分三个阶段逐渐实现不同级别、不同场景覆盖的自动驾驶产品。在此前闭幕的杭州亚运会中,吉利旗下极氪品牌还与杭州亚组委联合打造了智能驾驶体验专线,向世界友人展示中国智能科技。
智能化竞争的壁垒之高,由吉利领先的前沿技术即可管窥一二。总而言之,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激烈程度只会比电动化更甚。合资品牌要想在智能化这场恶战中绝地求生,尤为艰难。
【韩系动向1629】在全球市场,现代起亚拿出2款王炸电动车!
吉利汽车集团携阶跃星辰,联合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长城汽车被《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的含金量,不是几条微博能比的
吉利汽车集团携阶跃星辰联合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6款吉利银河E5升级加量不加价 全系新增续航、驾控升级
它不追光,自成炬火。
当月销或接近1000万只labubu的泡泡玛特在港股引领新消费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时,多年的港股龙头腾讯控股也在悄然间一步步实现王者归来。
方程豹钛7,可能是同价位最好玩的SUV?
涨停不重要,涨不停才重要。
洪水突袭中的奇迹脱险,豹5以极致安全守护生命底线
7月28日,福田汽车2025年中商务大会在北京举行。
7月26日,吉利汽车集团携科技生态战略合作伙伴——阶跃星辰联合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
效率与质量兼得:上汽大众的研发提速与品质坚守之道
【韩系动向1630】起亚2季度全球销售81.4万辆,创下最高销售额!
懂车帝智驾测评争议:一场关于技术边界与行业标准的深度辩论
这几年,我们见识过了家电企业造车、航空公司造车、自媒体造车……反正各行各业似乎有了钱都想去造车,这其中有的存活下来,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如今,以货运平台起家的货拉拉,竟然也迈入汽车赛道了。
精致小车看小马 2026款奔腾小马焕彩上市
沈阳二手车交易火爆,现场五百台车成交,最重要是平台靠谱
全新岚图知音三电配置首曝!全系将标配800V+5C,推“三电平权”
博世说智驾要收费,但不免费消费者不买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