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5月新能源销量,理想卖了2.8万辆,彻底甩开蔚来、小鹏?

5月新能源销量,理想卖了2.8万辆,彻底甩开蔚来、小鹏?

电动湃 9871浏览 2023-06-02 IP属地: 上海

善传播者,善整词儿。

这篇文章聊5月新能源销量,开始之前,感慨一句,行业里的“新词”是越造越多,存量的汽车市场更是“花式开卷”。

造新词,也没啥问题,毕竟为传播扩散服务的。好的词,直入人心,可以快速占领受众心智。

但也需要知道一点,新词背后,确实代表着新的市场格局正徐徐打开。

《浪姐》的票数排行,告诉你,“非断层领先,不可出道”。

李想的微博告诉你,最无声的“炫富”,就是每周发布新势力销量榜单,然后把理想汽车的名字,高高地“焊”在榜单之首。

大概,李想就是在“克隆”马斯克,克隆他的“张口就来”、“横冲直撞”,以及“塑造品牌CEO偶像并省下一大笔营销费用”。

事实上,把理想汽车每周“主动汇报”的成绩单汇总下,新能源的销量格局就初见眉目了。

5月,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28277辆,再加把劲,就要超3万辆了。不与比亚迪、埃安比,而与其他新势力相比,理想汽车确实“断层领先”。

顺着榜单往下数,大体的格局是:

1、零跑、哪吒可以守住“万辆”红线,前者卖了12058辆,后者卖了13029辆(包含海外2042辆);

2、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开始发力了。5月,腾势卖了11005辆,极氪卖了8678辆,深蓝卖了7021辆,它们开始全面渗透新能源榜单,彻底搅局;

3、蔚来、小鹏、问界,正陷入自己的下行周期。5月,蔚来卖了6155辆,小鹏卖了7506辆,问界卖了5629辆,与昔日的风采相比,黯淡不少。

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说,别人造词不对。成绩好的,确实有张扬的资本。

正如最近暗戳戳流行的论调:“蔚小理”早就土崩瓦解,新的格局正在生成。

这种触及客群心智的舆论攻防,已经蔓延到每一个细微处了。表面的一团和气,丝毫不掩盖“冰山下的暗战”。

“你少卖一台,我就多卖一台”,真的非常血红,以及赤裸裸。

“新五常”,也是李想提出的新词。

探究表述的本意,其实是对“智能电动车”市场的一波研判。

李想认为,“2023年-2025年,相当于中国智能电动车的1943年-1945年(二战的最后三年)。2025年12月新车销量中NEV(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达到80%以上,NEV五大常任理事品牌诞生。”

拆解就是:1、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猛增;2、马太效应加剧,TOP 5抢占大量市场份额。

这与王兴当年的论断方向类似。2020年,王兴预言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3+3+3+3”,也就是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民企,3家新势力。

给新势力划分了3个席位,相当有面子了。只是,3年之后看,这些预言也需要动态调整。

比如,王兴原本把“3家新势力”名单锁定为“蔚小理”,后来又调整为“蔚理华”;

再比如,2020年,比亚迪的销量还没有那么猛,但今年却在拿第一;

以及,最近马斯克访华,规格拉得挺高,中国汽车市场大概会有特斯拉一个席位。

李想的“五常论”,也没有完全锚定名单,他在个人的回复中,提到了“比亚迪、特斯拉、华为”。给足了华为面子,并没有明着提到自己,算是相当温和的一次发言了。

如今,真说谁会“进名单”,基本都是盲猜。但大趋势之下,新能源增长,而内卷加剧,大厂盘踞,小厂出局,已是必然。

新势力不可能都上岸,而随着传统车企的觉醒,留给新势力的试错空间其实更小。

5月新能源销量,已经将这一趋势,狠狠地推到了“水面之上”。

蔚来、小鹏、问界的暂时“掉队”,我们可以用很多“温和的词”来调和、来鼓励,但新车没有拉动销量爆点,就只有等待下一轮新车节奏贡献机会了。

前提是,一定要穿过周期,挨到属于自己的新车爆发点。

零跑、哪吒“扎稳再向上”,也可以说是“熬过了寒冷的周期”。

之前寒冷,是因为过于依赖10万以下的小型电动车市场了。如今回暖,是因为各自的“高端车“开始贡献增量了。

比如,在零跑5月12058辆的成绩中,C11+C01超过1万辆,C11居然也有7千多辆;哪吒高端系列的比例不及零跑,哪吒S卖了2212辆,哪吒GT卖了1716辆。

而来自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们,反攻的速度超过预期。终究,一旦进入“长跑期”,传统车企的耐力或许更强。

前两天,看到一个数据,腾势D9的订单已经超过了8万张,单车均价达42万元,5月销量已经破万。

极氪也开始进入稳步向上的新周期,连续2个月超8千辆。

深蓝独立后,产品和价格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便宜的增程”吸引了不少用户。

它们各自代表了身后集团的“谋子布局”,其实也为集团进入“新五常”积累竞争资本。

发展新能源,不一定必须启用新品牌。但新品牌,如果可以做出新成绩,固然是好事。

最终,还是以销量论输赢的。

在如今这个“紧巴巴”的行业周期中,纵使出自于资金稳定且雄厚的传统车企,新品牌也要面临真实的市场竞争,那就有出头,也有淘汰。

新势力“抢破头”挤着上岸的席位,新品牌们又何尝不是呢?

真的,试错的成本越来越高,空间也越来越小。

BAT,又是一个新词,但不是你熟悉的“百度、阿里、腾讯”,而是刚好三人组队的“比亚迪、埃安、特斯拉”。

但你猜,谁在推动这个新词的诞生,不言而喻了。

论销量,埃安的表现可圈可点。5月,卖出了4.5万辆,目前已连续三个月销量破4万辆。

今年1-5月,埃安累计销量超16.6万辆。接下来,埃安要挑战全年销量目标60万辆,那么,单月销量还需要“再上新台阶”。

BAT这个“三角格局”,留给埃安的压力最大。

比亚迪气势如虹,5月销量为228087辆(仅王朝和海洋网,不含腾势和出口),又是“一打十”,又是断层领先。

特斯拉的销量还未公布,但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市场势能。

稳住阵脚,步步扎稳,对埃安来说,相当重要。

一方面,既要在网约车上起量,又要避免网约车对品牌产生负面效应,两相权衡的度很微妙;另一方面,昊铂系列可否帮助埃安跨越向上,也需要尽快出成绩了。

BAT的说法,很取巧,像是一块镀金的招牌。

只是,新能源的格局波涛汹涌,更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名次还没有固定下来,那就要好好拼拼体力,拼拼耐力。

断层、新五常、BAT,新词新江湖。

新能源的渗透率仍处于上升期,这就是多方入局,最看重的机会点。

只是,万事逃不过一个周期。行业有周期,各家也有周期,彼此的周期又像齿轮一样,各自运转。表现好的,是车企的周期与行业的周期刚好耦合,自此螺旋上升。

但表现不好的,就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周期,与行业同频共振了。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电动湃 6.4万粉丝    2035作品 关注 新能源车消费指南,续航你的美好未来!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