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起火事件对品牌损伤严重,也开始倒逼车企重视电池安全问题。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正在突飞猛进,但频繁曝出的质量问题也更具指向型。 近日捷豹就因更换电池模组,顺势召回近6,400辆I-Pace车型一事引发热议,其原因是有可能存在过热,这无疑会增加了车辆火灾的风险,因此捷豹选择召回该车型。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供的召回数据,在捷豹召回I-Pace车型之前,已有8起火灾事件被确定与捷豹I-Pace车型问题有关,虽然目前尚未有事故或人员伤亡的报告,但捷豹还是选择了保守处理,召回就是万无一失的做法。 无独有偶,在捷豹召回新闻之前,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日前,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召回生产日期从2022年5月3日至2023年4月12日的部分国产i3电动汽车,共计42辆;生产日期从2021年9月22日至2023年3月2日的部分国产iX3电动汽车,共计47辆;以及部分进口i4电动汽车、部分进口i7电动汽车等等。 而宝马此次将其下电动汽车如数召回的原因也是因“高压电池监控电子设备(CSC)的电缆桥接器未被正确锁止到位,极端情况下,CSC 无法有效监控高压电池。” 今年一月初,极星也召回2019年9月10日至2021年1月2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0-2021年款国产Polestar 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计26辆。 召回原因是范围内部分车辆因动力电池模组电芯可能存在内短路,当动力电池处于高能量状态时可能出现电池模组过热,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当新能源市场开始迎来井喷时,高压电池似乎成为了马路上的又一大“安全隐患”。 目前在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几乎都使用高压电池(300V以上),而家用的200V充电是属于低压范围;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压平台所在的300V以上的高压,即B级电压,这就在设计动力电池电路时需要同时满足防止上电瞬间电冲击、绝缘电阻监测、高压回路互锁监测、短路及过流保护等功能要求。 在查询网端的资料显示,“目前不少新能源车型在初使设计时会借用传统燃油汽车底盘,致使动力电池受到整车尺寸及安装位置的影响,在车上可用空间很有限,导致动力电池包内无法放下各类接触器及熔断器。”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类似于捷豹和宝马过于依赖过去燃油车的设计,成为了导致电池安全故障的“元凶”,但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也造成了某种安全隐患。 早前特斯拉就因OTA升级缺陷被召回,虽然并不涉及电池问题,但无论是电动汽车的结构问题还是技术、智能化等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电池安全问题,至今是多数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车型时最为关注的选项。 如今在抖音上随便输入“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等关键词就会弹跳出去全国各地有关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的视频,网友们还无奈的抱怨到,“天气越来越热,电动汽车又到了自燃的高危时节……” 在去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久曾对媒体表示,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要高于燃油车且有数据支持。 “在2021年度,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着火概率约为0.03%+,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为0.01%-0.02%。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易自燃,且自燃概率是油车的2.53倍。” 而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接报新能源汽车火灾640起,同比上升32%,即平均每天发生7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特别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增加,因电池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大幅增加。 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电动化转型提速的背景下,电动汽车主流企业的产品上市节奏越来越快,倒逼车企压缩产品开发周期,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问题。但是,如果不重视车辆安全性问题,一旦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赔付额巨大。 新能源起火事件对品牌损伤严重,也开始倒逼车企重视电池安全问题。 前不久吉利推出了神盾电池系统,意在通过各类保护力到达电池安全。不仅是吉利,还有埃安、比亚迪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途径告诉消费者,“我们的电池包很安全,不会轻易发生燃烧”。 车企们的谨慎也由于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已占据整车成本的40%-60%,并且仍在持续增加,因此大规模召回维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成本。 例如此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高压电池组存在着火风险,扩大召回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范围,公司因此损失10亿美元;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因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召回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共计31963辆。供应商孚能科技承担3000—5000万元的召回费用。 不过目前车企对锂电池性能还谈不上完全掌握,所以不能100%提前预判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且,电动汽车也不是完全成熟的产品,尽管厂家都会力争事前完善安全设计与测试,但的确无法做到100%不出问题。 作为新能源赛道的“心脏”,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电池装机规模增势显著,未来还将持续爆发式增长。 在2022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超过1100.0GWh,其中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750.0GWh,占全球比重近七成,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市场。 特斯拉将搭载比亚迪电池;宝马、奔驰、奥迪、大众等电动车也均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欣旺达也和雷诺、日产达成合作关系;不仅如此,前不久(5月18日),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纯电动宝马新世代车型,与之配套的还有第六代动力电池厂。 所以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之下,车企们更应该加强电池进厂检验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比如对车辆的性能以及零部件的技术要求、降本需求进行综合平衡,如果一味的单纯追求某项高性能以及低价格,都会破坏电池的综合能力,使得电池供应链存在潜在的更大风险。 对于目前新能源市场出现的包括电池隐患等问题,国家监管部门也放出了大刀阔斧的整改信号。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始严格新能源汽车事故主动报告制度,加大缺陷调查力度,开展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风险预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制修订《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同时,还就消费者反映的包括电池起火等问题共同约谈了部分新能源车企。 我们相信,随着监管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监管力度正进一步加强,整个汽车行业对车企的安全要求也将愈发严格。毕竟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为消费者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才是硬道理。
“电池的成本高,属于昂贵的零部件,对于有问题的电池,一般是换掉,没法修修补补,所以,因电池问题召回新能源汽车的代价很大。”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
途胜L 11.98万起!这才是真值一口价!
“天涯海角·盟誓山河”三亚蜜月之旅浪漫启航
2025 年第一季度,比亚迪以 21.4 万辆出口量、117.27% 的同比增速,在香港、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英国等 7 个国家和地区登顶销冠,上演 “中国汽车旋风”,比亚迪以技术攻坚与本土化布局的双轮驱动战略,持续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2025 年第一季度,比亚迪以 21.4 万辆出口量、117.27% 的同比增速,在香港、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英国等 7 个国家和地区登顶销冠,上演 “中国汽车旋风”,比亚迪以技术攻坚与本土化布局的双轮驱动战略,持续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谁会傻到去开智驾呢?都说了是辅助功能了
4月28日到5月4日这周的新势力销量榜单虽迟但到,整体格局大洗牌
2025年5月7日,理想汽车推出“理想AI Talk第二季——理想VLA司机大模型,从动物进化到人类”,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重点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的最新思考,VLA司机大模型的作用、
中国,上海,2025年4月22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上海举行“以智能 创造可能”为主题的智能技术大会,正式发布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乾崑车控XMC等全新解决方案。
关于隐藏式门把手,魏建军又说了大实话
理想汽车VLA司机大模型 从动物进化到人类 在成长中持续解决行业问题
【韩系动向1571】EV3领衔!起亚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创新高!
40台江淮悍途皮卡批量交付中国邮政,共助乡村振兴!
五一假期带来的消费市场火爆,再次证明了中国巨大的内需消费潜力。
近日,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泽润新能,代码:301636.SZ)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公司即将登陆A股市场,新能源光伏行业即将再增添新军。
2025年4月21日,上海Studio 88 Space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北京现代品牌战略沟通会暨首款纯电平台SUV ELEXIO全球首秀。这场活动不仅揭幕了北京现代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布局,更以一款凝聚匠心与科技的新能源车型,向全球展示了其“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最近,问界M8部分车型的出厂合格证电池类型和车辆上市时宣传不符,在网上引起了大量关注。
“外观小巧,内在强大。”这是大众汽车50年前为全新车型Polo提出的广告语。1975年5月初,这款两门小型车正式上市,没人预料到它会畅销全球——五十年时间、六代车型、无数荣誉奖项、累计销量超2000万辆,Polo成为小型市场的标杆,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
电动小钢炮新选择,不妨看下MINI JCW
宝骏汽车“人骏合一”理念闪耀国际顶级赛事舞台
今天,我们继续出发!抵达内蒙古深处的秘境马兰湖,在星空下扎营,感受边塞的苍凉与壮美,也看到了令人心痛的现场~最后一天,在计划反穿阴山峡谷返回巴彦淖尔的时候,却在旅途的最后一站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