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汽车情报 1429浏览 2023-06-08 IP属地: 河南

时间来到2023年,此时的中国汽车产业,相较于多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炙手可热的燃油车,不再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早期不被人们认可的新能源汽车,也终于如愿成了真正的大趋势。

但如果你对新能源行业足够关注,也许你会发现,短短的几年时间,新能源市场几乎呈现出了改头换面的变化。

新能源的起势,燃油车下滑

事实上,关于新能源汽车,我国从2010年以前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布局”。但那个时候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是针对某些专用车领域,在乘用车市场端,大家用油车正不亦乐乎。

而新能源车真正开始逐渐出现在普通消费者的视线里,我们得把时间线快进到2015年以后了。这一年开始,无论是充电设施的配套建设,还是各项补贴政策都开始真正发挥作用。人们也真正意识到了,电动汽车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如你所见,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2016年到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了爆发式增长。也正是这个时候,另一赛道的燃油车,开始出现了产销量双下滑的窘境。这样的场景,几乎可以说是延续至今。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也正是基于这个大背景,原本市场表现尚可的燃油车,却陷入了“舆论漩涡”。纵观国内新能源汽车起势这几年,唱衰燃油车的声音可谓比比皆是。上至各种行业专家、车企高管,纷纷站出来建议停售燃油车、停止研发内燃机;下至普通百姓、消费者,以买燃油车为落后、买新能源车为时尚。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而在这期间,便是新能源行业在政策庇护下的野蛮生长期。抛开早期骗补的那些工业垃圾不谈,所有的产品研发初期,也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默契:干掉内燃机。于是,在这段时间内,国内新能源市场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纯电动车型。其中虽有好产品,但也实在不乏一些为了新能源而电动的车型。

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行业的大力发展下,新能源行业还算是诞生了很多曾经我们无法想象的技术。比如充电一分钟便可补能上百公里续航的超快充、能防针刺火烧水泡等各种隐患的电池安全系统、补能速度赶超加油的换电模式等等技术,都超出了我们曾经对于纯电动车型的技术的固有认知。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兜兜转转,“内燃机”为何丢不掉了?

但你是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行业虽然不断在进步,但是曾经立下“干掉内燃机”的flag,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却越来越难以实现。换句话说,曾经的新能源行业,犹如初出社会的青涩少年,年少轻狂的想要丢掉传统、改变世界,最后却发现,自己把一切想的太过于简单了。曾经立志要丢掉的“内燃机”,在当下的新能源行业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这似乎也正应了一部分人当年的看法:纯电动,最终可能不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带有发动机的混动,才是当下最合适的过渡方案。

而关于这一说法,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市场终端,白纸黑字的销量永远不会骗人。从近年来的市场销量你会发现,曾经被专家们、高管们捧上天的纯电车型,并不是“万金油”,当车价高于某个节点时,人们对于纯电动车的支持,就只停留在口头上了。举个例子,我们拿30万作为分界线,这种现象便会呈现的非常明显。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主销车型价格在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中,单月销量达到5000辆以上的有多少?你别说,似乎还真不少。但如果把定语改为:主销车型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车型,且月销量在5000辆以上的车型,你又会想到谁?不出意外的话,我猜你看完这句话时,应该还没有想到答案。不是你记性不好,而是正常现象,因为纵观国内市场,能满足以上条件且月销量达到5000辆以上的车型,几乎凤毛麟角。以5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接近这一标准的车型,只有一款极氪001。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难道是因为这个级别没有好产品?也不尽然。比如阿维塔11、小鹏G9、蔚来ES8以及高合、岚图甚至BBA旗下的纯电动车,都有着各自的产品亮点,但是市场的接受度,数据已经毫无保留的显示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纯电车型到了中高端的市场就不灵了?难道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产品的价格接受度到了极限?这个说法似乎更说不通。因为在30万元以上热销的新能源车型实在是不少。就比如理想、腾势乃至比亚迪的部分高端车型,反倒是在内燃机的加持下,卖得风生水起。事实证明,人们不愿买单的,只有高端纯电车型。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首先,价格层面的确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如给你10万元预算买新能源车,你大概率会考虑纯电车型,因为车价便宜,所以用途也会在你的潜意识观念里变得更单一。就比如那些买欧拉、五菱的消费者,他们的初衷就是为了买来市区代步。但是如果把预算提升到30万以上,这可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对于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价位购车所需要的功能性就会更加全面。而有着续航焦虑的纯电动车型,适用场景明显要更单一,无法成为主流,其实也情有可原。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汽车情报新媒体表示:“因为从实用这个角度来说,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它们得益于双能源的优势,就没有充电焦虑症。相比电动车,拥有更远的续航里程,给用户的感受也更有保障。与此同时,对于价格较高的新能源车型来说,用户对产品综合能力的期待值也会变得更高。因此,可油可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当下就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而这样的终端现象,也在不断的影响着新车市场。相比于当年纯电车型的“野蛮生长”,如今的市场明显已经趋于理性。感知到消费需求以及市场走向变化的车企们,在推新时也有了明显的均衡调整。比如零跑在推出了C11纯电车型后,又推出了增程版车型。再比如近期上市的银河L7、魏牌新摩卡DHT-PHEV,这些车型被当做各品牌旗下的“重磅新品”被推向市场,无一例外都充分显示了新能源车当下对“内燃机”的强烈需求。

一个现实: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离开“内燃机”根本活不下去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进步,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这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消费者选择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综合体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则取决于政策、市场和技术进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经理杜国忠在接受汽车情报新媒体采访时说道。

其实,在笔者看来,如果从技术角度着眼,内燃机的存在的确有一定的必要性。抛开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不谈,也并非所有的厂商都愿意承受高电耗的纯电车型。尤其是对于体型较大的车型来说,如果设计成纯电车,需要的电池组更大、成本过于昂贵且不易安放都是痛点。而PHEV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电池与内燃机的完美结合,使得大型车可以在尺寸上不受电池的牵绊,而小型车则可以实现更低的价格以降低购车门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电动车自然也有它独有的优势。只不过其与燃油车截然不同的特性,决定了用户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用车需求进行选择。“目前电池虽然在高速行驶、冬季低温工况,续航里程变化明显。但是在其它场景下,电车加速、操控、静谧性、环保与智能化等版块对比混动车型优势明显”,江淮钇为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对汽车情报新媒体说道。

结语: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当下的所有混动类型,大概率都不会是未来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但至少从短期来看,混动对于大部分消费者和车企来说,仍是“鱼和熊掌兼得”的共赢方案。由此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想要彻底撇清和内燃机的关联,恐怕还需要些时间。

 
相关推荐
汽车情报 24万粉丝    6687作品 关注 汽车情报,中国汽车媒体新主力!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