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并非人人皆「李想」,也有打「嘴炮」很难翻盘的车企

并非人人皆「李想」,也有打「嘴炮」很难翻盘的车企

ZAKER汽车 0浏览 2023-06-21 IP属地: 广东

" 我们今年一季度全球挣了 21 亿美金,贴得起中国市场,本土车企根本没有这个资金实力玩,我等你们烧死了再来抢市场就可以 "。

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大放厥词,引发不小争议。在杨洪海看来,合资车企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全球化经验包括全球化盈利,远远大于本土车企。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

很多人认为杨洪海这波针对本土品牌的 " 无脑输出 ",是在效仿造车新势力领袖们的 " 营销手段 ",通过 " 发表暴论 " 来增加品牌关注。

今年 2 月份,这位 COO 就曾有过类似的操作,在宣传起亚 K3 时,杨洪海发表了一些关于 "15 万以内坚决买油车 " 的言论,引来了一些比亚迪粉丝的反驳。

杨洪海随后向比亚迪开炮,怒斥其雇佣水军,并质疑比亚迪产品存在自燃、虚标等问题,一时间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杨洪海的频频 " 开炮 " 只为能给起亚博得一些品牌声量,毕竟,目前起亚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近期登上新闻热点还是因为 " 管理职轮休事件 "。

今年 5 月,悦达起亚一则管理职轮休 1 年的通知被热议,通知内容显示,在员工轮休期间,第一个月会正常发放工资,第二个月起就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不再享受公司福利、调薪等政策。

随后悦达起亚向外界表示,此次内部人员调整,是出于重塑业务体系,进而推进全面新能源转型的需要。

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起亚名义上是进行 " 人员调整 ",实际上就是在变相裁员,缩减支出。

起亚已经亏钱亏了好多年。

2020 年到 2022 年,悦达起亚净亏损分别为 47.5 亿元、45.8 亿元、37 亿元,仅三年时间的亏损总额就超过 110 亿元。在 2022 年底,悦达起亚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 119%,已严重资不抵债,处在破产清算危险境地的边缘。很多人都认为悦达起亚即将成为下一个广汽菲克。

与亏损状态对应的是起亚市场销量的逐年下滑。2016 年,起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顶峰的 65 万辆,但是到了 2022 年,这一数字变为 94345 辆,跌破 10 万大关,销量同比 2021 年减少四成。

其实悦达起亚原为东风悦达起亚,由东风汽车、悦达集团、韩国起亚三方合资。但是,眼看起亚没有扭亏希望,2022 年 1 月,东风汽车选择退出,将 25% 的股权转卖,东风悦达起亚从此再无 " 东风 "。

但是与在中国市场上的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起亚在全球市场中却高歌猛进。2022 年起亚全球销量数据超过 290 万辆,为全球第六大汽车品牌。

在起亚的贡献下,现代起亚集团全球销量共计 684.5 万辆,位居日本丰田(1048.3 万辆)和德国大众(848.1 万辆)之后,首次排名全球销量榜第 3 位,逆势同比上涨 2.7%。利润率也超越了丰田,呈现强劲增长的发展态势。

那么为何起亚在中国市场就过得这么 " 不如意 " 呢

早年在中国市场上,起亚凭借着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逐渐积累起了品牌口碑。而且在 2011 年左右,合资对手因为各种因素销量下滑,自主品牌竞争力仍较为有限,以起亚为代表的韩系车得以迅速赢得大片中国市场。

起亚市场销量的拐点出现在 2017 年,那一年,萨德事件引发中国民众对于韩国货的抵制。但是,政治因素可能只是以起亚为代表的韩系车衰落的催化剂,起亚自身的产品问题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才是主因。

一方面,起亚也出现了合资车企常见的合作问题,韩方在合资企业中占据较强的主导权,控制产品设计和市场规划,中方的作用更多体现在营销和服务方面。

但是起亚在产品本土化方面无所作为,这导致起亚的产品更新速度极为迟缓,其主力车型 K5 和 K3 一代车型分别卖了 10 年,7 年,前期确实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后期产品力的羸弱也可想而知。

自主品牌的迅速成长发展,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首先挤掉的便是市场定位重合的韩系车。而且丰田和大众等强势合资车企的产品价格下探,进一步分割走了韩系车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迅速迭代与进化,消费者也更加追求智能科技配置,但是直到今年 2 月份起亚推出的换代车型 K3,还在强调 " 最具性价比的燃油车 "。

虽然起亚背靠的是技术实力雄厚的现代起亚集团,在混动、插混和纯电领域都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在国际市场上,起亚甚至是新能源浪潮的引领者,2022 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48.7 万辆,其混动车型凭借着性价比优势获得欧美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起亚的新能源战略却迟迟没有推进,目前起亚在售的混动车型只有狮铂拓界一款车,新能源车型也仅有 2021 款的 K3 EV,而且两者销量都极为惨淡。

直到今年 3 月份,起亚终于发布中国新能源战略,起亚全球 CEO 宋虎聲重申起亚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并表示起亚将开启电动化品牌全面转型,制定了中长期电动化蓝图:到 2027 年,在中国市场推出 6 款 EV 车型;到 2030 年,实现 EV 车型年销量 18 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 40%。

但是在国内地狱级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当中,起亚的胜算能有几何?

起亚将于近两年推出的 3 款车型均基于 E-GMP 平台打造,包括 EV6 GT(今年 8 月上市),EV5 量产版(今年 10 月推出)、EV9 量产版(2024 年入华)。

EV6 GT 此前已经登陆美国市场,当地售价约合人民币 45.5 万元,今年 8 月将以进口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售价可能会更高。该车型的亮点在于强劲的动力和出众的外观,不过最高纯电续航里程仅有 550km。结合起亚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恐怕消费者不会买账。

EV6 GT

EV5 和 EV9 均定位于纯电 SUV,具体配置如何尚未可知,预计定价不会过高,不然起亚可能是想原地变身豪华品牌了。

如果这两款车走中高端路线,在 20-30 万级的市场上,特斯拉 Model Y 占据统治地位,还有比亚迪唐,即将上市的小鹏 G6 等强劲对手。

而如果延续起亚燃油车的性价比路线,主攻 10-20 万元的新能源 SUV 市场,比亚迪宋家族,哈弗枭龙系列和吉利银河已在此屯积重兵,战场上硝烟弥漫。

放眼望去,这些细分市场尽是一片红海。更不用说距离 EV5 和 EV9 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不知还会有多少竞品入局。

仅就市场竞争格局而言,起亚的前景不容乐观。

如果就像杨洪海所言,等到国内车企烧死之后,起亚再进来收割市场残局。那时,经过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过后,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集中到存留下来的几家头部车企。

这些车企将拥有雄厚的新能源技术积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能不会像现在的造车新势力一样不停亏钱,而是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充足的资金储备,起亚如何做到,光靠烧钱,就能抢回市场?

 
相关推荐
ZAKER汽车 4.7万粉丝    1572作品 关注 ZAKER汽车在爱卡号里的官方账号,原创汽车资讯报道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