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经《车评社》
前言:“老大”与“老二”争抢行业的市场份额,但受伤的并非对方,而是“老三”!
在汽车行业,这个定律依然适用。
近日,一则关于《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网络上热传,信中称,广汽三菱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将不得不进行人员结构优化。对此,广汽集团方面表示,“情况属实。
据车评社了解,这是广汽首次正面回应自3月停产以来的应对措施。
事实上,从今年3月停工的广汽三菱,并没有在6月底等来复产“回血”的好消息,反而传出了“工厂移交”、“退市清算”等传闻。
然而,这些“传闻”却并非空穴来风。
据公开数据显示, 成立于2012年的广汽三菱,是由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各占50%的股份,以2016年推出的第三代欧蓝德打开市场销量,在2017~2019三年间,分别创造了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的年销量,这也成为了广汽三菱短暂的“高光时刻”。
自2019年开始,广汽三菱的销量连续四年同比下滑,跌幅分别为-7.64%、-43.62%、-11.99%、-49.1%。在2022年,由于国内口罩、缺芯、新能源变革等多重挑战,车市洗牌持续加速。广汽三菱也交出了史上最差成绩,销量跌至3.36万辆,接近腰斩。
与此同时,广汽三菱的资金状况也陷入困境。据广汽集团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广汽三菱资产总额59.61亿元,负债总额59.5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9.87%,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为了扭转局面,股东方已向广汽三菱先后输血超28亿元。
但大势已去的广汽三菱如“吸金黑洞”一般,巨额资金输入后收效甚微。以至于三菱“退出中国”的传闻甚嚣尘上。
当然,在没出正式消息前,官方也曾一度“挣扎”。
在今年5月,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夫在媒体吹风会上回应“传闻”:现阶段还未决定撤出中国业务,但架构改革是必要的,同时公司将视情况决定是否在6月后恢复生产。
如今,广汽三菱复产无望,无奈裁员也成为事实。
退市边缘,“锅”谁来背?
关于“锅”谁来背的问题,领导们肯定会集体摇头,以示拒绝。
既然这“锅”没人主动来背,咱们就再来分析一下产品。
目前,广汽三菱旗下目前仅有4款车型在售,燃油车为“全新欧蓝德、新劲炫、奕歌、(L200预售)”,新能源车型只有一款阿图柯。值得注意的是,欧蓝德虽然一直主力车型,但是产品过于单一,而且配置/动力等竞争力不足,车型断代严重,此后还不断陷入产品质量风波。
其次,新能源转型滞后,成为广汽三菱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今年国内车市“内卷”加剧,在电动化产品崛起的时代,而“无牌可打”的广汽三菱在这方面的表现异常窘迫。
据车评社了解,广汽三菱在今年6月的销量仅326辆,上半年累计销量1.2万辆。自4月起,广汽集团连续三月的产销快报中未单独披露广汽三菱相关数据,后者与日野、合创等合资品牌共同归入“其他”类目。如果将这个数据与比亚迪自主品牌相比,连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零头都比不过。
而单纯依靠SUV赚钱的广汽三菱,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敷衍,以至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再者,当下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同日而语。自主品牌不仅在燃油车方面,摆脱了对三菱发动机的依赖,而且在SUV领域也推出了哈弗H6、长安CS75 PLUS、吉利博越等经典车型,在性价比与口碑方面甚至抢占了头部合资品牌的部分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的是,“三线品牌”的广汽三菱日子更加难过,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我们再看产品的断代、新能源战略转型的失之交臂,这与三菱高层的“迷之自信”以及对市场的怠慢,有着极大的关系。
至于 “锅”是由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夫来背,还是广汽三菱总经理山本贤一朗以及执行副总经理李曲明来背?已经不重要了,受影响最大的还得是从业多年被裁的基层员工,以及支持三菱品牌的广大消费者。
我们在回到开篇的“一封信”。
信上写道:由于目前的产品受市场转型的影响,销售远未达预期,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广汽三菱经营层和股东方经过慎重讨论,公司于6月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与此同时,为抓住新能源转型的机遇,广汽三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广汽三菱已经公布员工安置方案,在公司方面由人事部门率头,各部门协同处理员工的诉求,推进安置方案的落实。发布日期为2023年7月12日。
信中内容大家都看到了,太过于官方,还有没有具体信息呢?还真车评社被“挖”到了一些料。
据报道,目前广汽三菱在湘生产基地确已交予广汽埃安工作组,待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后,将升级成为广汽埃安第三工厂,且广汽三菱方面已悉数还清此前向银行所贷所有资金。俨然复产无望,广汽三菱且已做好全身而退的准备。
而针对所谓的“安置方案”,目前主要是有两类:一是接受裁员优化方案,目前尚未了解到具体的赔偿标准和额度,但据透露,有员工一次性获得20万元补偿;二是接纳工作安置,部分广汽三菱员工将转岗进入广汽埃安,继续留下工作。
你觉得广汽三菱会就此消失,亦或是倒闭吗?
于三菱汽车而言,其绝不愿意就此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此前铃木、雷诺等品牌“裁员”“遣散”甚至退出中国市场,已经不算新鲜事。但是,林肯退市,又重回中国市场“淘金”且过的不错,也是一个鲜明的案例。
此外,在今年3月,三菱汽车举行2023-2025年度中期经营计划说明会,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推出16款新车,其中有9款车型将会实现部分或完全电气化。
而在未来重点发展区域划分中,三菱汽车将全球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涵盖欧盟、北美及中国的先进技术推广区;拉丁美洲、中东/非洲的出口地区;以及被视为重要增长驱动力的东南亚、大洋洲。
虽然三菱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也正让三菱萌生转移阵地的想法,但在东南亚、欧洲及北美市场仍有一定影响力,所以必须重视。
咱们话又说回来,三菱在中国市场退败的原因,和绝大多数近几年消逝的汽车品牌一样,产品和技术落后,论谁当家也回天泛术。相信被市场“教育”过后的三菱,应该有一番醒悟。
不过也是奇怪,有些车企总是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姿态,你觉得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呢?
【英俊的车车报道】7月12日,武汉举办的岚图用户之夜暨岚图FREE+上市发布会当天,百余桌宴席依次排开,千余斤武汉特色小龙虾作为待客佳肴供应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岚图用户齐聚一堂。这场融合城市烟火气的家宴,既是岚图品牌五周年的庆典相聚,亦是其与用户深度联结的具象呈现。
3.0T的燃油版坦克500会不会绝迹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极氪私有化。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中国市场下滑近三成,保时捷何去何从?
TOP1!澳康达再次蝉联中国二手车经销商百强榜第一!
2025年6月的汽车市场,比亚迪又霸榜了。集团销量38.3万辆,稳坐头把交椅,单一品牌也以34.3万辆领跑全市场。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为安全兜底源于技术自信!秦L引领智能泊车进入“安心”时代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车坛快报|7月第二周销量榜,吉利与极氪签订合并协议
极氪汽车全面私有化,“一个吉利”战略进一步深化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都说支持国产,那为啥买普拉多而不买坦克700
捷途旅行者,远方焦虑症的情绪解药 6月销量15289辆,上半年销量7.17万辆! 上市22个月,全球销量突破28.1万辆! 不愧是方盒子销冠,实力毋庸置疑!
理想新车1000万保密违约金,创下新高,真保密还是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