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吐槽了辅助驾驶,今天我们来聊聊智能座舱。其实这个问题我是被身边的朋友问了很多次,所以想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我自己对智能座舱的看法,它到在我心中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用网上的说法来评价传统座舱和智能座舱的区别就是,前者功能非常有限,而智能座舱就符合大趋势,就能够去实现软件定义汽车。但如果我问你,什么样的软件定义的汽车,用户在车中到底享受到怎样的智能体验,你会如何作答?是更精准的导航系统?还是更智能的语音控制系统,亦或者是中控台花几千块加装一个只能跟你用表情交互的小物件?
我们口号喊了非常久,但时至今日智能座舱面对的第一个大挑战是,真正在功能上以及内容上的突破非常有限。我结合用车场景来给大家举例一下用户在车内真正高频用到的功能。
首先第一毋庸置疑肯定是导航系统,第二则是多媒体,包括音乐、在线视频以及一些社交软件等等。中国用户可能比海外用户在这方面的需求会更强烈,别人一个屏幕就能满足,而我们需要好几个屏幕。再卷一点就是,为了要声音听得更好,人家5喇叭我们15个喇叭,人家是普通品牌的喇叭,我们这边一堆名牌喇叭合作喇叭,以前只用这个听到声音就可以,现在的喇叭还会跟一些声光电结合在一起,烘托一些氛围,但归根到底它不就还是多媒体。
第三点就是车内去接打电话。这里很多网友的逻辑可能跟我不一样,大家觉得传统的车机和以前的手机一样,只能满足基础的沟通功能,但后来有了智能手机,就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和丰富的设置菜单,智能手机跟功能手机完全是不同的物种。同理,传统车机跟现在智能座舱的车机也是两个物种。
确实智能汽车来到以后,智能车功能越来越多,设置的菜单可能比以前要长三倍。但是我想问大家,车机里面的这些所谓的设置和功能,一个正常的用户会设置它多少次?是不是在他几年开车的漫长行程中,往往就是第一个月甚至第一个星期一次设置到位之后,就再也没怎么去研究里面的花样,发烧友和从业者除外,我们说的是正常用户。
还有厂家经常用来宣传的各种车载APP,实际上真正能优化到可以流畅使用,体验媲美手机端的,并没有几个。我们也可以说因为手机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前于车机,所以导致很多看起来相比以前很新奇的车机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都被手机取代了。
下面我们聊聊第二个大点,我觉得过去几年智能座舱这个词真正有机会深入人心,人们真的相信现在的车是智能车,而不是传统车,本质是因为UI的进化,也就是交互界面的进化。就在传统时代你去操控车,就像操控一个传统的按键,诺基亚手机或者是收音机,大量的是依赖物理接触式的这种交互旋钮,按键拨杆这些东西。但今天随着交互的革命,我们开始在传统的交互之外引入了类似于iPhone的触摸屏,类似于 Siri的语音控制,类似于以前在一些数码的产品上用过的手势控制,包括iPhone上非常流行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少量地应用到了新型的智能电动车。其实就是这一系列在消费电子行业已经久经考验,交互界面技术的革新陆续的植入到了汽车领域,从而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大家别忘了, 我们要的本质是功能,而不是交互过程。
第三点我想跟大家讲的就是为什么智能电动车所谓的智能座舱搞了几年以后就遇到了一个创新的瓶颈,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人在车内驾驶的时候,其实你的精力和你的车内的物理位置,你的手脚眼脑都是受限制的,因为绝大多数时间和绝大多数精力需要用来干一件事情,就是开车。
第二个原因就是其实人不开车的时候人就不会留在车上,这个事情也很重要。你试想如果人结束了驾驶,你还会长久的停在车里,那么车这样一个大智能硬件就有很多的想象力空间,因为它占据了用户的停留时长。但是没有人会这么做,因为车就是一个工具,不会我们长期逗留的一个空间。
最后关于怎么去打破这个瓶颈,懂哥聊聊我自己的看法。
其实如果能解决上面第三点里面的第一个原因,那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于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最有希望的就是高阶自动驾驶来帮我们分担驾驶精力,让我们可以从a点到b点时呆在车内啥也不用管,那智能座舱就有很多发挥的空间。用互联网思维去解释就是提高用户的留存时长,那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营销”他。
因此,一旦L4L5落地那天,人类会非常乐意并且很习惯地留在车内,甚至希望把家里的沙发、电视、办公桌都带入到座舱内。到那时候智能座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是减法,车厢内会更加原始,更加朴素的回归到一个室内设计,也就是内饰的本质,这个概念和当时丰田e-Palette概念车提出来的想法非常接近。
智能座舱或者说汽车的内饰可能带给你无穷无尽的这种新体验,我觉得几年前我可能会买单这样的说法,但是今天不再是这样了,我们需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落地过程。经过这几年新势力的洗脑,我们知道了真正的智能座舱应该长什么样,它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不应该是当下的营销噱头。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你说它离经叛道,我说日系容易审美疲劳。从赛道走向街头,伊兰特 N Line才是年轻人的平替轿跑。
眼下,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尤为激烈。面对电动化发展浪潮,当下主流消费者更加看重汽车带来的体验价值。其中,大部分用户将技术和智能视为必要功能,汽车企业有理由用新技术满足人们体验的需求,进
11月24日,第三代保时捷Panamera(国内称呼帕娜梅拉)正式上市,预售价103.80万起,正式亮相的插混车型Panamera Turbo E-Hybrid将于2024北京车展
在2023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发布的最新一轮碰撞成绩中,岚图追光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大关键安全性项目上全为G级(优
半幅方向盘真的很难开?动态试驾智己LS7,这车比保时捷好太多!
11月29日,新一代主流代步车海鸥第20万辆在比亚迪西安工厂正式下线。自今年4月底上市以来,海鸥连续6个月获A00级汽车月销冠军,连续3个月获纯电轿车月销冠军,并在10月获得轿车月
导语在英雄联盟、绝地求生等游戏中,总有一群运气极好的玩家能够“绝地躺赢、0杀吃鸡”,这种人被称为“天选之人”,意指“被上天眷顾的人”。人,有“天选之人”;车,当然也有“天选之车”!
10万级插混轿车如何选?长安启源A05对比秦PLUS DM-i
华为+奇瑞双重保险 智界S7这波稳了?
盘点绝版车型中东版23霸道4000VXR顶配最后的绝唱
体验吉利中国星家族,油耗进入4L时代后,日系车该怎么应对?
2023年可以说是高阶智驾走向普及的元年,先不说咨询公司预测2023年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突破10%,单说各大主机厂对汽车智能化的投入,也都意味着智能驾驶的时代正加速到来。不过可惜的
虽然没有大梁,但哈弗猛龙在通过性和越野方面却一点都不弱,甚至让人倍感惊喜。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真的很有性价比”,最近大家有没有被这句话戳到呢?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刚需和性价比已经成了很多人购物时的主要关注点。比如买车,大家更在意一台车能不能满足
福特领裕近一个月的成交价最大折扣达到了8.70折,新车现金最高直降2.36万元,新车全国售卖19.65万元起。
不断强化“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持续与用户拉近情感距离,是奔腾品牌备受用户拥趸的“杀手锏”。作为一款主打高性价比、大空间、全系自动挡的自主家轿,奔腾B70近年来也收获了不少销量成绩。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即便事实如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比如眼下热度再起的插电混动与增程混动之争。增程和插混到底区别在哪儿?从工作模式来看,插混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是EV(电
实测福特蒙迪欧1.5T FHEV油耗,美式肌肉车比日系还省油了?
说到现在市面上的混动车型,要么就是SUV,要么就是普通家轿,面对汽车市场消费逐渐年轻化的当下,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台帅气拉风,但同时又兼顾实用性的产品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今天我们就给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