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柴油车已死,下一个是汽油车?合资品牌下半年将发起反击

柴油车已死,下一个是汽油车?合资品牌下半年将发起反击

路咖汽车 1691浏览 2023-07-29 IP属地: 北京
图片
作为消费者,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有关“新能源取代燃油车”的论调。这似乎已经快要成为一个“狼来了”的故事。遍地正在跑的,以及新车维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燃油车,与我们获取的信息之间,总感觉有一种割裂感。那么来点现实的,有关燃油车被新能源取代的第一个牺牲品,已经可以实锤了。只不过这一事件并非发生在中国市场,而是在另一致力于发展新能源车的欧洲大陆。
欧洲柴油车投子认输,传统车企跑赢大盘不容易
在乘用车维度下聊柴油车,其实对国内车友而言,感知力并不强。但是在欧洲地区,柴油车对于家用场景而言,也是常见选项。在2015年,欧洲柴油车占新车销量还能达到一半以上,妥妥的燃油车扛把子。当然,后来的故事我们也很清楚了。随着包括大众等车企,在全球范围内被曝出的“排放门”。欧洲车企巨头针对柴油能源炮制出的,一整套有关清洁、高效的关键词,都被全球消费者逐渐抛弃。更何况,从后续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曾经赋予柴油动力的光环,在新能源车上,无疑更加名副其实。随着今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份额(15.1%)首次超过柴油车(13%)。可以说,柴油乘用车的大本营,也彻底宣告陷落。
图片
难道柴油车就不能东山再起吗?别闹了,欧洲车企巨头们至今仍然在用真金白银消除“排放门”的后续影响。比如上个月,大众与奔驰在一项德国本土的长期诉讼中,被裁决允许更多车主向两家车企进行索赔。而在本月,Stellantis集团工程师在美国,针对柴油发动机排放造假事件认罪。总之,各路大佬现在对柴油车躲都躲不及,哪还有心思重振柴油车。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新崛起的新能源大佬的冲击。
图片
从今年上半年欧洲地区的新车销量数据来看,排行靠前的主流车企基本都是一路看涨。但对于传统车企巨头而言,至少也还有两大“隐忧”。
第一个是新能源崛起速度太快,传统大佬的地位正在面临挑战。以最典型的特斯拉为例,其上半年欧洲销量实现翻番,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欧洲市场前十车企的地位。
第二个则是如何跑赢大盘。虽然各路大佬都呈现销量上涨的趋势,但欧洲车市的整体大盘也是在上涨的。以新车累计注册量计算,今年上半年欧洲新车销量同比增幅达到17.6%。但实际上,具体到车企成绩单,能够达到或者接近这一增速的传统巨头,其实并不多。
图片
能够基本跟上大盘动作的传统车企,说几个我们在国内比较熟悉的品牌,比如大众、丰田、日产等等。是因为它们新能源转型更为迅速吗?还是说在产品力方面,有何独到的地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它们在更卷的中国车市的表现,似乎能够得到更为清晰的答案。
无论油车、电车,合资车企的办法都是价格+技术
以大众为例,在痛失柴油车这一臂膀的情况下,它仍然是欧洲地区销量遥遥领先的汽车集团。无论是今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还是同比销量增速,基本都在四分之一左右。妥妥的既有体量,又有速度。而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同样拥有绝对的体量优势。上半年大众集团在国内交付了超过145万辆汽车,同比仅仅微跌1.2%。在传统格局备受冲击的中国车市,仍然守住了自身的大体量。甚至在燃油车领域,还将自身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18%提升至20%,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基本盘。
图片
至于纯电动车领域,或许正是大众在欧洲与中国车市表现差异化的核心。因为其纯电动车交付的最大占比来自欧洲本土,而中国次之(约占19%)。但是仅以市场占位来说,大众在国内纯电动车市场的前景仍然可观。原因在于国内覆盖15万元左右亲民价位的新能源车选项较少,更不用说纯电动车了。而大众ID.系列除了在产品选择以及核心产品力方面的布局之外。凭借高举的“降价”大旗,甚至是以远低于欧洲地区的价格体系,大众开始提前抢占国内主流消费价位的纯电动车市场。
图片
作为近年来在欧洲市场开启狂飙模式的丰田集团,虽然上半年增速没有跑过欧洲的大盘。但是相比其在当地最核心的竞争对手现代集团而言,丰田可谓持续“收割”,大有替代现代成为欧洲市场第四大车企的意思。至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情况,其实从大盘角度来说,与大众较为类似。今年上半年,丰田在华累计销量近88万辆,同比微跌2.8%,仍然稳居国内表现最抢眼的日系品牌位置。不过具体结构上,丰田与大众在国内的表现又有很大差异。
图片
首先作为深耕混合动力(HEV)技术的代表车企,旗下混动产品几乎在中美欧等全球主流市场全面开花结果。以今年6月份的销量来看,丰田全球混动车型的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具体到国内车市,两大合资车企以混动产品为主的电气化车型销量,约为25万辆。混动产品凭借产品力上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以及客观上不破坏传统用车体验的表现,俨然成为丰田品牌在新时代格局下的销量倚仗。至于纯电动转型方面,还是以6月份的销量表现来看,丰田集团在全球售出的1万多台纯电动车型中,中国市场占了近一半。特别是在集团掌门人易主之后,丰田接连曝出了有关固态电池、一体化车身等核心技术的路线图与时间表。这些动作都快速扭转了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丰田集团电气化转型的印象。
图片
剩下的两大日系车企,日产与本田,则比较有意思。在欧洲车市,与雷诺梳理完关系之后的日产开始“抢分”,其上半年欧洲销量增速甚至比大众还要快。但是本田从成绩单来看,则可以说是几乎“放弃”了欧洲市场。而在中国车市,两大日系车企的身位则是稍作颠倒,本田在体量上仍然明显领先日产。不过以国内车市的发展趋势来看,本田与日产又完全可以归为一类。即,在下半年,以它们为首的销量大反攻,即将来临。
图片
具体来看,两家日系车企在今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中,都有着超过20个百分点的销量大幅下滑。而从产品技术角度来说,本田与日产都可以说是把胜负放在了“下半场”。对本田而言,以雅阁、英仕派与CR-V、皓影为代表,其核心产品的全新混动技术,以及更进一步的插混技术的销量释放,很明显都得等到今年下半年才能见分晓。而且两款热销紧凑型SUV的全新混动产品线,都将价格门槛下探到了20万元以内。
图片
不过要论价格体系,急于在国内车市扭转势头的日产,则拿出了更大的决心。同样是旗下老牌IP,奇骏并非日产在国内首次使用e-POWER技术的车型,但却实实在在打破了这一特殊电驱技术的价格体系。顶配车型的价位仍然落在20万元以内的奇骏e-POWER,很快就遭遇到了产能不足的情况。配合即将换代的日产逍客,以及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发布的,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Pathfinder。日产一整套全新SUV技术矩阵,以及e-POWER技术的价格组合拳雏形,已经基本显现。
总之,无论欧洲还是中国,在新能源冲击最为明显的两大车市中,传统车企巨头们,也远没有到离开舞台聚光灯的时候。无论是凭借深厚的内燃机技术积累,利用混动、插混等技术路径,夯实基本盘。还是在更为激进的转型道路上,利用体量和资金优势抢占身位,或者在技术维度实现快速追赶。诸如大众、丰田等德、日系车大佬们,显然不仅想留在舞台上,而且还要继续把握下一个时代的脉搏。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