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传统汽车巨头转型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大象转身的过程,想要顺利转型,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对不会小,对大众而言亦是如此。现在大众似乎也活明白了,对转型新能源汽车已经不想再做努力,而是直接选择“躺平”,用上了中国车企曾经的“拿来主义”。
近日,有关大众入股小鹏汽车的消息在网上甚嚣尘上,刚开始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毕竟大众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巨头,可以说是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而小鹏汽车还只是一个成立不到10年的新势力品牌,大众入股小鹏到底图什么呢?在车轱辘看来,大众入股小鹏实际上就是想走捷径了。
斥资7亿美元联手小鹏,只为补齐短板
根据大众和小鹏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并签订了股份购买协议,大众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取得小鹏汽车交易完成后4.99%的A类普通股,并在小鹏汽车董事会获得一个观察员席位。
对于大众和小鹏来说,此番合作无疑是双赢。在小鹏汽车这边,从去年开始,小鹏汽车就已经走起了下坡路,不仅丢掉了新势力领头羊的地位,反倒和理想汽车的差距被越来越大。在大众和小鹏联手后,小鹏汽车股价一度飙升40%,美股收盘时的涨幅达到了26.7%,股价的剧烈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投资者也认为这次合作是小鹏捡到了宝,这对深陷亏损危机的小鹏汽车来说,无疑是回了一大口血。
对大众的影响就更大了,大众虽然是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最“成功”的传统汽车巨头,但也只不过是“矮子里挑高个儿”,ID.系列家族的销量成绩还不如头部新势力品牌,这对大众来说绝对是失败的。
大众转型艰难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大众引以为傲的MEB纯电平台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反而在软件层面上暴露出了很大短板,车机系统和驾驶辅助系统更是问题频出,包括但不仅限于车机黑屏、车机卡顿、无法联网、手机APP无法顺畅远程控制车辆、辅助驾驶有时失灵等,这也是所有传统车企的短板。
反观小鹏汽车,其最拿手的就是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就以小鹏G6为例,其搭载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部分城市全场景辅助驾驶。同时,小鹏G6还配备了31个传感器,包括两个激光雷达、双Orin处理芯片和508TOPS的算力,在背后还有强大的自动驾驶超算中心支持,算力高达600PFLOPS,,软件和算法所赋予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小鹏汽车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对于大众斥资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说得直白点就是小鹏在“卖软件”。按照大众和小鹏的规划,未来将联手打造2款B级纯电动汽车,在这一过程中,小鹏将提供平台和技术,大众负责工程研发、设计和制造,新车最早将在2026年问世。
中国车企“靠软件赚钱”的时代到了?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事实上,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想要电动化转型但无力开发软件的其他传统车企。
对于小鹏这样的“软件开发商”来说,与更多车企合作不仅能摊薄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实现盈利能力的改善,更能有效提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车企“靠软件赚钱”的时代或许真的要来了。
对传统车企而言,寻求与新势力合作来补齐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在汽车市场日益内卷的当下,传统车企如果想自己研发出成熟的“软件技术”,背后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最关键的是在时间成本上已经等不起。
所以,直接简单粗暴的用“拿来主义”也就成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最佳方式,试想一下,如果大众ID.系列在智能化配置上与小鹏汽车一样,外界还会说大众ID.家族不够智能吗?当大众纯电动汽车有了媲美新势力的智能化体验后,其它品牌无疑是很难招架。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对合资车进行技术反哺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软件层面有大众和小鹏汽车的例子,而在硬件层面也有比亚迪和丰田的案例,丰田bZ3在核心技术上都是采用的比亚迪技术。虽然国外汽车巨头不想承认,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已经位于世界之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写在最后:
曾经,中国汽车品牌为了寻求发展,不得不高价购买国外车企的技术及生产线,由于声微言轻,甚至还只能买到人家已经淘汰了的技术。现在,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强势崛起,外资品牌也不得不承认差距,开始引进中国车企的先进技术,正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豪华品牌BBA集体降价卖车的各种消息满天飞,远比他们推出全新的新能源车更引人关注,毕竟传统豪强放低身段来迎合中国市场,真是消费者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场景。然而,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高歌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的强势崛起势,老牌合资车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曾经躺着挣钱的日子基本上是结束了,甚至头部合资车企的主力车型,也要靠降价促销了。日系车阵营的市场轨迹
希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用这句话来形容目前的江淮汽车并不为过,在经过瑞风S3、江淮同悦等带来的美好后,如今只剩下一地鸡毛的江淮乘用车,早已是风光不再有,一次次的努力带来的结果就是铩
极越全系官降30,000果然极越01还是降价了,全系降价3万。从10月27日正式上市到11月30日晚间发布全系降价权益,一个月时间内,这款在吉利和百度簇拥之下的机器人品牌还是迎来了
日前,我们捕获了一组疑似换代AION S的路试谍照图,新车整体轮廓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但前/后大灯组的设计有着明显的改动,回旋镖式造型设计更加突出,尾灯也改用了类似的设计。新车还是
越到年底,各家车企为了冲量又有开启新一轮价格战的趋势。随着比亚迪官宣全系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也标志着年终冲刺的大幕正式拉开。当然有些车主觉得光是车企的补贴不够,别着急,各地政府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吓一跳。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单月销量能够突破30万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但比亚迪就是成功的代表之一。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比亚迪又一次实现了单月销量超过30万台
本以为方程豹豹5的油耗事件会告一段落,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正感觉这件事是没完没了了,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多方共输的结局。当然至于违不违法这件事就交给官方去处理了,咱们网友就当个吃
各位都看到各家车企公布的11月份的成绩了吧,不管以前卖的好不好的车企十一月份都是创下了新高,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魔法,毕竟上个月还没多少人买呢,这个月突然间销量就暴涨,任谁都得有疑问
【车动态】盘点今日(2023年12月5日)汽车圈,最新鲜、最好玩、最有价值的汽车新闻动态,看看今天有什么汽车大事件发生!汽车大事件一:丰田Urban SUV概念车首发,明年量产日前
携世界级抗“碰撞”硬实力 星纪元ES欲和特斯拉Model S“刚”到底
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电池技术已经成为各大车企争相攻克的领域,锂电池、半固态电池等电池类型层出不穷,作为合资车企的标杆企业,东风日产近日也在电池技术上找到了新的突破。11月17日
在当今的汽车市场上,年轻人已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在选车用车上,一方面考虑城市工作代步,另一方面则会开车在闲暇时间出门旅行,因此轻越野车型成为他们的关注焦点,集“可城可野”于一身的捷
站在2023年的末尾,汽车大厂的裁员又一次站在社会新闻热搜榜上。▲12月4日热搜中关于车企裁员的话题一度居高不下。除了车企的裁员,我留意看了一眼汽车之家的股价,截至发稿前,汽车之家
蔚来前脚刚和长安以及吉利签约换电战略协议,后脚华为余承东就表示,将在明年建设超过10万个一秒充一公里的全液冷超充桩,换电、快充谁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之前TOP君就关注到有些中国车企出现抹黑同行的拖后腿行为,没想到比亚迪高层也忍不住了,发出500万悬赏打击恶意抹黑行为。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平台上总结了不少中国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高售价引起了广泛争议。人们纷纷注意到,国产新能源汽车展台人满为患,与许多合资品牌展台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国产车价格的上涨也成为一个突出现象。
年关将近,各大车企在11月初纷纷公布“成绩单”。整体来看,整个11月,各家车企表现良好,其中一部分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另一部分距离全年目标尚远,今年很有可能不能完成全年目标。今天就
确认了!丰田、比亚迪联手打造的第二款车2025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