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项双面侧柱碰试验,这项测试主要用来检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车身安全性。结果显示,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比亚迪海豹顺利通过了挑战,CTB的技术安全性也再次得到了验证。
何为双面侧柱碰试验?
在汽车碰撞试验中,双面侧柱碰试验并不常见,其实,这项测试难度极大。相对正面碰撞,侧面柱碰的碰撞点更集中,碰撞面积更小,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切割力”,因此对底部装有电池包的新能源车型来说考验难度极大。
本次比亚迪海豹是在单次侧柱碰的基础上,模拟更极端的连环撞击工况,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测试条件极为严苛,但也极大程度上还原了新能源汽车在遭遇极端事故后的真实场景,因此这项测试更具现实意义。
比亚迪海豹顺利通过测试
本次双面侧柱碰第一次碰撞测试中,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254mm钢性柱,随后同一台车进行叠加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其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
与此同时,在乘员保护方面,碰撞结果显示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全部达到满分;在电池安全方面,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带电部分无损伤,电池包主结构基本没有变形,没有出现漏液、起火现象,整体结构稳定。

海豹CTB双面侧柱碰测试成绩
为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碰撞后的安全与稳定性,TOP Safety还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项更难的试验,将参与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后,车辆可以正常启动,安全行驶,证明碰撞后的电池包功能性一切正常。
比亚迪海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这项严苛的双面侧柱碰试验,无疑表明了其搭载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与稳定性。

测试结果发布
比亚迪CTB技术的特点
相对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既要考虑整车结构和乘员保护安全性,又要考虑整车碰撞后的电安全,这对电池与车身结构之间的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比亚迪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则通过将刀片电池包与车身刚性连接形成一个完整体,将底板(同时也是电芯上盖)-电芯-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形成高强度的整车三明治结构。这一设计既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又增加了车内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到本次碰撞测试来说,相比传统车身结构,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的海豹,其车身纵梁缩小了前机舱与乘员舱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并为力的传递提供更顺畅的路径。同时,全平底板设计,让海豹的白车身侧向传力结构更稳定、更连贯。这也表明CTB技术能很好地提升整车结构强度,确保从前到后各个撞击位置的结构安全。
写在最后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攀升,其安全性也受到用户的普遍的关注。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在体量上不断扩大市场基盘的同时,也在安全性上真正做到了让消费者放心。就比亚迪海豹而言,其长续航后驱版在C-NCAP中获得了五星成绩,综合得分率高达88.6%,此次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背后均凸显了CTB技术超高的安全性,这也是比亚迪在创新技术领域又一次较成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