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2024款小鹏G9的上市让不少人认为小鹏汽车回归了理性,它做了一些减法,包括车型数目和车辆的售价。随后,2024款小鹏P5接着上市,售价15.69万-17.49万元,这次也仅仅推出2款配置车型,Plus和Pro。
今年7和8月,小鹏P5的销量分别为980辆和1268辆,这销量显然不算好看。有意思的是,2024款小鹏P5的上市也算是精简发布,悄然就上市了。车辆看似减了车型,但是它与小鹏G9一样做到了双减,横向对比市场上的车型竞争力确实大大提升。
1、价格足够有诚意
表面上,2024款小鹏P5的价格没什么变化,事实上车辆已成功地官降8000元。新车上市时候,官方公布用户购车可享车款减免8000元或24期0息(二选一)、3000元选装基金等多项重磅购车权益,这意味着终端售价仅仅为14.89万元起。
售价不到15万元,横向对比零跑C01、AION S PLUS、比亚迪秦 PLUS等,价格竞争力无疑提升了不少。不过,车事君觉得他们在公布新车售价的时候,有些犹豫。他们并没有光明正大地宣布车辆售价14.89万元起,有些不愿意自降身价的感受。不过也有朋友认为,这是市场销售策略特意安排,通过购车减免8000元的方式进行变相降价,让用户心理觉得车辆更加划算。
不管怎么样,作为一款续航达到500km的纯电轿车,终端15万不到的价格,可以说诚意满满了。毕竟,其他续航超过500km续航的竞品,价格几乎都在16万元左右。价格这块,算是给小鹏汽车玩明白了。
2、车辆配置更为突出
2024款小鹏P5的外观与老款差异不大,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庸,圆润。虽然改变不大,但是官方新增了星际绿、新月银两款车身颜色,内饰方面也新增了灰色搭配。当然,这次车辆虽然在车型配置和价格做了双减,但是自身的优势还是做了放大处理。
例如智能化方面,新车应用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这意味着它的反应速度和流畅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也与竞争车型同台比拼,甚至把小鹏对于软件开发的优势进一步放大。Xmart OS本来就已经足够好用,操作逻辑也十分便利,如今更是能够实现全场景语音交互与控制,甚至双音区人机连续多轮对话。
另外在智能驾驶范畴,两款车型都有对应的用户需求,更高配的Pro版本标配Xavier智驾芯片,支持高速导航辅助驾驶NGP功能。当然,Plus车型则适合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但是也配置了定速巡航。
购买这类刚需车型的用户要求尤其挑剔,因此2024款小鹏P5配备了智能热管理温控系统,确保电池活性及电池效率。不过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应用最新的扶摇架构800V平台,如果小鹏能够实现低成本量产,那可就变成黑科技了。
也因为小鹏懂得取舍,2024款小鹏P5也对车辆尺寸进行了调整,长度比旧款车型增加了52mm,行李箱可用容积450L。更大的空间,更灵活的座椅,甚至全景天幕还带遮阳帘。此外,手机无线充电、3.3kW外放电功能等等对于一款纯电车来说是标配了,小鹏这回可就真得听得懂用户需要什么。
3、新车值得买吗?
从购买角度来看,刚才已经说到它价格更低了,配置也更突出了,车型减少后所针对的用户也更为明确了。
Plus版本则适合日常通勤上下班的朋友购买,毕竟它智能驾驶方面几乎没有配备,目标就是为了主打低能耗出行的群体,低成本出行的群体。Pro版本则适合想完整体验智能车的用户,终端16.69万元的价格可以说相当哇塞了,毕竟拥有高速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我们十分欣赏小鹏汽车的一个理念就是科技普惠,2024款小鹏P5横向对比其他车型来说,产品力在纯电阵营里可以说十分强了。如果你对纯电轿车有想法,不妨看看小鹏汽车自我梳理后产品和服务,或许你会对它有很大的改观。
潘展乐成为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7车主
【E汽车】智己汽车“超级增程”全球首发定档8月1日
荣威M7 DMH首发,十几万块买劳斯莱斯的同源
巴西市长竟是比亚迪前员工!
“油电之争”仍处在非常焦灼的阶段。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潘展乐成为仰望U7形象大使
紧凑型SUV市场陷入拉锯战:燃油车竟然守住了半壁江山?
亚洲杯圆满落幕!传祺向往化身女篮征程的“中国力量”一路同行
新质领航 文化交融 开放共赢 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圆满落幕
别克GL8陆尊插混谍照,纯电续航202km,还有5C超充
期待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智驾方案
大爆款又来了?全新问界M7谍照曝光!首次推出纯电版?
用一场毕业旅行,奔赴下一场山海!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潘展乐成为仰望U7形象大使
公交车白天拉客、晚上拉货,是正确的自救思路吗?
市场竞争波动,和企业之间相互的你追我赶,才是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BJ40增程销量正好,BJ40燃油又首秀惊艳,一起看!
吉利银河A7对比比亚迪秦L DM,谁才是10万级“性价王”?
【E汽车】新款吉利博越官图发布
7月21日,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高度的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