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出行公路 2258浏览 2023-11-06 IP属地: 安徽

最近,小鹏和华为两位高管因为AEB事件互撕,引起了广泛关注。日前,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随后余承东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对行业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AEB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何小鹏则继续回怼称:“我最近评价了一个行业乱象,结果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言外之意表示华为非行业内人;双方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也让这一事件的发酵成为了汽车领域的热门话题;同时,事件不仅涉及两家企业的利益,也关乎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一事件。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首先,需要了解AEB是什么。AEB全称为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即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它是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可以帮助车辆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时自动刹车,避免碰撞。以往多数车企对AEB的展示基本采用“纯正向触发”直白一点表述:就是车子冲过去看撞不撞;类似于马戏团里的金钟罩铁布衫、胸口碎大石的逻辑,看上去很牛,实则是一种假象。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另一方面,何小鹏所称的“测试假到什么程度?”这个不好说,因为目前大家所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媒体公布的所谓“优秀、良好、通过或者是未通过”这样类似的词汇,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公开数据和标准可言;更直白一点,就是通过人工将测试的假人、移动车辆或一些障碍物标记然后都录入自己的识别库中进行特殊标定,大概有那么几十种,然后让行驶中的车辆在安全车速范围内,识别到这玩意儿就立刻就刹停,所以在设定好的测试中能得到好成绩和博得眼球。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但实际上这种误触发体验感是非常差的,甚至存在更大的隐性危险,给大家分享两个例子,曾经沃尔沃的AEB就很灵敏,而北方的冬天井盖往往会冒热气,然后每到一个井盖前,车辆AEB都启动直接刹停;除此之外,沃尔沃曾经还有高管亲自上阵测试AEB,高管主动站在车前充当人肉障碍物,结果车子又没有及时刹住,你说像这样的情况危不危险?归根结底,目前普遍存在夸大宣传多于功能本身所能达到的能力。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通过这一事件,也可以看出华为和小鹏两位高层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分歧。从技术角度来看,AEB确实可以帮助车辆避免一些碰撞事故,但是这项功能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被一团烟雾、一个树枝或者路边的一个桩桶触发并紧急制动,被后车铲飞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虽说这项功能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AEB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企业在宣传AEB技术时应该更加客观、谨慎。

如何看待小鹏和华为两位高层互撕AEB事件?


其次,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华为和小鹏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知名企业,双方在技术研发和市场策略上都有自己的方向和优劣势。在这次事件中,是否会对双方利益产生影响目前还不好断言。但双方应该认识到,与友商之间多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结语: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AEB技术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性是有帮助的,但是,消费者也需要认识到AEB技术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于这项技术。同时,消费者在选择车辆时应该关注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口碑,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新能源
 
相关推荐
出行公路 9221粉丝    835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评测、原创视频作者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