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在华成立充电合资公司,奔驰宝马再牵手的背后

在华成立充电合资公司,奔驰宝马再牵手的背后

汽扯扒谈 2519浏览 2023-12-01 IP属地: 北京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车企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11月30日 ,奔驰与宝马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据了解,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明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

该合资公司的充电网络将向公众开放。按计划,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宝马集团的客户可享受专属尊享服务,如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无缝数字化充电体验。此外,该合资公司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中国客户提供可持续的豪华充电体验。

而这,也是今年11月以来,继上汽通用汽车宣布携手特斯拉中国开启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合作、华为加速充电服务、吉利与蔚来达成换电合作后,车企在新能源补能领域的又一件合作项目。

已有合资公司的案例

事实上,这并不是宝马和奔驰第一次在充电网络上进行合作。

早在2017年,宝马、戴姆勒、福特、大众四大巨头就成立了合资公司IONITY,旨在开发、建设一个大功率充电(HPC)网络,为整个欧洲的所有电动汽车提供全面支持。

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各公司的共同利益。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各车企也相继制定了电动化转型的计划,不过全球“碳中和”的目标,虽然裹挟着车企,令其不得不向着电动化转型,但却不会成为消费者必须选择电动车的理由。

尤其是充电网络并不健全,充电效率无法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的情况下,各国消费者都不太愿意购买电动汽车,不少人担心会在高速公路上耗尽电量,认为只有快速充电像在加油站加油一样方便时,才能放心购买电动车。

基于这样的理由,宝马、戴姆勒、福特、大众便在2017年,当时充电网络并不健全的社会环境下,成立了合资公司IONITY。据悉,IONITY正在 24个欧洲国家的高速公路沿线建设、运营和发展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目标是每150-200公里就有一个IONITY充电站。根据计划,到2025年,IONITY将在欧洲安装近7000个充电桩。

当然,现如今,各国的充电网络都在逐步完善,大量的第三方充电运营商快速崛起,同时电动车销量的翻倍增长,也证明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大幅提高。在此情况下,车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自建充电网络,就不再是单纯的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而是为了瞄准充电上亿的市场缺口、与特斯拉的Supercharger超级充电网络抗衡,以及通过精细化运营改善充电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增加用户黏度。

200多亿的市场缺口

以国内市场为例,虽然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795.40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252.50万台,保有量同比增长50.32%,环比增长2.58%。但与新能源车更加快速的发展趋势比起来,充电桩需求上仍存在较大缺口。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新能源车桩比2.38:1、公共车桩比7.40:1,这与工信部提出的车桩比达到1:1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充电行业仍在高速发展。有分析师预计,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2022-2025年CAGR将达到71.1%,预计2023-2025年国内充电模块市场规模分别为89亿元、148亿元、235亿元。

为此,宝马也在早早布局。据了解,截至2023年10月底,已有600家BMW授权经销商配备了充电设施,包括BMW交流充电墙盒和直流充电桩;同时,BMW公共充电网络在全国接入超过58万根充电桩,其中包括32万根直流快充桩,覆盖320多个城市。

今年,BMW超级充电站项目正式启动,大功率充电桩最高支持600千瓦充电功率,超级充电站网络向所有品牌的电动车开放。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超级充电站网络已经覆盖9大城市,预计到2023年底将建设约50个站;在私人充电领域,BMW将于明年推出新款直流智能充电墙盒,进一步完善BMW充电产品阵列和提升用户家充效率。

共享资源抵抗外来风险

只不过,单个品牌的力量毕竟有限。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了三大阵营,一是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为代表的国家队,重点打造高速快充网络;二是以特来电、星星充电为代表的第三方运营商,主要侧重于公共场合的充电设施建设,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三是以蔚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主要服务于自己的用户,在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的同时,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价值。

在这其中,特斯拉的充电网络又凭借充电效率高,覆盖面积大,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据了解,特斯拉在2012年就推出了超级充电网络,据特斯拉官网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该公司已在全球部署了2700多个充电站,拥有超过25000个超级充电桩,在北美、欧洲两大市场位居首位。消费者的选择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了特斯拉的充电网络。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为了缩短充电时间,特斯拉开始在部分繁忙的充电站限制充电时间。今年11月,又推出了“超充站拥堵费”,当车辆充至90%后,如果想要继续充电,就需要支付每分钟1美元的拥堵费。后期,如果特斯拉针对非特斯拉品牌设立其他的限制条件,对车企来说就会非常被动。于是业界就出现了一个现象,车企一边加入了特斯拉的充电网络,一边又纷纷建立自己的超充站。

奔驰与宝马在华成立合资公司的背后,其实就反映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尽管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布局充电网络,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成本高昂,技术标准不一,以及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压力都是挑战。通过合资成立充电网络公司,宝马和奔驰能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此举还可以促成技术和服务的共享,增强两大品牌在充电网络服务领域的竞争力。这种合资模式的形成,未来也可能会鼓励更多品牌之间展开类似的合作。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扯扒谈 2.2万粉丝    4348作品 关注 在这里轻松读懂汽车!
推荐作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