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宣布裁员 900 人】
12月2日,本田汽车表示,由于迅速转向电动车市场,公司将解雇中国合资企业 —— 广汽本田公司约 900 名合约工。本田发言人表示,此次裁员相当于该合资企业约 1 万 3000 名员工的 7%,本田指出,产量正在减少,因此派遣合约也随之终止,但公司未透露哪些车型的产量被削减。根据当地规定,广汽本田将对提前离职的合同工进行补偿。本田公司称,这次裁员计划,是本田汽车自 1998 年与中国广州汽车公司合资生产汽车 25 年来,第一次实施裁员。据悉,广汽本田 2023 年前 10 个月销量总计约 49 万辆,同比下降 18.5%。(IT之家)
【蔚来汽车获得独立生产资质,摆脱江淮制造】
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显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获得独立生产资质,生产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塔路 299 号,法人代表为秦力洪。蔚来汽车官方暂未公布这一消息,此前蔚来汽车使用的是江淮制造,汽车需要张贴“江淮汽车”的尾标。(IT之家)
【比亚迪高管暗批长城汽车?此前双方曾陷多轮口水战】
12月3日晚间消息,比亚迪品牌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上批评了汽车行业乱象。他表示,今年汽车行业卷技术、卷产品、卷价格、卷营销,甚至都要卷下限了。在很多场景下,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经常被花样百出的恶心和针对。在他晒出的证据中,虽然并未直接点名,但可以看到有些指向了长城汽车。此前,长城汽车与比亚迪就陷入了不少口水战。先是长城汽车公开举报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后来在比亚迪公开呼吁中国汽车在一起之际,长城汽车高管则在个人微博发文称,“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新浪科技)
【丰田欲到2026年将欧洲零排放车比例升至20%】
丰田汽车公司4日公布了欧洲业务的战略。其中提出目标称,2026年底前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车(FCV)的种类仅“丰田”品牌就要扩大至15款以上,行驶中不排放二氧化碳(CO2)等尾气的“零排放车”占总销量的比例要提升至20%以上。(财联社)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产能过剩危机将至少持续到2025年】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在全行业过剩的情况下,锂电产业显现冰火两重天:部分锂电企业的订单多,另一部分企业的订单少,装备企业受到周期性影响拉动,电池、材料企业订单尚可,但是利润不佳。根据目前招标情况,储能电芯价格持续创下新低。产能过剩危机也将至少持续到2025年。(界面新闻)
【同驭汽车完成超5亿元B轮融资】
据纪源资本官微消息,智能底盘核心部件一级供应商同驭汽车宣布完成超5亿元B轮战略融资,创造我国线控底盘创业领域的融资新纪录。深创投、纪源资本、北汽产投、星航资本、国江基金、南方产投、建信资本、轩元资本、火眼资本、名川资本、乐朴资本、国顺基金等多家知名产业资本及顶级财务投资机构对同驭汽车投资,老股东小米产投、东风资管、交银国际、武岳峰科创、劲邦资本、翊宙资本、同驰资本、若木资本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同驭汽车智能制动系列产品的持续扩产,加速线控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线控转向系统SBW、底盘域控制器CDCU等新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同驭上海总部园区建设。(纪源资本官微)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一手抓减碳 一手促固碳 “润泽湿地,循环共生”科普展山城启幕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合资公司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最近车企资产负债率成了车圈热门话题,但我看到不少人对这个指标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负债数字越大风险就会越高,但其实并不能这么简单的判断。因为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领域,前期建厂、研发投入大,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负债自然也会增加,所以车企负债率高其实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