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召开,深蓝汽车CEO邓承浩的一番主题演讲引发了车圈热议。他表示整个汽车行业由于油电之争,很多产品的价格远远偏离价值,个人感觉卖出了白菜的价格。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邓承浩所说便是当下新能源车市的现实状况,一大波车型此刻就是在无奈地卖“白菜价”。比如说插混A级车销冠秦PLUS DM-i门槛拉低到8.98万元,见状不妙的竞品五菱星光直接整出个8.88万元,B级插混轿车荣威D7 DMH直接把门槛拉低到10.98万元起,可谓一个比一个夸张。
用不少业内人士的话说,这还只是开始,到明年我们或许会见证更多的“白菜价”新能源车型诞生,插混A级车卖六、七万多起步一点也不要夸张,因为这似乎是即将要发生的事情。
据金融界等多家财经媒体报道,自7月份以来,碳酸锂期货的价格已经从24.6万元/吨下跌到不足10万元/吨,跌幅近60%,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
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是制作磷酸铁锂电池、中低镍三元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等的锂原料。回想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那一波涨价潮,就是因为当时碳酸锂的价格最高达到了60万元/吨,导致车企叫苦不迭,比如特斯拉8天涨价3次,个别车型累计涨幅超过3万元。
如今,碳酸锂的价格暴跌近60%,也为现在的新能源车市“价格战”打响提供了可能。咱们以75kWh的电池包来算一笔账,当碳酸锂价格从24.6万元/吨下跌到9万元每吨,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减少约6200元成本,三元锂电池则为7100多元。对于一些走量车型来说,成本会降低的更多。
看到这或许不少小伙伴会疑惑了,为什么碳酸锂价格会跌的这么快?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说到底还是因为产量比用量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供需失衡,造成了产能过剩。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提供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国内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产量为611.0GWh,同比增长幅度为41.8%,然而同时期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却仅有294.9GWh,虽然同比增长幅度也达到了31.5%,但相比之下缺口却有316.1GWh。据一些行业人士爆料,目前成品电池的库存量至少需要8个月才能完全消化完。
如此一来,长期以往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新能源汽车中上游产业链价格暴跌,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进而卖“白菜价”的新能源汽车频出江湖,导致“价格战”杀的此起彼伏,最后造成了广大新能源车企赔钱卖车的残酷现实,不盈利成为悬在广大新能源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今年7月6日举行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谈到了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其表示使目前环境充满挑战,大众汽车集团仍致力于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不会为了实现短期的交付量增长而参与不健康的市场竞争。
的确,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过度的投资以及无序的竞争,这俨然不利于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下一步如何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位行业从业者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全球车企财报透视:数据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合资公司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