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没有悬念,汽车股连续第三周下跌;年关临近,能否翻盘?
· 乘用车、经销商、零部件和商用车集体下跌,跌幅分别为3.33%、4.22%、4.49%和4.59%。
本来还能给汽车股打气的华为汽车概念,上周偃旗息鼓。9个涨停后,东安动力被打回原形。不过,随着国家再度放出氢能利好消息,部分相关汽车股蠢蠢欲动。
2023年第49周,《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81只汽车股继续走弱,一周平均股价跌幅扩大至2.83%,总市值再缩水600亿左右。
其中,上涨的个股仅15只,占比不足两成;正通汽车和宇通客车持平,余下64只个股普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赣锋锂业A股、天齐锂业H股和雅化集团也表现相对较强,跻身榜单前六。
跌幅方面,五菱汽车下跌16%垫底;金龙汽车、一汽富维和美东汽车,跌幅超过11%;其余个股,跌幅在10%以内。
以下,《汽车K线》将统计在册的股票分为五大板块,逐一进行分析。
01 乘用车 蔚来“略高一筹”,华为概念股遇冷
具体来看,蔚来美股和H股分别上涨3.22%和2.39%,比亚迪H股和A股各上涨2.33%和0.76%,赛力斯上涨2.08%,已是该板块全部上涨的个股。
蔚来近期回暖,与其获得独立汽车生产资质,以及三季度业绩“好转”有关。
根据江淮汽车公告,旗下资产一包(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存货、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和三包(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构筑物和设备)被蔚来汽车收入麾下,作价31.58亿元。
12月5日,蔚来披露三季报,交付量、营业收入同比都有所增长,但净亏损也同步扩大。
这或许也能一定程度解释,蔚来虽不断有利好,包括之前就换电业务与长安、吉利牵手,裁员降本,涨幅却相对有限。长期来看,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蔚来,还是令人担忧。
相较之下,比亚迪虽然股价表现不及蔚来,但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遥遥领先,已是不争的事实,11月比亚迪交付30万辆,年累计交付268万辆。
因华为联合长安和江淮而被冷落的赛力斯,也有好消息。11月,赛力斯交付2.38万辆,同比翻倍;其中AITO问界系列共交付新车1.88万辆,AITO问界新M7交付新车1.52万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
据官方披露,ATIO问界新M7自9月12日上市以来,两个半月累计大定突破10万,AITO问界M9预订数量已经突破3.3万辆,可谓未发先火。
跌幅方面,海马汽车下跌8.49%垫底。消息面上,海马汽车11月销售汽车2001辆,同比减少22.77%;11个月累计销售2.22万辆,同比减少0.16%。
理想汽车和长城汽车两家港股上市公司跌幅均超过7%,跌幅居前。长安汽车和江淮汽车各收跌4.38%和3.36%。
整体而言,华为汽车概念的热度被时间冲淡,乘用车板块表现归于平静。
02 经销商 “稳”即是赢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美东汽车,本期再次领跌,跌幅为11.93%。
其实整体来看,该板块个股跌幅从不足1%到接近12%,已折射出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的严峻形势。
汽车市场进入年末冲刺阶段,不少汽车厂家宣布降价促销,价格战已然打响;同时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11月再次突破了60%的高点。
年关将近,奋力一搏,不退步也许就已经值得庆幸。
03 新能源&智能化 “白色石油”大跌,锂业双雄走高
12月4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跌破10万元大关;现货价格方面,上海钢联同日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每吨下跌2000元,均价报12.95万元/吨,也连续创下年内新低。
有机构表示,短期来看,部分前期减产的锂盐企业开始恢复生产,叠加智利进口量大增,碳酸锂需求较为平淡,价格或加速探底。
面对“白色石油”大跌,赣锋锂业表示将灵活调整产能规划。
12月6日赣锋锂业A股获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1.81亿,共有11个北向席位净买入,其中摩根斯坦利净流入1.33亿。
同日,天齐锂业获融资买入9.81亿元,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融资客在加大融资买入。
最近的氢能源成为热词,作为燃料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的亿华通却意外“爆冷”了?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氢能的未来前景受到广泛关注,会议期间还发布了《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京津冀氢能高速场景发布及启动仪式也在大会期间举办。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围绕京津冀高速区域氢能综合应用场景,打造绿色氢能应用示范标杆。
亿华通在近日的投资者问答中表示,公司股价受到市场环境、宏观政策、企业基本面等多种因素影响。截至12月8日收盘,该股报收49元/股,股价逼近52周低点(47元/股),令人匪夷所思。
04 零部件 止步10连板,妖股“失灵”?
之所以称为“妖股”,是因为东安动力创造了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的奇迹,放眼近几年的汽车股市,牛股“舍我其谁”?投资者的疯狂想象确实“法力无边”。
不过12月6日,东安动力来了个“天地板”。在此背景下,还能保住周度上涨已属难得。
跌幅方面,一汽富维下跌11.94%垫底,精锻科技下跌7.2%排在倒数第二,另外宁波华翔、玲珑轮胎两家企业的跌幅,均超过6%。
其中一汽富维这两周的表现有点儿像“过山车”。华为向一汽集团抛出的橄榄枝,让一汽富维和一汽解放“平地起跳”,而后又迅速回落。
05 商用车 汉马科技“一骑绝尘”,五菱汽车刷新低
具体来看,汉马科技周内实现两次涨停,直接助推了股价走高。截至8日收盘,该股报7.28元/股。
消息面上,12月5日,汉马科技新增“氢能源”概念。汉马科技在投资者问答中表示,目前已有氢燃料车型产品进入国家工信部公告目录,但尚未形成批量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汉马科技销售中重卡858辆,同比上涨153.1%;1-11月累计销售6955辆,同比上涨33.11%。其中,醇氢动力系统11月销售361套,年累计销售2580套,同比均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提速关键期。1-11月,我国累计生产燃料电池汽车5261辆,同比增长35%。在技术方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到每千瓦3000元,比2020年降低80%。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市场规模扩大,氢能商用车市场,未来可期。
跌幅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五菱汽车,大跌16%,且8日收盘价刷新52周最低0.42港元/股。
五菱汽车最近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一纸律师函和道歉视频火爆网络,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还是研究研究怎样重回销量“快车道”!
END Views of AutosKline
俗话说,人生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
连续几周表现平平的汽车股中,也时不时出现“黑马”,但路遥才能知马力,真正的牛股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