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展对于新能源车企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狂欢的盛宴,也是一个增加自身知名度以及了解对手实力的好机会,原定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举办的上海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可以说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了,但是近期网络上却有消息称,因为行业不好,部分车企倒闭,车展将会被延期至2020年8月7日至9日举行,"断奶"的新能源车企现在这么惨了吗?
车展确实延期,车企倒闭"无中生有"
上海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由中欧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联合会等主办,据车展相关人士称,新能源车展延期举行的消息确实是真的,但是原因就不是爆料的那样了。
展会承办方称,受展会时间与其他会议冲突、车企预算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主办方决定将展会延期举行,该决定也是与主要参展车企协商一致的结果。
而且,这一次的展会实际上涵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参展企业远不止60余家,"30多家已经倒闭"的说法更是"无中生有"。他还强调,主要参展车企已经交付了一定数额的定金,已经确定明年将会参展,另外,为了提升展会效果,明年的展会规模将扩大一倍,主要涉及的细分领域是汽车内饰和智能座舱。
形势未明,勒紧裤腰过寒冬
对于现在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自从新能源补贴退坡过后日子就变得更加的艰难了,而且随着九月份的数据公布以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依旧没有任何起色,甚至还下降了33.4%,9月总共才销售6.5万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一片惨淡,不少新能源车企甚至出现了经济上的困难。
业内专家表示,2019年可能成为不少造车新势力"生死之年"。产品力不足,短期无法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如果无法继续获得资本及政策的支持,面临的生存危机非常大!
居于造成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的蔚来,2019年9月24日公布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显示,二季度蔚来汽车营收为15.08亿元(约合2.06亿美元),环比下滑7.5%;净亏损32.85亿元,相比第一季度的26.23亿元亏损进一步加剧。汽车交付量从一季度的3989辆减少至3553辆。
因此新能源车企们为了减少额外的开支,不得不暂缓新能源车展的计划,将自身为数不多的资金用在提升销量上,勒紧裤腰度过寒冬,不然就很有可能活不过今年,车展推迟也是无奈之举。
新一轮补贴来袭,新能源能否回暖?
此前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组织针对2020年后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否则很可能会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40%左右的断崖式下滑",而目前的形势也确实如此。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超20万辆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涉及补贴资金220.27亿元。其中宇通汽车、比亚迪和中通汽车三家将获得的补贴最多,分别为45.9亿元、34.61亿元和11.2亿元。而造车新势力中销量较好的威马、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却没能分到一杯羹,可以说他们的处境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补贴而得到改善。
不过蔚来一直都在积极的推进融资进展,近日就有消息传出蔚来正在与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洽谈一笔超50亿元的融资意向,虽然还未被证实,但也让我们看到造车新势力自救的决心,融资也许就是它们最好的出路。
小编语
虽然新能源车展的延期会影响到目前的新能源车企们的形象,但是在这极寒的新能源车市中,目前还是应该尽量的保存实力,勒紧裤腰度过寒冬才是目前新能源车企们应该操心的事情。而目前市场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也开始逐渐改观了,相信在新能源车展过后,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新能源车企们的实力与进步。那么你在选车的时候会考虑新能源汽车吗?还是依旧选择燃油车?
无论是小米汽车还是小米科技创始人&CEO雷军,在今年都经历风评“过山车”般转变。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全球化布局又一里程碑
1-4月,比亚迪汽车荣膺销量冠军 以硬核技术续写销量传奇
最近,“9”字辈里又多了一款大型SUV——深蓝S09,上市3天大定累计销量为3750辆。
1-4月,比亚迪汽车荣膺销量冠军 以硬核技术续写销量传奇
未来,比亚迪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携手各品牌,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哪些车企许下承诺又反悔了
比亚迪闪耀戛纳国际电影节,诠释中国汽车品牌全球魅力
试驾沃尔沃XC60 T8:西装暴徒的温柔陷阱
比亚迪闪耀戛纳国际电影节,诠释中国汽车品牌全球魅力
未来,比亚迪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基石,持续引领全球绿色出行的发展与变革。
在时光的深邃褶皱里,猛士 917 宛如一颗强劲跳动的丝路心脏,奏响着震撼西域的征服之歌。
1-4月,比亚迪汽车荣膺销量冠军 以硬核技术续写销量传奇
请准备接收律师函
公务汽车将优先选用国产新能源汽车,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意义很大!
一季度业绩承压,德系豪华车三巨头迷失中国
一汽奥迪,逆势也敢扩张?
1-4月,比亚迪汽车荣膺销量冠军 以硬核技术续写销量传奇
耐驰漆面保护膜:年轻人的超值护驾神器
品牌价值同比飙升43.6%,比亚迪荣登2025凯度BrandZ全球汽车品牌榜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