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赢麻了」。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六席,市场份额超过60%。
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全年市场渗透率已达35.7%。
如今国内新能源车的繁华景象,不是大风刮来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这是得益于「我国储能电池技术和产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锂离子电池不是终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到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不能只停留在“赢麻了”的思维上,新的挑战已然来临。
01
全方位吊打
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时间,最早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只是后来随着2000年初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创新、大规模商用,行业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关注度有所减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一轮电池创新周期也许就在2030年开启。
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是固态电解质,当中主要分为了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的三大路线。
其中,硫化物被认为是最佳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它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轻松达到三元锂电池的3倍。
欧阳明高指出,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代表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发展迅猛,推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了新一轮热潮。
全行业将“下一代电池”的希望寄予在了固态电池,甚至认为这是液态锂电池的终结者,这主要得益于固态电池的「完美」属性。
首先,是高安全性。
当下各家在发布新能源车的时候,都会强调自家电池的安全卖点,这实际也反应出了液态电池天生的「不安全」属性。
液态电池在正负极流动产生电能的过程中,「热失控」一直是个重点关注难题。
反之全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由于没有液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大幅减少,热稳定性要远超液态电池。
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可以保持到300℃,至于液态电解质达到100℃就会蒸发,前者轻松增加了200°C的安全空间。
其次,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也要超过液态电池,理论上限能达到500Wh/kg。
对于液态电池来说,提高能量密度和保证高安全性是个两难的命题。
现时业内主要做法,是在三元锂电池当中提高镍的比例,于是有了电池正极镍钴锰的含量比例为8:1:1的“811电池”。
只是过去国内也曾出现过811电池的自燃案例,以及搭载该类电池的车型在碰撞后快速起火,并未让用户感到完全安心。
相较来说,全固态电池在保证安全特性之下,由于无需隔膜与电解液,使得电芯里可供储能的空间加大了,由此也能得到更高的能量密度。
提高能量密度,意味着续航能力的提升。
更甚的是,全固态电池的续航能力基本不会因为温度变化而有所打折。
现在每到冬天,新能源车的续航问题常被诟病,这点是与液态电池的锂离子电导率和温度直接相关。
液态锂电子电池在低温下,电解液变得粘稠,电池中的内阻增加,导致锂离子的运动速度变慢,从而影响了电池性能表现。
不过,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在-30℃和100℃的范围内都不会凝固和气化,电池性能始终稳定,这样的温度适应范围足以覆盖了人类的生存圈子。
电车冬天续航打折,将在固态电池身上成为历史。
再者,液态电池的离子传导模式需要经过溶剂化、脱溶剂化等流程,充电功率因此受到了限制。
如果一味追求高充电功率,液态电池还会出现“析锂”现象,给电池造成损害。
反之全固态电池不用担心这一特性,充电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
像去年丰田就说到,它的全固态电池能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
不怕冷、续航高、充电快、更安全,固态电池可谓全方位吊打液态电池。
然而「好」都是有代价的,至今没有厂商能将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这实际已反应了难度之高。
02
难量产,真的难
早在2017年,丰田就说过计划于2020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
2019年,丰田改口称固态电池将在2020年亮相,2025年量产。
2020年8月,搭载全固态电池的丰田电动车开始行驶实验。
然而测试发现,丰田的全固态电池寿命非常短,据悉充放电800次就要报废,反观时下的动力电池则可以充放电超3000次以上。
2023年6月,丰田宣布已克服全固态电池的耐久性问题,计划将在2027年开始量产。
不过丰田没有具体说明是如何克服,该说法也因此备受质疑。
宁德时代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在谈到固态电池时就表示,宁德时代深耕10多年,仍然认为难以形成有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就像前几年行业在喊的石墨烯电池,某些技术仍然未见真正落地。」
全固态电池量产难的原因,离不开“贵”和“难”这两大要素。
前两年碳酸锂价格的飞涨备受关注,而作为固态电池原材料的硫化锂售价,就是跟前者的水平相当。
同时,由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
因此,全固态电池给生产环境与原材料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量产增加了难度。
韩国新能源研究机构SNE报告指出,即便到了量产阶段,全固态电池的成本至少也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经济性不高,这始终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大瓶颈。
尽管全固态电池难以量产,但大家还是在开足马力往前赶。
此前本田宣布,计划在2024年启用全固态电池的示范生产线,将用于2020年代后半期推出的车型。
宝马计划2025年开始全固体电池车的公路测试,2030年前为量产车配备固态电池。
广汽集团提出,2026年将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装车搭载。
日产则是计划到2028财年,推出搭载独创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
……
总的来说,大家都在朝着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突破而努力。
欧阳明高认为,即便届时全固态电池只达到1%的市场份额,也是具备了突破性意义。
而在此1%的市场突破实现之前,现时各家都开始将目光放在折中路线上——半固态电池。
03
是折中,也是终极?
全行业都清楚,全固态电池的经济性不高。
因此,与其去着力攻破难题,倒不如先放低预期,转而考虑“共存和兼容”的问题。
半固态电池,是液态锂离子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的折中方案。
电芯当中既有固态电解质,又有液态电解质,其中电解液的含量占比为5~10%。
从产业端来说,半固态电池能兼容到现有工艺、设备及材料,有快速落地的可能。
像卫蓝新能源就曾提及,半固态电池可以尽可能借用现有液态电池的装备和工艺,其中仅有10%-20%的工艺设备要求不同。
得益于此,电池厂商纷纷加快了半固态电池的生产步伐。
孚能科技表示,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顺利量产,搭载在大运集团的远航Y6上。
赣锋锂业则是在2021年,跟东风合作开发了50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东风风神E70。
而最为人熟知的,是卫蓝新能源为蔚来ET7提供的150kWh、电芯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
2021年1月,蔚来发布150kWh半固态电池,而在跳票两年多以后,终于将该电池的应用提上了日程。
早前李斌亲测150kWh电池包的续航水平,在走过1044公里以后,系统显示剩余电量3%、平均百公里能耗13.2kWh,预计仍可行驶超30公里。
蔚来表示,争取在今年一季度将150kWh电池开放给用户,但最终保有量并不多。
卫蓝新能源曾在去年表示,该150kWh电池的年量产目标是1000个。
其中作为大规模量产的拦路虎,还是在于「成本」。
此前蔚来就曾提及,这块150kWh半固态电池的成本,与一辆蔚来ET5的售价相当。
一款价值30万的半固态电池,其商品化之路注定将走得曲折。
蔚来表示,这款150kWh半固态电池「只租不卖」。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智己宣布,今年上半年将量产首款半固态电池车型。
结合过去官方提到,将推出的智己L6最高续航突破1000km,不难推断该车将提供半固态电池的搭配。
相较之蔚来只租不卖的做法,智己L6将如何定价该配置版本,这有望成为全行业的风向标。
固态电池带给了大家强大性能的期许,但也多少叫人“绝望”。
半固态电池已是这样贵了,全固态电池则更加难以想象。
况且,半固态电池已能取得超1000公里的续航表现,全固态电池能给到的实际感知提升亦将有限。
如果全固态电池的应用价值不大,那么转向对燃料电池的研发,也许才更加值得。
于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半固态电池或是动力电池领域的终级路线。
半固态电池这个选择,看似「折中」,大概也是「终极」。
从理论阶段到实验室,接着到产品、再到商品,这是新技术完成商品化的必经之路。
在10年以前,纯电动车的售价还是高不可攀,但10年以后,已经出现了较之燃油车更划算的定价现状。
半固态电池此时的「贵」,也需要时间去把成本和售价攻克下来。
站在国家层面来说,续航里程够不够、投入产出比高不高、商品化所需要时间长不长,这都不是核心问题。
最核心的是,谁掌握了电池,谁就拥有了新能源车市场。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半固态电池能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商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线我们还将坚定走下去。
中国是灵感之地,奔驰要更中国也要更奔驰。
当你一进入上海车展4.1展馆,远远就能看到醒目的奔驰星徽车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型车展,梅赛德斯-奔驰展台都是必须要打卡的展台之一。这是奔驰作为豪华品牌引领者的独特魅力,更是奔驰每次展现让人惊叹的新车型和新技术的专属期待。
途虎养车2025加盟商大会:工场店突破7000家持续领跑行业
“太空机甲/星际旅行”走向海外 “捷途狂飙”成为闪亮名片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奇瑞集团全球品牌阵营联袂亮相4.1号馆,海陆空代表性技术展品悉数登场,还有5000外宾齐聚展台,看点十足。 奇瑞品牌携16款重磅车型参展,全新QQ以“高质空间、高智安全、高能关怀”三大领先技术切入A0级电动市场,定义小车高......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魏牌发布会盛大开幕,魏牌以为用户而改变为核心主题,携焕新车色的全新蓝山、包含福祉版在内的全新高山等重磅车型以及多项智能化技术集中亮相,并在车展现场打造咖啡馆,场景化展示魏牌所带来的品质生活。
双星闪耀上海车展,上汽奥迪全面开启品牌升级
4 月 23 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作为汽车座舱电子产品的全球领导者,伟世通携一系列前沿技术及最新产品耀目登场,全方位展示其在推动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变革中的硬核实力,为行业描绘未来出行新图景。
【乐阳频道】上汽奥迪与大众双雄亮相上海车展
以智能重塑越野,捷途纵横携豪华越野天团登陆上海车展
在2025上海车展上,布雷博展示了其极具革新意义的Greentell套件。上海车展是久负盛誉的国际车展,展示汽车行业的最新创新成果。
在以灯光、秀场和新车“刷脸”为主旋律的上海车展,上汽大众干了一件“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的事:他们没有堆新车,也没请明星站台,而是把“品质实验室” 整体搬进了3号馆展台。
直击2025上海车展:长安汽车经典车型焕新新蓝鲸500Bar,领先合资一年!
荣威品牌焕新 以用户之声重塑国民车价值标杆
开启皮卡新能源元年!真新能源皮卡山海炮Hi4-T全球预售22.88万元起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隆重启幕。以“众进向新”为名,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携前瞻的技术成果、强大的商品阵容以及全新的品牌面貌,实力亮相5.1号馆。由一汽-大众打造的大众品牌全球首款CMP平台概念车ID.AURA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全面焕新的6座/7座家庭旗舰SUV全新揽境也......
2025年4月23日—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在以“Essence in Motion”为主题庆祝成立75周年之际,安通林携未来出行创新技术与产品隆重亮相,向全球展现了其作为汽车内饰引领者的最新技术与创新基因。
让每个家庭的出行走得更稳!更远!哈弗品牌开启新能源四驱时代
受益人工智能推动的算力产业链急速扩张,光模块概念股在2024年收获了良好成绩。
五一假期倒计时!当朋友圈被景点人潮刷屏时,上海市民早已解锁假日新姿势——4月23日至5月5日,澳康达世界名车展,12万㎡展厅、千台豪车、沉浸式打卡体验,为家庭出游、车迷探秘、潮流青年、市民朋友提供一站式假日购车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