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路咖汽车 4327浏览 2024-05-22 IP属地: 北京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汽车行业,最怕自嗨,毕竟遥遥领先,都自我发现停下不喊了。

降价4.1亿港元,面积5171平方英尺,随着许家印在香港的豪宅以4.7亿港元接近半价售出,关于他个人的故事将陆续接近尾声。售楼还债,但鲜有讨论,许家印三个字已经不太能激起流量的水花。而在一年之前,还是一个许老板打职工篮球赛狂砍33分,1分之差绝杀对方,被人津津乐道差异饭后的时代。

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后,总容易被环绕,迎接各种内部赞赏。

许家印在篮球赛上投篮一次不进,总会有人抢下篮板,让他再投2、3、4、5次,直到投中。如果企业不出什么问题,最终的故事流程就是,公司内部很爽,外界的关注度低。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而如今摆在小鹏汽车面前的,也是50%的相同局面。来自全国的汽车、科技媒体在听过1小时的发布会后,小鹏只在发布会刚结束后登上了热榜,随后的一天里再无更多发酵。2023年上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仅仅1年时间之隔,业界对终于推送了AI代驾功能的小鹏,甚至都很少有人愿意去提及,这套系统和华为ADS2.0之间孰优孰劣,曾经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处于No.1的企业,和许家印一起不能再担任流量的风口。

大型OTA宣讲会,选择一切对内

“为什么要在这天,在这么偏的地方,办一场发布会,感觉很雷。”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当天,媒体之间并不乏这样的互问,不过鉴于小鹏汽车一直比较年轻,比如它的科技日就选在每年1024程序员节。年长一些的人根本get不到,年轻人则会觉得很有梗。

至于AIDAY为什么选在520,是两个梗,浅一点的是拼音AI是爱,深一点的则是何小鹏本人多次提及“感谢用户”的示爱。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这一场发布会,整体的出发点是让小鹏自己的车主嗨起来、爽起来,并向外界传达,成为小鹏车主会非常爽,智能会不断的更新和突破。何小鹏再次立下2个Flag,一个是2025年推出L4类功能,遐想空间是小鹏的车能在某些有地图的场景下实现一般情况下,无需人类干预的自动驾驶,并且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完成出海。没有明说,但多数人都懂的两句潜台词是,新法规出炉前,还是驾驶员的责任,后者则是按计划推进在德国等欧洲市场的XNGP功能落地。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另一个则是整场发布会开篇最重要的小结,小鹏的OTA速度会以月为单位,每季度带来一次车内功能相对颠覆的大升级。随后,小鹏开始输出发布会重点,驾舱融合的AI天玑上车,小鹏X9/G9/P7i/G6共4辆新一轮车型520当晚进行推送,今年6月后的第三季度开始对让小鹏支棱起来的老车小鹏P7(参数|询价)进行公测,2025年开始对入门级的3款车进行公测。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更新的内容不复杂,一是车机注入大模型后,使用更接近人类自然聊天的交互方式,不用再喊“你好,小P”,而是直接叫名字,说需求,比如“小P,我腰疼”,座椅的腰脱就会进行调节等等。技术角度上看,和业内现有装备了大模型的智能座舱对比,小鹏确实进化了一些,理想的GPT更多还是字典属性为主,比如可以询问车的某项功能该怎么用。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自然语义的理解,一直是小鹏深耕的板块,所以做到这种小优的高位也不足为奇。不过,如果从销量榜单上看,不论是座舱拉胯的特斯拉还是中国之光的比亚迪和华为赋能的品牌,座舱没有护城河,并不影响大卖。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二是,智能驾驶和驾驶方面,去年埋下Flag的AI代驾正式上线,可以一次记录10条,100公里/条的路线。这基本等同于停车场记忆泊车的MAX复杂路况版本,车辆学习人类驾驶员的路线、风格和习惯之后,就能在熟悉的路线上进行代驾,且越开越顺。于是,AI代驾再加上XNGP主动领航辅助,就基本上可以应对小鹏车主除了去陌生小地方旅行之外的几乎全部日常使用场景。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以及,AI泊车,人可以在接近停车位后在车上选择泊车模式,然后下车,车辆自动停进车位。还有,AEB的能力上限进一步提升,比如80km/h刹停。再比如,针对新手司机的实用功能,车辆转弯时显示车侧画面,以及对哨兵模式的优化。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整场发布会的最终主题就是一个,让车主们感觉到,小鹏这家品牌的实力,并对未来抱有期待。不过复盘来看,这也是从2019年造车至今“期货逻辑”不变的写照,何小鹏还是选择的“头铁”模式,对用户宣讲智能,不断OTA升级确实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小鹏的销量在逐步走低时,它并未像蔚来、理想、问界、极氪那样,清晰的留给外界一个清晰的可认知标签。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智能,从前是小鹏的标签,但如今却更多是对内的自嗨。另外,达成这一切的,在整场发布会里,何小鹏交代了一次原因,因为自己的投入更大,算力更大,所以进行模拟和学习的数据也是更多。

攘外必先安内,小鹏大体的逻辑

“总不能指望,车主们一个劲的出去跟别人说,自己的小鹏好、小鹏好,来拉升销量吧?”这是摆在这家企业面前,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但,没人能给出预期的乐观改变答案,因为缺乏小鹏发生实质性改变的现实依据。且,小鹏的做事风格中,长期以来有着“不可预测”这个关键词。

从2020年,再到眼前的财报,以及最新传闻的OPPO营销高管空降成为小鹏副总裁。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2020年北京车展,何小鹏首次接受公开采访,在路咖汽车的直播间里,他立下的Flag是,几年时间内,做到中国自营超充第一。小鹏的入市落点很清晰,就是深度对标特斯拉的各种亮点,拿下特斯拉的客户。之后,是快速的扩张,然后又是食言。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例如,最初购买小鹏汽车的首任车主,有每年3000度的免费充电额度对标特斯拉,之后2021年7月,小鹏官宣从8月1日开始,免费充电从3000度调整至1000度,之后时间过去不到1年,小鹏则是直接砍掉了全部的免费充电政策。且,就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小鹏的中国自营超充第一目标,也不再提及。

且,不止是充电方面风格如此,其自身的最强点,智能化,也是一再失约。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最初,NGP落地时,如果提车后加装,价格为3.6万元,在订车时直接选择,价格为2万元。但这一切,在2022年5月开始戛然而止,随着NGP成为免费标配项,本意是吸引外在销量,但却是销量急转直下,从7月开始,单月销量跌入1万台内,最低点只有5000台水平。以及,作为第一款大规模量产销售带有激光雷达的车型,小鹏P5(参数|询价)的车主也迟迟没有等到相关的履约,OTA长期被搁置。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那之后,小鹏开始自救,企业内部人员换血、王凤英加入,但每每在回暖的关键时刻,却又会迎来新的变数。先是小鹏G6发布,订单快速破2.5万,多城市锁单超70%。但,紧随其后的是产能不足,即便何小鹏官宣自己进场打螺丝,也没能阻碍随之而来的退订潮。眼前的绝对主力小鹏X9也是一样,营销上是订单爆棚,4个月销量破1万,其中1月2478台,2月不足1500台,3月3946台,4月1959台。而这已经是小鹏汽车的销量和利润王者车型。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车越卖越便宜,越降价越难卖,这些对于小鹏来说,都不算致命。最致命的是,当多次承诺会爆款却最终黯然折戟之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还能留下多少。在最新一期的2024第一季度财报中,小鹏汽车的销量为21821辆,只比2023年12月多1600余台,比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19.8%。净亏损13.7亿元,毛利率不再是造车就赔钱的负数,比2023年同期少亏了9.7亿元。

进入2024年,小鹏的最亮眼部分,如今已无关于自己造车卖车,虽然车卖的一般,但总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62.3%。主要的增长点来自于,对外输出智能技术,也就是和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这一金额,还会继续今年的其他几份财报里陆续体现出来,大众在智能上的合作,资金在陆续到位的过程中。财报说完,还关于高管和管理。之前OPPO的营销负责人,带有华为背书的于涛,被传即将加盟小鹏任营销副总裁,向王凤英进行汇报。王凤英和数码圈并没有什么交集,所以为何搭建这样的销售团队结构,很显然与她无关。鉴于之前何小鹏已经基本将营销、生产、管理等放权给了王凤英,空降这样的新高管,颇有深意。而这条消息,也已经在小鹏汽车内部流传了一段时间,远比最近的爆料更长。

避开华为,出售技术,会是个好的选择么?

“在国内避开华为,去华为去不了的国外市场,供应技术,这才是小鹏汽车的生路。”

近1年来,在小鹏汽车的销量始终无法跟主流第一梯队后,业界越来越多其他高管和老板,以及从小鹏汽车离开的员工,其表述的结论其实都是类似的。

当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发力越来越猛烈,小鹏的XNGP已不再是代表中国车企挑战特斯拉FSD的领军人物,而是华为的ADS,尤其是今年要登陆市场的乾崑ADS3.0。以此次小鹏推送端到端的AI代驾为例,它能通过学习用户的驾驶路线、驾驶习惯,后续进行主动的辅助驾驶,类似于代驾,但发生事故责任还是在驾驶员。

销量下滑不怪华为,小鹏最好的结局是被德国大众收购?


小鹏新一轮的端到端技术落地,主要是XNGP跑不了的复杂路段,由AI代驾进行满足。但问题是,其推出的新技术,功能刚刚和华为ADS2.0的能力打平。在不少的实测中,负责路口小鹏需要人工接管,但华为能通过地图底层数据,让车辆选择靠左行驶之后,再汇入路口。

“小鹏在2026年之后,就结束了。”

这是上汽大众高管今年北京车展前,正式沟通会结束后,当着十多个媒体直接说出的话。在很多车企高管看来,当大众基本掌握了小鹏目前提供的智能化核心关键技术之后,后续小鹏的可依赖性将越来越低。

“小鹏,到底有没有护城河,如果有,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谈及性价比,哪吒、零跑的优势足够明显。如果谈及智能,华为的领先不言而喻。如果谈及高端,蔚来、理想还能把均价保持在30万元以上,但随着小鹏G9的冲高失败,承载它更多销量的车型,已经陆续进入了22万元内。

当然,现在最新的动态里,何小鹏2024年的聚力一搏放在了MONA身上。且,又和之前所说的,变化明显。从一个品牌,变成了一个系列,可能意味着随着销量增长不达预期,不会单独建设销售渠道,也不用扩招人员,组建新的团队。

何小鹏强调MONA系列是极其年轻,高度智能的产品。但问题是,摆在它面前的首先有着这个价位要智能就给不了其他更多配置的成本悖论,还有着何小鹏想凭一己之力颠覆市场现状,30万元以上高阶智驾渗透率超30%,20万元内高阶智驾渗透率只是个位数的局面。

写在最后:

当前的何小鹏,其实还是把命押在了滴滴身上。在2024年目前的新产品计划里,F57的出场,并没有激起太多的关注和讨论。而SUV能不能打得过奇瑞+华为的智界,偏高端家用的SUV能不能打的过接下来华为+赛力斯的问界M8,20-30万元间,能不能打得过华为+长安合资赋能、更便宜的阿维塔新车,这显然在业界不需要过多的讨论。

至于20万元内,它想卷的过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看看最新投放的插混中型新能源SUV已经卷到了12万元内起售,小鹏最好还是考虑一下,转型为技术供应商的可能性,那样生路更大。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2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宇尘说车 关注
汽车市场新闻资讯,新车发布会现场报道,新车测评,自驾旅行
引擎圈 关注
引擎圈,爱车人的小圈子1
U汽车 关注
吉尼文化旗下U汽车平台以汽车为纽带和载体,传播人、车、生活。
车市洞察 关注
新车爆料、车型解析、评测导购、用车心得...
车云网 关注
专注智能驾驶、车联网、后市场好多年
车漫部落 关注
有趣、有料、车大炮,是车迷就关注我!
带锤看车 关注
买车不知啥底价? 二瓶帮你探虚实!! 砍车群:dckc2018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