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中国汽车“第一案”尘埃落定,6.4亿赔偿给其他“小偷”企业

中国汽车“第一案”尘埃落定,6.4亿赔偿给其他“小偷”企业

汽车生活官号 2754浏览 2024-06-20 IP属地: 四川

历时6年,吉利主张的威马知识产权侵权案终于尘埃落定。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就像网友所说:也许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在汽车生活的印象中,这应该算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案”,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处罚力度都是空前的,可以预见的是,在目前竞争极其激烈的态势下,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如果不讲规则不讲法制精神,这类法律纠纷还会发生。

中国汽车“第一案”尘埃落定,6.4亿赔偿给其他“小偷”企业

造车不是“快餐”

站在媒体角度来看,吉利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创新成果,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激励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也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说,这场诉讼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警钟。

即便中国的新能源规模走在世界前列,但通过吉利与威马的法律纠纷折射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新能源的兴起,出现了很多跨界造车的选手,他们完全没有造车底蕴、没有核心技术的,仅仅靠PPT就能实现量产吗?当然不能,可研发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突破的,所以有了一条大家心照不宣的路——“致敬”。从抄外观到抄内饰,从抄硬件到抄软件,总之,哪里不行就抄哪里。

除了这种直接抄袭的做法,还有部分车企在供应商做好方案开源技术后,就一脚把供应商踢开自己垂直整合,最终生产出来的车辆在安全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试问这样的品牌谁敢买?

而更为可耻的是,有些品牌眼红竞争对手的某些优势领域就直接来个“釜底抽薪”,开两倍工资、三倍工资,亦或是十倍工资挖核心人员,与开发投入的费用相比,挖人付出的成本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极大损害了汽车市场的公平与健康。

因此,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你抄我、我抄你,乱挖墙脚等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试想一下,如果每一家车企都这么玩,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车企愿意再投入人力物力搞研发,更不会有新的技术突破。

前两年,还有不少造车新势力迷之自信,觉得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只需要把供应商整合到一起就能造车,结果就是各种问题频繁,让用户苦不堪言,所以2024年都还认为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那么这样的品牌一定走不远,只有掌握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面对价格战、价值战、服务战时有话语权。

抄袭剽窃风何时止?

一直以来,有关中国汽车品牌剽窃技术、抄袭外观的争议从未停息,不少国外品牌也曾起诉过,比如本田告长城、路虎告陆风,再比如小鹏汽车员工连番遭到外国公司起诉,苹果公司起诉前员工窃取商业机密,特斯拉起诉前工程师窃取Autopilot自动驾驶技术机密,少说都有几十上百起。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基本上所有新技术都是国外品牌先研发出来,然后过不了多久,总有中国汽车品牌跳出来说自己“遥遥领先”,当然,这点必须给中国品牌发个声,以前汽车工业底子薄,只能靠逆向研发起家,但并不是说就可以光明正大抄一辈子。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模仿抄袭依然存在,甚至还还大张旗鼓讲出来,比如某造车新势力新车明显抄袭保时捷的设计,以至于保时捷只能尴尬回应“好的设计总会心有灵犀”。

还有造车新势力在开发布会时,专门把从其它品牌挖过来的人履历拿出来炫耀,前宝马XX,前奔驰XX……仿佛能给自己品牌贴金,实际上这完全就是不要脸的行为,严重拉低了整个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上的印象。

模仿吉利,但无法超越吉利

毫不夸张地讲,这些年吉利为整个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也出了不少力,据了解, 截至2023年底,吉利控股集团累积获得有效专利超2.4万件(含沃尔沃汽车)。

中国汽车“第一案”尘埃落定,6.4亿赔偿给其他“小偷”企业

吉利主导参与了435项涉及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的制定,并已完成260项标准发布,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和声誉。目前,吉利是拥有IATF(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董事表决权的唯一亚洲车企。吉利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十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放眼整个中国品牌阵容,都是数一数二的。

因此,吉利也成为了一些“强盗”最喜欢光顾的对象,最被人熟知的就是某新能源品牌挖走了吉利的20多名核心人员和高管,其中还包括核心技术人才,其它零零散散的挖角就更不计其数,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依然阻止不了吉利做大做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从轿车到MPV,大部分细分市场都有吉利的拳头产品。

无论哪个行业都有非常多知识产品侵权的案例,即便是被誉为科技中心的硅谷也是如此,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李鬼”如何模仿都取代不了“李逵”,就如同威马在经历短暂风光后就消失在大众视野。

坚持长期主义才能走得更远

李书福在前不久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已经取得的电动汽车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受人尊重。

同样,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曾表示:从大的原则上,长城汽车可以说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坚守底线,我们也叫底线思维。坚持长期主义,发挥我们的长板,追求有质量的市场,是我们贯穿始终的原则。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将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上。车企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汽车企业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多方共同努力,中国汽车市场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管车企之间在法律、舆论、产品等层面争斗得如何激烈,底线是不能影响产业发展,汽车生活希望各家车企在当下不要掉队,加强自主创新,维护知识产权,切勿一味地“找捷径”而陷入泥潭。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那些坚持长期主义、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图片来源于官方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生活官号 4.6万粉丝    2255作品 关注 传播时尚汽车生活方式,倡导健康、快乐、和谐的人车生活。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