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别怕卷!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向上,越卷越强,真头疼的是合资

别怕卷!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向上,越卷越强,真头疼的是合资

李老猫说车 2500浏览 2024-07-17 IP属地: 山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卷”成了汽车圈的代名词。大大小小的论坛都要把“卷”字单独拎出来搞一个主题。
事实上,说到卷,也并不是近一年,或者两年才开始的事儿。
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可以算的上是从无卷到有,从小卷到大。
中国自主品牌造车差不多都是兴起在二十多年前。1998年吉利推出第一款车“豪情”;1999年奇瑞推出了“奇瑞风云”;2002年长城推出首款SUV“赛弗”;比亚迪2005年推出“比亚迪F3”。
那个年代的自主品牌车型有一台算一台,妥妥的主打一个低端市场,几万块的售价不能再高了。根本没有和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合资品牌同台竞争的资本。
技术上,产品上无法和合资车竞争,那就用低售价的策略,用合资车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来卷。当年的吉利豪情卖3万多,普桑卖9万多,桑塔纳2000能卖到16万多。事实上,从自主品牌诞生开始,就已经卷上了。
再往后,自主品牌造车有了一定经验,但像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大件很多也是买来拼装,品质上仍然较差。没品牌,没技术,除了价格上卖的更低之外,就是堆配置。把大屏幕,电动座椅这些高端合资车的配置用上了。这个阶段,自主品牌除了卷价格,也卷上了配置。
也就是到了2015年开始,自主品牌才真正开始在品质上有了较大提升。像比亚迪的第一代唐发布,之后2017年吉利发布了领克01,长城发布了魏牌VV7。逐步的向高端一点的市场在挤。15年-20年这个阶段,自主品牌品质感大幅度提升,也有了相当的大件自研储备,不过市场占有率还是徘徊在30%多。主要靠的还是卷配置,卷空间,低价格来和合资车在拼。
2021年以后,新能源汽车技术迎来了一波大提升。比亚迪第四代DM技术,e平台3.0,奇瑞鲲鹏混动,吉利雷神混动,长城Hi4技术等相继发布。纯电车型续航能力和快充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座舱方面,8155芯片完成了快速普及,8295芯片也得到了大量应用。这个阶段的自主品牌才真正能在技术上做得比合资更卷。
从卷价格,卷配置到卷技术,卷服务,卷的效果也得到了体现。销量层面,根据乘联分会公布的今年1-6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品牌真正做到了集体向上。前10名中的中国品牌有6家之多,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长城,上汽乘用车上榜。其中,比亚迪更是凭借106.7万台销量超过了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销量总和,领先第二位的奇瑞50多万台,排在首位。
比亚迪和奇瑞半年销量都超过了一百万台,吉利也接近这一数字。而2019年全年奇瑞自主品牌销量只有63.9万台,比亚迪73万台,吉利汽车自主品牌136万台。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通过卷,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普遍打造出了比合资品牌更有吸引力的产品。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市占率达到了56.5%,6月份单月市占率更是达到了58.6%。上半年,美系车市占率下跌19.2%,法系下跌19.1%,韩系车下跌18.5%,日系下跌12.4%,德系下跌6.2%。自主品牌整体市占率上扬17.8%。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盘子变大,相应的品牌也能分到更多蛋糕。
韩国市场中韩系车占比在80%以上,日本市场的日系车占比在90%以上。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占比达到70%大有希望。2023年国内市场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从目前56.5%的市占率到70%,仍有至少400万台以上的增量。可见自主品牌仍有很多机会。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比亚迪李云飞也呼吁中国汽车品牌多携手,共同努力打造出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比亚迪第一次提出,早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下线仪式上,也有过类似的提法。
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百花齐放,不过放之海外市场,在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方面仍有一定欠缺,自主品牌大部分销量还是来自于国内市场。
不过,从近两年中国汽车品牌力,销量增长和海外销量趋势看,中国汽车发展后劲同样较大。BrandZ中国全球化榜单50强(汽车榜),2022年有比亚迪,长城,奇瑞,吉利等5家品牌上榜,到了2023年已经增加到了8家,其中奇瑞排名来到了第14位,比亚迪来到第15位。不管是数量还是排名都有较大提升。
从2023年全球Top20汽车集团销量增长曲线看,中国汽车品牌销量平均增长达到了32.8%,远超海外品牌。而榜单中也有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上汽等五家汽车集团上榜。
出口数据方面,2023年上汽出口111.16万台,奇瑞93.71万台,长城31.6万台,吉利27.41万台,比亚迪24.28万台,长安23.6万台。而今年上半年,上汽和奇瑞仍然排在前两位,比亚迪来到第三位,长安,长城,吉利分列四到六位。值得注意的是,从比亚迪到吉利的半年出口数据已经接近了去年全年出口水平。
从中国汽车品牌近5年出口量来看,也呈现出连续走高态势。2023年出口522.1万台,跃居世界第一位。今年1-5月份出口244.6万台,而去年同期为175万台,同比增长39.4%。
从廉价衬衫制造出海,到海尔,海信等优质电器制造出海,再到华为,大疆,字节跳动等科技出海,再到如今汽车等支柱型产业出海,中国品牌的出海之路犹为不易,外部干扰因素较大。此时的中国品牌更应该凝聚,每个汽车品牌在海外都更多代表中国汽车,而非自身品牌。
有国内市场的基本盘,再加之较强的增长后劲,诸如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上汽等的世界级品牌梦也值得期待。
不管是国内市场和合资品牌竞争,还是走出去打造世界级品牌,我想产品力,品质以及服务的提升都格外关键。技术更是品牌的基础所在。目前,自主品牌在研发方面都更舍得投入,相比前几年而言,研发费用都有大幅度提升。
以2023年为例,比亚迪研发投入399亿,长安汽车90亿,吉利78亿,长城汽车110亿,理想106亿,蔚来134亿,小鹏53亿。比亚迪接近400亿的年研发投入相比其他车企而言优势明显,我想正是因为敢投入,才有了像易四方,云辇,e平台3.0 EVO,第五代DM技术等“技术鱼池”的形成。
目前,国外品牌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并不彻底,自主品牌则处于全面发力的阶段,这段时间正是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车道的机遇期。而超车过后,维持领跑的关键则是技术护城河。此时敢于投入研发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今的中国自主品牌和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还是因为在“卷”字上下了真功夫,从初期只能卷价格,到当下卷品质,卷技术,卷研发,卷服务。整体产品力越卷越硬,自主品牌销量也是越卷越高。
没有自主品牌的卷,我想部分合资品牌仍然还在加价,丰田,大众也不会这么快用上8155芯片,部分传统豪华品牌更不会有如此大的优惠力度。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按部就班的节奏,很难实现赶超跃迁,更谈不上打造世界级品牌。只有卷到合资或者国外品牌难受了,中国汽车的机会也就来了。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李老猫说车 428粉丝    133作品 关注 分享车圈动态
推荐作者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