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智愚,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代,人们往往会被表面的事物所迷惑,孰不知背后的意义。
就如同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时代,都在卷配置、卷彩电、卷沙发,我认为都不如卷安全......
社交媒体和新闻中频频报道的电车碰撞起火事件,凸显了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重要性。古人云,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必须深入到每一辆汽车的设计中。
而此次一汽-大众 ID.7 VIZZION 就以身入局,从热门真实事故(匝道隔离带事故)发力,打造复刻真实事故的整车安全极限测试:行业首次! 纯电轿车65km/h 拖底+柱碰连环碰撞挑战,直面公众,也直面自己的标准。
要做测试,就要做高难度、高挑战性的那一种。
在此次测试当中,一汽-大众 ID.7 VIZZION 不走寻常路,没有选择常规的碰撞测试,而是选择了难上加难的“ Double 1+1 ”:高速刮底叠加正面柱碰撞测试。
以专业角度来说,就是要以 65km/h 的速度先撞击直径为 150mm 的 45# 钢实心半球,电池包底部与磕碰工装的重叠量为 25mm,其碰撞能量为团标要求的4.69倍。在刮底试验基础上,还需对直径为 254mm、高 1680mm 的刚性柱体进行撞击。
撞击后,对乘员人身伤害、车辆结构、约束系统、高压系统四大项目和各自的子项目评分点进行详细考察。
这该如何简单理解呢?我们拆开单项来看的话,首先刮底碰撞就是一项非常高危且在实际用车当中最常见的碰撞事故之一。据统计,由碰撞导致的起火事故中,底部磕碰造成的比例高达 70%,由此看得出刮底碰撞测试的难易程度。并且所发生的碰撞能量还是团标要求的 4.69 倍,可谓是难上加难。
而正面刚性柱碰撞就不用太多说了吧,看以下的图片就知道其“威力”。受力面积小、压强大,车辆所受到的撞击力度也是所有碰撞测试当中最强的。
而这两项碰撞测试加在一起,那难度简直就是“强车所难”,已经不是 1+1=2,而是 1+1>2的效果了。如果要说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地狱难度”。
而 ID.7 VIZZION 此次的碰撞测试,从实验准备到碰撞结束,再到静置观察和评分点考察等等环节当中,我们都是全程在场进行共同见证和监督,一汽-大众对于自身安全技术的信心可见一斑。
最终结果表现也是稳稳当当,“闯关”成功, 包括乘员人身伤害、车辆结构、高压系统 、约束系统等现场即时检测点全线通过,以优秀表现顺利完成此次高速刮底叠加正面刚性柱碰撞测试。
从碰撞结果来看,ID.7 VIZZION 的车身结构、底盘结构、乘员舱均保持完整,A 柱无变形、气囊正常点爆、车门解锁、双闪启动等功能自动进行,紧急救援服务系统(E-CALL)功能正常接入,且没有发生低压自动断电、高压电池起火、泄漏等问题,充分展现了三电主被动安全实力。
在吸能方面, ID.7 VIZZION 表现同样出色:前防撞梁均匀折弯,前纵梁均匀压溃;后方吸能盒均匀压溃,副车架同步下潜,未侵入驾驶舱;前风挡在乘员核心防护区域没有大量碎裂情况。
约束系统方面, ID.7 VIZZION 所有座椅没有出现靠背扭转、滑轨脱落、固定点脱落失效等情况;前排安全带均完成预紧,前排乘员在接触气囊时,气囊已完全爆开,且头部均正常接触于气囊中央。
底盘电池方面, ID.7 VIZZION 的电池底护板虽遭受明显刮底伤害,但并未伤及到电池包核心,电池包固定点系统、高压连接器等关键部件均保持完好,未出现起火、冒烟、漏液等现象。
碰撞后的“无损”,就是 ID.7 VIZZION 对自身实力最好的证明,也全方位验证了自身的被动安全和电安全技术实力,打破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差的固有认知。
可见,安全性能上的“天花板”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如果问, ID.7 VIZZION 的极致安全是如何打造的?那就要深入探讨下大众式安全的「自我修养」。
ID.7 VIZZION 在设计之初就严格按照 C-NCAP 2021 五星及“中保研”C-IASI Good 等一系列最新的高安全标准打造而来。
因此 ID.7 VIZZION 拥有着八脊笼式的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结构,其中热成型钢占比超过 32%,高强及超高强度钢占比超过 81%,车身扭转刚度远超行业,达到了46100Nm/度。
除此之外, ID.7 VIZZION 还有许多细节上的小心思,包括保险杠骨架上的两组超长吸能盒、副车架和上纵梁上的双传力路径设计,让其在碰撞发生时,可以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减少碰撞冲击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
车身侧面的安全防护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也是十分重要,因此 ID.7 VIZZION 在车身门框上采用了内外双层热成型钢与蜂窝铝加强梁的“三明治”结构,蜂窝铝断面宽度超 150mm,整体溃缩空间可达 250mm,能够承载超 120 吨的冲击力。
再加上里外双层高强度热成型钢的加持,就对电池包形成 4 重碰撞保护:外门槛->蜂窝铝防撞梁->内门槛->电池包加强框。
必要的“后手”也不能少,ID.7 VIZZION 在底部车身上还内置了两根加强横梁,采用强度高达 2000MPa 的热成型材料,最大程度保障电池模组在碰撞中不变形,守护最后一层“底线”。
当然,除了车身结构之外,ID.7 VIZZION 对于电池安全也做出了完备的周密防护。
首先在最外层,ID.7 VIZZION 就披上了“铠甲“式的外壳,壳体外边框加强梁均为独立型腔结构设计,并且壳体内部还有 12 根独立铸造铝合金横梁,可确保在碰撞过程中冲击力逐层吸收。
而在内部上,ID.7 VIZZION 则采用了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芯,通过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和高安全电解液,保障电芯内部安全。并从壳体强度、表面绝缘、及时断电、防爆泄压上,给电芯上了 4 重保险,将漏电、起火、爆炸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此外,在电芯与电芯之间、模组与模组之间设置隔热缓冲区,以降低热失控风险。在隔热设计上,在云母板隔热的基础上增加的隔热涂层,具有不占空间、低导热系数、耐高温的特点,既能保障电池安全,又能节约空间。
当然,作为疑似“处女座”的一汽-大众,对于自身的安全标准也相当的高。因此 ID.7 VIZZION 针对电池包就拥有了远超国标的 197 项测试,并且从电芯级别、模组级别到电池包级别,共进行 436 项全场景路况测试,保障电池在全工况下的安全。
设计一台车,可以妥协的地方有很多,而对于大众而言,唯一不能妥协的便是安全。
安全在某些人的眼里可能只是底线,但在大众眼中,安全是刻在血脉里的基因,感性的设计和创新,理性的技术和数据,一直追寻着安全之道。
说到底,无论什么样的车,其本质是一辆交通工具,如何卷配置、卷彩电、卷冰箱,我认为卷“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道成功门槛。
毕竟如何更加安全、安稳地把人送到每一个旅途的目的地,去见不一样的风景,去见想见的人,这才是真谛。
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
“有祷”代表了安全以预见危险的必要条件,而经过此次碰撞测试的检验,一汽-大众的“有祷”也足以“必安全”。
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活法。
跟着市场需求,超越消费者的期待。
2025全国新能源商用车性能评价赛圆满落幕,产业链大咖深度解读
你认同吗?大众CEO如此评价比亚迪
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正式发布,共有三款车型,售价10.98万元起至12.98万元。全球首创超混旅行车通过轿车操控+SUV空间的创新组合,搭载第五代DM技术,全系标配70+项实用配置,以极具市场洞察力的价格策略切入新能源旅行车领域,或将开启细分市场的新篇章。 海豹06......
“不仅要彻彻底底的走出去,还要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去。”
为智能泊车兜底!比亚迪这一波更新,是真的敢“兜底”!
朋友们,发现一个好玩儿的游戏!问界新M5 Ultra居然出现在《荒野行动》里面,现实里开不上问界新M5 Ultra,我打算去游戏里面过过瘾!
你知道你人生中的第一辆法拉利,应该怎么选吗? 法拉利在机械层面的造诣,我相信没谁会怀疑。我若需要一辆顶级的超级跑车,盲选法拉利也不会错。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的法拉利也都不尽相同,你真的懂如何去选择吗?
全球首创!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重塑行业责任标准
试驾全新小鹏G7,看下它智能驾驶辅助的表现。#小鹏G7售价19.58万元起#
蔚来在充换电领域投入超180亿元,但成效存疑。换电站单站成本高,使用频率低,投资回报率堪忧。面对市场竞争,蔚来独自建设网络的模式成本压力大,优势难保。不同地区用户需求差异大,部分区域换电站覆盖不足。这笔巨额投入更像一场“豪赌”,能否实现目标仍是未知数。
来给小米SU7贴膜,才知道撕掉会变斑点狗。
福特众多精彩车型竞速古德伍德速度节
洗牌加速。
关于智能辅助驾驶级别提升,国内车企正在努力,喊出“为智能泊车兜底”的承诺,并率先实现近似L4级的智能泊车,又是一家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看来不是白叫的…
预售价格27.99万元起 乐道L90开启预售
三个月前,比亚迪超级e平台刷新多项行业指标,其中兆瓦闪充技术被誉为2025年充电技术天花板。三个月过去了,我们再来关注充电倍率,会发现在榜单上,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依然是断层领先!
在近期的一次记者采访中,大众集团全球CEO奥博穆谈起比亚迪,说“有比亚迪这样的竞争对手,对我们有正向作用!”。 记者单刀直入:“比亚迪是大众在中国最大的对手吗?”奥博穆的回答跳出了狭隘的竞争框架:“比亚迪和我们都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员——机械、软件、电池技术……有这样一个......
越来越好用了!东风日产N7首次OTA升级!其他厂商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