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把创新还给人民,宝马打了个样

把创新还给人民,宝马打了个样

极客汽车 0浏览 2024-11-19 IP属地: 广东
图片

「中国用户对智能化的接受度是最高的,更愿意拥抱科技。」在过去几年里,不只一家车企说过类似的话。

这还真不是虚假的客套。看一下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无论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还是城市高阶智能驾驶,每一项新功能的上车,用户都愿意去体验、尝试、接受。

这个土壤滋养了各家车企在创新技术的上军备竞赛,也催生了另一种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功能追着技术跑,法规追着功能跑,用户追着创新跑;一不小心,创新技术成了「trouble maker」,用户成了创新的「小白鼠」。

这事儿不能怪用户,消费者没有义务个个化身技术检验的工程师;但是作为车企,却常常因为走得太快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忘了创新技术的本质不只是为了军备竞赛和友商间的 PK,而是让人用得更开心、更放心。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宝马拿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极具「实用主义」;或者套用埃隆·马斯克的人生信条,让这些创新技术都回归「第一性原理」,回归了服务于人的本质。

不打扰,是技术最大的温柔

每一个科技弄潮儿,早期尝鲜新技术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下个语音指令,却跟系统多轮拉扯后耗尽耐心,不得不伸出按键的手指;没有物理按键的设计看起来简洁高级,结果在屏幕里反复寻觅,就是找不到一个最简单的功能;明明是为了安全的预警功能,却在没有安全隐患时频频响起……

类似的经历,可能发生在智能座舱、音箱、家居等等每一个「科技+创新」的阵地。明明想用技术当人类的帮手,简洁又高效,反而成了炫技的麻烦制造机。有过类似体验的人恐怕更能体会什么是:不打扰,才是最大的温柔,特别是在与安全密切相关的汽车领域。

前几年,宝马提出了一个交互的概念,叫「Shy Tech」(中文:「隐藏的」科技)。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害羞」的意思,其实说的就是怎么让创新技术不干扰、不制造麻烦的情况下,给用户提供最大的便利。

在广州车展上,我们看到了「Shy Tech」在量产车上的落地。全新 BMW X3 搭载的最新一代 BMW 操作系统上,采用了「零层级」交互原则:优化一级一级进入子菜单的步骤,常用的功能在桌面上能一键直达;交互系统升级 3D 地图视图,一眼就能看清复杂的路况;为了避免转头看中控屏幕影响开车,全新 BMW X3 平视显示能跟中控屏幕配合,车速、导航和交通标志直接显示在平视显示上,不用再用余光扫一眼中控了。

图片

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少一点儿跟车机交互的较劲儿,少一点儿在堆砌的大屏幕里找信息的分神,少一点儿转头看导航又急忙转回头看道路的措手不及,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技术,让人能更从容的享受在车里的时间。

图片

当然,这些「Shy Tech」设计也要配上一个足够强大的智能助理,才能准确丝滑的了解人的意图。在这方面,全新 BMW X3 的 CPU 运算较现款速度提升 2.4 倍、GPU 图形处理器提升 6.4 倍,智能个人助理的响应速度提升 10%,也能一次听懂多条跨域指令一起执行,提供更有情感化的交互体验。可以说驾驶员只用享受开车,剩下的都可以交给智能助理。

提到开车,宝马也找了个润物细无声的「助理」。

图片

不堆料,也能给智驾做加法

马克思曾经说,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能使用和制造高级工具。这个说法也许没那么绝对,但是利用工具带来便利,绝对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属性,甚至在智能汽车上也不例外。

前几年,各家为了让智能驾驶性能提升,把汽车武装到牙齿——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 各种高精度传感器堆砌,都是为了帮智能汽车「看」清周围的环境,让汽车本身变成更「聪明」的车。

不过,再灵敏的传感器也有薄弱环节,就像再高级的灯光也没法打破直线传播的规律,再聪明的智能汽车也离不开「工具」的帮助,这个工具就是就是「车路云一体化」V2X 技术——利用车跟道路、环境、基础设施之间的互通互联,获取传感器直接获取不到的信息,就像给汽车按上了「千里眼」。

如果说,只有一辆辆聪明的车,就像把爱因斯坦放到原始社会,只有 V2X 技术,就像给动物们配上 5G 互联网;那把聪明的车搭配上 V2X 技术,就像给最聪明的人类配上了最高级的工具,不用堆料,也能让高阶智驾更安全。

比如,在十字路口转弯准备转弯时,V2X 系统能监测到最远 1km 内车辆的潜在碰撞情况,在车辆传感器受阻碍时,判断有没有侧向碰撞的风险来发出预警;在接近交通灯时,V2X 系统监测到闯红灯的可能,提前给出减速预警…… 类似的前车紧急制动预警(EBW)、闯红灯预警(RLVW)以及十字路口横向来车碰撞预警(ICW)等场景功能,将在 2025 年 1 月起量产的全新 BMW 5 上搭载。这套系统能  同时处理通信范围内 200台车辆的潜在碰撞概率, 也能在主动紧急制动 AEB 的基础上再加强安全预警能力。

图片

在如今「速度至上」的智能驾驶领域,宝马也许不是上车速度最快的,但绝对是走得最稳的一家。一年前,宝马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批 L3 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持有者,BMW 5 系长轴距版在中国也已经搭载了最新的 L2+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但宝马并没有选择「持证任性」,而是愿意为了安全和可靠等一等,用 V2X 技术给智能驾驶做一份双保险。

图片

科技 VS 驾驶乐趣,不是二选一

今年过去的几个月,恐怕是国内赛道最繁忙的几个月。自从电机抹平的内燃机带来的马力壁垒,汽车的性能仿佛就成了一道简单的堆料加减法,驾驶本身也从乐趣十足演变成了大力出奇迹,仿佛智能化电动化跟驾驶乐趣是一对儿天敌。

但是,只有真正体验过驾驶乐趣的人才知道,马力数字只是驾驶乐趣中最直观也最简单的一项;如果说驱动系统和底盘调校是真正的舵手,创新技术则是驾驶乐趣的微操大师:通过创新技术感受路况的起伏、让车辆扭矩在路况丝毫的波动间调整,把地面的反馈和发动机的轰鸣传递给驾驶者…… 驾驶的乐趣会在一项项技术中被放大。

比如,通过 BMW xDrive 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可实现在 0.1 秒内四轮动力的重新分配;这种扭矩的重新分配会展示在车辆地形视图上。在复杂路况下,扭矩毫秒间的变化、中控屏幕上实时的海拔、车身姿态、扭矩分配数据,能让驾驶者感受到什么是人车合一。

图片

这套 BMW xDrive 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将搭载在全新的 BMW X3 上,配合专属的「车辆地形视图功能」和模拟声浪提供的发动机原始轰鸣声,智驾乐趣这事儿就从「玄妙」的感受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技术。

图片

最后

「我们不拿消费者做技术测试。」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这样表示。

在如今智能汽车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决定有一定冒险的成分,尽管宝马做了大量创新技术的投入,但对创新技术的谨慎难免被外界误解为「保守派」;这个决定也有很大的挑战,因为相比于堆砌新功能、新配置带来的新鲜感,把技术融入使用体验本身,是一件更考验功底的事情。

但在这件事上,宝马一直没有放弃,没有放弃让技术回归本位的尝试。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极客汽车 7.4万粉丝    848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智能化、人机交互、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