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日产汽车濒临破产!东风日产“GLOCAL新模式”真能自救吗?

日产汽车濒临破产!东风日产“GLOCAL新模式”真能自救吗?

汽车大事记 673浏览 2024-12-09 IP属地: 未知

继2019、2020年爆出破产危机之后,日产汽车如今再次濒临破产。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产目前账上的现金流仅够维持12-14个月,为此,日产正在迫切寻找新的“救世主”来代替雷诺,不排除本田收购雷诺所持部分股份的可能。




就在上个月,日产汽车公布了最新财报,其今年第三季度销量同比下跌2.8%,营业利润暴跌84.7%,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净亏损93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4亿元),出现全面溃败的迹象。


三年前,日产汽车在社长兼CEO内田诚的带领下,成功破解半导体危机和疫情带来的困境止跌回升,如今却又陷入电动化浪潮带来的新的深渊,这一回,日产还能否渡过难关?


日产再次面临生死大考


事实上,日产汽车此次财务危机早在2024财年第一季度(4月-6月)财报就有所呈现。财报显示,其今年第二季度除了营收有所增长(2.8%)之外,新车销量、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全面下跌,其中营业利润同比暴跌127.6%至9.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18万元),净利润也同比减少73%至2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5亿元)。更直观的数据是营业利润率,几乎为零,也就是说日产这三个月里濒临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系三杰中,日产汽车是唯一净利润下降的车企,其股价也在业绩发布后迅速跌至十五个月以来最低点。为此,日产宣布下调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营业利润预期和销量预期,其中,营业利润从6000亿日元下调至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4亿元),全年全球汽车销量预计为365万辆,比此前预期数字减少5万辆。


不料,这只是个开始,到了2024财年第二季度,日产的经营状况变得更为糟糕,各项关键财务指标全线下跌。


财报显示,7月-9月日产全球新车销量同比下滑2.9%,跌幅相比第一财季(-0.5%)明显扩大;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5%;营业利润同比暴跌84.7%至3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50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也同比下滑5.5个百分点至1.1%。受此影响,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同比暴跌95%。


受到重创的日产随后再次下调2024财年业绩预期:营业收入从14万亿日元下调至12.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42亿元);营业利润从调整后的5000亿日元再次下调70%至1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


《金融时报》报道称,日产一位高管坦言,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只够支撑12-14个月的时间,管理层需要尽快找到投资者以帮助公司度过生死攸关的一年,并且时间非常紧迫。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更是将日产汽车的前景调整为负面,确认为“BBB-”评级。


起也内田诚,落也内田诚?


日产汽车不是没有经历过破产危机,姑且不论1999年那次,就在四五年前,日产就曾在半导体供应危机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出现巨额亏损,2019和2020两年的亏损金额分别高达440亿元人民币和267亿元人民币。


就在日产焦头烂额之际,内田诚临危受命,于2019年接任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通过削减产能、削减开支、推出新产品、提高单车收入等举措,带领日产走出亏损泥淖。从2021财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开始,日产止跌回升,并且2021-2023连续三个财年实现正增长,净利润分别折合人民币112亿元、115亿元、201亿元。在内田诚的带领下,日产似乎看到了走向复苏的曙光。



然而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时间,日产的危机再次出现,而且此次导致日产身陷囹圄的原因也与5年前大相径庭,可以肯定的是,与内田诚的错误决策有关。


最近三年正是全球汽车行业加速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政策、市场的导向下、全球三大汽车市场中国、美国、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各自迎来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和美国,日产因为判断失误而快速失去这两个重要市场。




对于中国市场,日产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一度风靡全球的纯电动车型聆风,但因为对中国市场缺乏重视,引进国内的聆风存在价格高昂、续航较短、造型设计配置缺乏本土化改良等问题,让国内车主望而却步。此后,日产在纯电动领域的投入和布局因为认知问题而缺乏持续连贯性,导致出现产品断层,最终错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风口期。


而对于其他新能源技术线路,比如时下大热的插混赛道,日产的起步更晚,就连混动技术的发展也落后于丰田、本田、现代等其他日韩车企。所以,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渐突破20%、30%、50%,日产的没落几成定局。


与此同时,日产在中国市场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引进早已被中国市场淘汰的三缸发动机,而且还搭载在最畅销的奇骏身上。此举导致奇骏销量暴跌,销量从2020年的17.5万辆跌至2021年的不足8万辆,2022年更是只卖出了2.77万辆,待日产反应过来,决定将三缸机换回四缸机,却为时已晚。



而在美国市场,日产也错判了市场需求,比如在混动车型大行其道时仍主推燃油汽车和纯电汽车,这导致其在美销量大幅下滑。这些决策上的失误,CEO内田诚显然难辞其咎。


“GLOCAL新模式”能否凑效?


面对此次财务危机,日产迅速启动了一项名为"健康增长"的自救计划,目标是减少30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和1000亿日元的可变成本,以确保企业现金流维持正常运转。具体措施是,日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削减20%的产能,同时裁员9000人。为了加速回笼资金,日产汽车宣布将减持三菱汽车部分股份,至多出售1.49亿股三菱汽车股份。与此同时,以CEO内田诚为首的执行委员会成员自愿减薪,内田诚从11月起自愿放弃50%的月薪。


从这些方案来看,日产此次自救计划的行动纲领与五年前基本一致,那就是降本增效,以削减成本为主。四五年前,降本增效方案确实助力日产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如今却未必管用。


在日产的没落过程中,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市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在日产汽车的兴衰成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想改变现在的不利局面,日产必须想方设法挽回中国市场。日产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加速布局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


今年4月,东风日产在北京车展宣布品牌焕新及新能源战略,同时推出的还有“GLOCAL新模式”——融合global(全球)和local(本土)的经验和优势,加快新能源转型落地。11月广州车展上,基于东风日产新能源技术架构打造的首款纯电动轿车N7正式亮相,这也是“GLOCAL”模式下最新的智能技术成果。另一方面,东风日产近日宣布与华为合作研发智能座舱,以弥补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


虽然东风日产加快新能源转型的决心和行动有目共睹,但目前来看还没有实质性的成果。截止11月,东风日产2024年累计销售57.56万辆,同比下滑12.9%,跌幅虽比2022年与2023年有所收窄,但依然超过了两位数。由于长期以燃油汽车为主导,主推车型轩逸、逍客、天籁、奇骏等均为燃油车,加上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与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严重脱轨,东风日产的销量已经连续滑坡四年。



另一方面,激烈的价格战也给东风日产带来巨大的伤害,比如指导价10.86万元起的轩逸,终端售价已跌破7万元,销量下滑叠加利润空间压缩,东风日产如今的处境可谓相当困难。积弊之下,拔除痼疾一时半会谈何容易,新推出的“GLOCAL新模式”和新能源战略能否凑效,目前来看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大事记 9155粉丝    6292作品 关注 行业资深人员打造,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