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颁奖+趋势分享,第十二届轩辕奖颁奖典礼有些不一样

颁奖+趋势分享,第十二届轩辕奖颁奖典礼有些不一样

汽车商业评论 350浏览 2024-12-14 IP属地: 未知

撰文 / ABR编辑部

设计 / 师 超

12月13日的北京,多云转晴,气温冰点,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师李青林却体感这比归属南方大城的襄阳还暖和。这又是一个暖冬。

当天下午,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第十二届轩辕奖颁奖典礼在此隆重举行。这一年度大奖,服务于用户、企业、行业,有车届奥斯卡奖项之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轩辕汽车产业学院奖。

出席颁奖典礼的评审团成员包括轩辕奖评审团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教授,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同济大学汽车与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人车关系实验室创始人马钧教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师李青林,北京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CEO、卡尔曼品牌联合创始人陈群一,上海滕睿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建华等。

他们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齐刚、推动力集团董事长贾晓坤等为获奖车企颁奖。

经过初评、襄阳实地测评和终审,有19款产品从80款参评车型最终脱颖而出,最后获得第十二届轩辕奖20个年度奖项。

ID.与众、零跑C16、吉利银河E5、东风奕派008、宝骏云海、领克Z10、魏牌全新蓝山等7款车型获得年度推荐车型;坦克700Hi4-T获得品类突破创新奖,长安马自达EZ-6获得合资合作创新奖。

吉利星愿、一汽丰田全新普拉多、小鹏MONA M03、极氪7X、理想L6、北京现代第五代胜达、路特斯繁花、问界M9、乐道L60、理想MEGA等10款车型获得年度十佳车型。

其中,小鹏MONA M03获得中国年度汽车大奖。小鹏汽车副总裁王桐在获奖感言中说,作为小鹏汽车新十周年的开山之作,小鹏MONA M03满足了年轻的用户对一辆智能纯电轿车的所有想象,完美契合了年轻用户在个性化、智能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成为年度的爆款车型之一,也为小鹏未来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开端。小鹏汽车会持续发力,行稳致远。‍

‍即将过去的2024年,技术迭代加速推进,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汽车行业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与创造力,但与此同时,行业的内卷日趋严重。创立12年的轩辕奖,旨在表彰那些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品牌与车型,他们是推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的中坚力量。

加缪曾经说过,“面对激烈的竞争,务必不要忘记性格的力量。我不是说竞选台上紧蹙双眉发出威胁的那种,我说的是凭借清白和活力抵抗各种海风的那种。正是它,在世界的冬天准备着果子的成熟。”

‍推动力集团董事长贾晓坤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感谢获奖车企厂家代表、长期支持轩辕奖发展的合作伙伴、媒体朋友们。她还向本次活动的主角——车企代表致敬:“你们是经历了行业各种内卷后脱颖而出,在这个凛冽寒冬并叠加国内外市场残酷竞争后的佼佼者;你们带来了汽车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新未来。”

‍她说,基于中国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引领全球的产业地位,第十二届轩辕奖做出了自诞生以来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革新:以“服务用户、服务企业、服务行业”作为轩辕奖的新定位,更加贴近市场和用户,贴近企业技术进步,贴近产业发展和趋势;聘请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教授作为新一届评审团主席,重组了评审团阵容,加入了来自第三方、有着独立评判和专业能力的年轻评委;同时向奥斯卡学习,更加强调专业性和学院性,并对评价纬度进行了更新。

“轩辕奖的主角永远是获奖产品和企业,传递的信息永远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轩辕奖评审团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教授在第十二届轩辕奖颁奖典礼致辞中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现在到了新的拐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轩辕奖将重点挖掘、发现和表彰在这些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趋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继续向健康、繁荣、绿色方向快速发展。

他说,轩辕奖评审从群众中来,不是居高临下举着权威的大旗进行评判,而是专业化的老百姓、专业化的用户来平等进行评价,轩辕奖会坚持强化评审团的定义,和企业平等地进行交流,从用户的视角来评价。未来,将引入用户直接参与,汽车商业评论作为后台在幕后支持,做到真正是由评审团评委做主的公平、公正、无干扰的中性评价。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齐刚分享达安与轩辕奖见证汽车行业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智能化发展的十年历程,他希望双方开启智能化、网联化第三空间的新十年,期望与汽车行业朋友们共同携手推动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新发展。

他说,轩辕奖自创办以来,秉持“独立于商业、独立于权力、独立于关系”的原则,为中国汽车行业树立独立、权威的声音,坚持以前瞻视角洞见未来,打造世界级中国汽车产业年度贡献奖,支持国内汽车产业以高质量、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方式发展,这与达安中心助力中国汽车向上的初心和“忠于数据、赢得信赖”的理念是不谋而合。

近三年,伴随汽车新能源以及智能化第三空间属性的发展趋势,轩辕奖逐步巩固动静态属性、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场景体验这四个方面的评测框架。通过评测团队充分挖掘场地各测试区、场景及场地周边公共道路、停车场的潜力,将方法与场地及周边道路相结合,更能全面多视角、多维度的提供评测结果,进而为轩辕奖的评审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届轩辕盛典首次举行汽车创新趋势分享会,邀请轩辕奖评委、轩辕奖测试合作伙伴、获奖企业代表,从专业、产业、以及轩辕奖年度测评等多维度视角,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驾乘体验、场景定义、新技术、新模式等汽车创新趋势案例进行主题分享。‍

‍汽车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孟为做轩辕奖年度测试《同质化中寻找创新的闪光点》主题分享。他说,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车企对于智能化演进的趋势方向已形成共识,智能化体验的硬件架构有了清晰的主线;当某一款创新车型在细分市场取得成功,形成标杆效应后,短短一年内,竞品就会形成围剿之势,争先效仿。如何告别千篇一律?他建议,其一,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AI可能会冲破这种同质化桎梏,打开通向新世界的大门的金钥匙;其二,差异化的体验细节打磨,也可能会成为给用户创造独特价值的爽点。

轩辕奖评委、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师李青林在《动静态评价的观察与思考》专题分享中说,今年轩辕奖动静态评价类似4S店试乘试驾体验,每辆车体验一个半小时,包括感知质量、空间人机、易用便利、动态舒适、静谧感和驾驶操控。评价基于各车型区隔展开,采用5分制相对评价的基准,评价结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车型在短时间内能够给消费者留下印象的魅力点和槽点。襄阳试验场丰富的路面特征可以很好的支撑动态评价用户典型场景和工况的全面覆盖。

“智能驾驶很重要,但是光把智能驾驶做好,好像还不够,汽车还是非常难做的一个木桶,有一块板落水就完蛋了,其他板再长都不行。”轩辕奖评委、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在《汽车智能驾驶及城市立体交通创新》分享中说,创新的步伐不能停下,因为在创新的路上会有很多先烈,这些先烈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完蛋,比如推新能源,动力电池上了,但是燃料电池没人用,“我觉得创新还得继续往前走,既然创新,思路可能要更宽一点。”

轩辕奖评审团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教授在先进动力发展趋势专题分享中说,从中国汽车行业来看,国内市场年销售量2023年突破3000万辆,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已经达到了,2024年肯定会达到3000万辆,中国自主品牌突破了60%,以前都是30%-40%,现在已经超过了我们一直追随的国外品牌,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这里主要的贡献就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还是很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就是电动化的新动力。

轩辕奖评委,同济大学汽车与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人车关系实验室创始人马钧教授在智舱脉动专题分享中说,轩辕奖年度40强齐聚襄阳,今年围绕大模型上车,发现22款车已经上了大模型,大大出乎我们意料,而去年年底还在讲时才几款车,今年进步非常厉害。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刘宇瑞在《从出口到全球化蜕变》分享中说,未来的国际化要从1.0迈向2.0,实现3.0深度本地化:从国际化看,1.0是传统的出口贸易阶段,可以简单定义为整车出口,本质上是产品出口,车厂把产品交给海关靠当地的总代帮助完成销售、服务,包括当地运营,这并不是最终想要的国际化;大部分车企已经进入2.0,也就是海外营销,不光是借助本地的车型导入,也会根据海外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和微创新,侧重点还是营销,不光是在当地输出产品,也输出品牌价值、品牌理念和当地的营销体系,能够在当地建厂和组装;3.0是真正的国际化,全价值链出海,除产品出海以外,品牌价值、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销售服务体系等全价值链布局,能够在海外市场本地化深度适应,研产供销服各个领域做到本地化,特别是组织架构引入更多当地资源支持业务发展。

轩辕奖评委、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在中国车市变化与全球化专题分享中说,有一个词叫“无内不稳、无外不强”,内部先得做得好,奇瑞就在国内市场大力发力,有专家说“如果在国内做不下去去国外更难”,国际比国内复杂度高,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在国内很难做,想到国际上做就更难,在国内做得好的车企出海可能比较好。

他还分析新型PHEV(电为主、油为辅)为什么受消费者青睐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供给侧推动,产品推动消费者认识发生了转变,而且产品力在持续提高;二是消费者需求偏好拉动,包括比纯油车更强的经济性(价格电比油低、使用省钱)、比油车有更好的驾驶感(动力、安静)和科技感、没有BEV的焦虑感等原因;三是包括在车购税、养路费、车船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持。

从9月1日线上启动,到12月13日颁奖典礼,103天,轩辕奖走过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今天的轩辕奖,不仅是一个评奖,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产品趋势的观察者、发现者和推动者。‍

‍新征程,再出发。第十二届轩辕奖不仅是轩辕奖的一个全新起点,也是推动力集团的一个新起点,推动力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汽车商业评论、汽场和轩辕之学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征程,他们将加倍努力、不断创新,以更加精准的服务理念继续耕耘于汽车行业,以更有附加值的资源整合为产业赋能。

服务用户、服务企业、服务行业,不仅是轩辕奖的新定位,也是推动力集团的新方向。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1粉丝    5999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