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就二级市场来说,曾经的“喝酒吃药”抱团逻辑早已风光不再,其中医药股的走势已经萎靡多年:聚焦Wind中的医药指数,从年线来看,自2021年收出十字星后,从2022年以来逐年下跌,刚刚过去的2024年,该指数全年下跌大约为13.73%。
由此,医药生物板块何时才能困境反转成为业内外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对于医药股今年的投资前景,本刊与多位公私募投资人进行了沟通,包括了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查理投资投资总监李一丁、湘财医药健康混合基金经理张泉、长盛医疗行业基金经理郝征、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唐晨、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陈西铭、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周思聪、南方基金基金经理王峥娇等二级市场医药机构“掌门”。
岁末年初调研频频
未来医药10倍股或在这一领域
岁末年初以来,本刊注意到,机构对于医药板块的调研力度明显加大,2024年12月,超70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其中,万东医疗获机构关注度最高,接受机构调研114家次;益方生物、老百姓分居第二、第三位,接受机构调研频次分别为110家次、77家次;东北制药、吉贝尔、新里程紧随其后,接受机构调研均在60家次以上。
新年之后,机构对医药股的调研热情不减,1月7日,珍宝岛披露的公告显示,近期接待82家机构进行线上电-话交流会。机构关注公司的产品市场开拓计划、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应对、股权激励与分红规划等。参与调研的基金公司包括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华宝基金、天弘基金、海富通基金等。
此外,根据本刊利用Wind资讯所做的不完全统计,建信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华夏基金等还对桂林三金、敷尔佳、泽璟制药、万东医疗等一批医药赛道龙头股进行了深度调研。
当然机构关注的一方面是心仪标的的短期业绩,重中之重是未来医药的牛股乃至10倍股出在哪里?李一丁表示:“最新的2025年全球畅销药品TOP10的预测里有四款GLP-1,不夸张地说,等PD-1专利到期后,下一个药王很可能就是这类药物。所以我经常把它比作慢病领域的PD-1,除了适应症的拓展以外,它可能还会通过联用带动慢病领域的其他药物发展,成为治疗的基石药物,因此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产业链上需要关注的,除了卖水人(代工生产企业、原材料企业)以外,我觉得更需要关注卷GLP-1本身的企业和给GLP-1打补丁的企业。卷的方向包括口服化、长效化、同类最优等等;打补丁的包括增肌等等。”他进一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91种药品中,其中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
下图为医药指数近期走势一览
来源:Wind
创新药仍是较为一致的看好方向
从医药生物下沉领域的看好赛道来说,虽然日历又翻过了一页,不过机构对医药股的看多方向依然未变,在上下游一众的产业链细分赛道中,较为一致的方向仍然首推创新药。2024年,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龙头的带动下,产业层面创新药硕果累累,尤其创新药出海接力2023年高歌猛进,其会在2025年映射到产业层面吗?
根据本周最新的消息,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具体说来,将着力完善“1+3+N”多层次保障体系,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责任;优化创新药首发价格管理和挂网采购流程,提高挂网效率。
同时,持续动态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品,稳定企业预期;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做好药品配备,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
对此,林存就指出:“2024年医药板块仍然垫底,板块收益率接近-15%,我们公司纯医药基金主力产品基本持平,主要是靠拥抱真正的创新药,如康方生物、百利天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填补了其他医药股的下跌。”
李一丁则详细阐述:“我们所处的me too创新药时代,仍然能够催生出很多牛股,特别是艾力斯三代EGFR或者特宝生物长效干扰素,这种商业化进展超预期。所以,对产品适应症、医保谈判等是判断这类药企价值以及涨幅潜力的关键。”
不过他也强调:“展望未来,创新药械仍然是医药行业最大增量,只不过现在从慢时代进入到快时代,从获批上市到医保谈判,再到销售达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很多。以前一款仿制药有20年的生命周期的情况,再也无法见到。很多创新药可能5年内左右就能达到销售顶点。同靶点me too创新药与原研过期+集采降价的仿制药同台竞技。所以,看创新药不是单维度判断,而是要结合医保谈判、靶点研发竞争、产品迭代升级多角度判断产品价值。”
那么从公募的角度,是如何来看待创新药接下来的投资价值呢?2024年医药公募主题冠军张泉分析:“中国的创新药,从可能15年之前很少有企业愿意去到后来有些公司转型去做创新,包括很多海外回来的科学家拿到一级市场的钱,开始去做研发做创新;在过去的2024年,能够看到一些大的药企,它的创新药收入可能已经开始超过仿制药了。有一些创新药公司上市之后,从几个亿卖到十几个亿甚至卖到几十个亿,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这种可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司慢慢开始兑现他们的收入,甚至开始兑现他们的利润,我觉得这很关键,就是2024年已经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自我造血了。同时,他们把在研的药品直接卖给全球头部的那些跨国药企实现出海,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专利授权,代表着创新药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了。”
而作为医药主题的基金经理,他强调:“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不管有些可能是成长类的基金经理,选标的重点在于买未来;还是说属于价值类的基金经理重点在于买业绩,其实他们在创新药中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标的了,所以我觉得其是挺关键的要素。”
同样谈到创新药,唐晨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抓住核心逻辑,2025年创新药的核心逻辑可能是商业化,市场是创新药企业最需要的东西,国内政策端要重点关注商保和丙类目录。创新药不赚钱是最大的压制因素,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实现盈利,更多的产品能销量提升,那么创新药的商业模式会得到认可,估值会被重塑。海外方面,出海仍然是创新药的核心逻辑,这其实也是商业化的逻辑,我们预计未来2-3年出海的趋势能够延续。”
“除了商业化,就是抓大单品,中长期而言,凡是能够重新定义临床需求的方向和产品都是值得关注的,比如ADC、TCE、核药、小核酸药物、基因细胞治疗等等。”他进一步强调。
而陈西铭从一个侧面谈到看好创新药的理由。“从2024年11月的国家医保局目录调整看,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在此次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我们与相关上市公司沟通的情况来说,2024年的情况是比较积极的,尤其是价格方面。这主要体现了医保局对创新药的支持幅度还是很大的。”他如是解释这一角度。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周思聪:“从国内市场面看,2024年底的创新药谈判价格陆续挂网,重点公司的重点品种均获得较好的谈判价格,有利于2025年产品放量。从国际对外授权看,2024年全年国内创新药企对外授权126起,总金额526亿美元,数量和金额较2023年都增长30%以上。”
他进一步强调:“创新药行业的投资或将不再局限于医药基金及少数专业投资者,市场公认的金标准——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将成为创新药行业2025年最简单明了的标签。对于全市场基金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来说,终于可以用较为普世的语言来理解创新药行业的高速发展,这将逐步改变只有医药基金和风险类资金参与创新药行情的情况,全市场基金可能成为创新药投资新的边际资金,这将极大地有利于2025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演绎。”
下图为创新药指数近期走势一览
来源:Wind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7月29日,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为中国汽车产业按下了加速键。
顶流2年热销30万辆,新央企新启源成就不凡
做中国的超豪华标杆,仰望打定主意了。
还不爆雷?车圈某大销量增长27.35%
央企科技+用户思维:奕派科技发布“未来之翼”战略,打造用户型汽车科技公司
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东风奕派科技整合优势资源、焕新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携手华为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央企新动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务融合领域迈入新阶段......
“车圈纪委”7月销量:该同学成绩始终保持稳定
让创新所得被声浪裹挟,车圈怪事背后更复杂,流量背后有推手,请珍惜每个行业破风者
新央企、新长安、新深蓝。
奕起热爱,派生精彩。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东风奕派科技整合优势资源、焕新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携手华为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央企新动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
最新《财富》中国500强:赛力斯凭AITO问界品牌强势增长成跃升幅度最大企业
六连涨!岚图汽车7月交付12135辆 双爆款战略的惊艳开局
近些年在新能源浪潮下,大多人只看到了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却殊不知曾靠着合资品牌征战市场的国营车企也已经积蓄起庞大的力量。特别是东风汽车,先后推出的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等都是拥有各自的爆款车型。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携手华为乾崑智驾,让市场对豪车、好车必配华为乾崑的技术趋势充满期待。
2025年8月1日,星程耀高端房车品牌北京CBD展厅开业揭幕仪式圆满举行。
全新的东风奕派科技,将为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务融合领域也将迈入全新阶段。 #央企新势力才是真能打# #华为乾崑再添一派#
8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7月销售成绩;7月销售新车68034辆,同比增长3%,继上半年同比增长16%之后,再次将正增长时间记录拉长,说明其“合资新力量”的成色更足了。
乘龙卡车发三张海报进行回击、东风高管支持维权,央国企气质很硬
尽擎探索 驰骋天地 美孚1号™携手吴彦祖演绎好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