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就二级市场来说,曾经的“喝酒吃药”抱团逻辑早已风光不再,其中医药股的走势已经萎靡多年:聚焦Wind中的医药指数,从年线来看,自2021年收出十字星后,从2022年以来逐年下跌,刚刚过去的2024年,该指数全年下跌大约为13.73%。
由此,医药生物板块何时才能困境反转成为业内外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对于医药股今年的投资前景,本刊与多位公私募投资人进行了沟通,包括了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查理投资投资总监李一丁、湘财医药健康混合基金经理张泉、长盛医疗行业基金经理郝征、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唐晨、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陈西铭、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周思聪、南方基金基金经理王峥娇等二级市场医药机构“掌门”。
岁末年初调研频频
未来医药10倍股或在这一领域
岁末年初以来,本刊注意到,机构对于医药板块的调研力度明显加大,2024年12月,超70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其中,万东医疗获机构关注度最高,接受机构调研114家次;益方生物、老百姓分居第二、第三位,接受机构调研频次分别为110家次、77家次;东北制药、吉贝尔、新里程紧随其后,接受机构调研均在60家次以上。
新年之后,机构对医药股的调研热情不减,1月7日,珍宝岛披露的公告显示,近期接待82家机构进行线上电-话交流会。机构关注公司的产品市场开拓计划、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应对、股权激励与分红规划等。参与调研的基金公司包括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华宝基金、天弘基金、海富通基金等。
此外,根据本刊利用Wind资讯所做的不完全统计,建信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华夏基金等还对桂林三金、敷尔佳、泽璟制药、万东医疗等一批医药赛道龙头股进行了深度调研。
当然机构关注的一方面是心仪标的的短期业绩,重中之重是未来医药的牛股乃至10倍股出在哪里?李一丁表示:“最新的2025年全球畅销药品TOP10的预测里有四款GLP-1,不夸张地说,等PD-1专利到期后,下一个药王很可能就是这类药物。所以我经常把它比作慢病领域的PD-1,除了适应症的拓展以外,它可能还会通过联用带动慢病领域的其他药物发展,成为治疗的基石药物,因此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产业链上需要关注的,除了卖水人(代工生产企业、原材料企业)以外,我觉得更需要关注卷GLP-1本身的企业和给GLP-1打补丁的企业。卷的方向包括口服化、长效化、同类最优等等;打补丁的包括增肌等等。”他进一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91种药品中,其中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
下图为医药指数近期走势一览
来源:Wind
创新药仍是较为一致的看好方向
从医药生物下沉领域的看好赛道来说,虽然日历又翻过了一页,不过机构对医药股的看多方向依然未变,在上下游一众的产业链细分赛道中,较为一致的方向仍然首推创新药。2024年,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龙头的带动下,产业层面创新药硕果累累,尤其创新药出海接力2023年高歌猛进,其会在2025年映射到产业层面吗?
根据本周最新的消息,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具体说来,将着力完善“1+3+N”多层次保障体系,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责任;优化创新药首发价格管理和挂网采购流程,提高挂网效率。
同时,持续动态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品,稳定企业预期;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做好药品配备,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
对此,林存就指出:“2024年医药板块仍然垫底,板块收益率接近-15%,我们公司纯医药基金主力产品基本持平,主要是靠拥抱真正的创新药,如康方生物、百利天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填补了其他医药股的下跌。”
李一丁则详细阐述:“我们所处的me too创新药时代,仍然能够催生出很多牛股,特别是艾力斯三代EGFR或者特宝生物长效干扰素,这种商业化进展超预期。所以,对产品适应症、医保谈判等是判断这类药企价值以及涨幅潜力的关键。”
不过他也强调:“展望未来,创新药械仍然是医药行业最大增量,只不过现在从慢时代进入到快时代,从获批上市到医保谈判,再到销售达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很多。以前一款仿制药有20年的生命周期的情况,再也无法见到。很多创新药可能5年内左右就能达到销售顶点。同靶点me too创新药与原研过期+集采降价的仿制药同台竞技。所以,看创新药不是单维度判断,而是要结合医保谈判、靶点研发竞争、产品迭代升级多角度判断产品价值。”
那么从公募的角度,是如何来看待创新药接下来的投资价值呢?2024年医药公募主题冠军张泉分析:“中国的创新药,从可能15年之前很少有企业愿意去到后来有些公司转型去做创新,包括很多海外回来的科学家拿到一级市场的钱,开始去做研发做创新;在过去的2024年,能够看到一些大的药企,它的创新药收入可能已经开始超过仿制药了。有一些创新药公司上市之后,从几个亿卖到十几个亿甚至卖到几十个亿,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这种可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司慢慢开始兑现他们的收入,甚至开始兑现他们的利润,我觉得这很关键,就是2024年已经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自我造血了。同时,他们把在研的药品直接卖给全球头部的那些跨国药企实现出海,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专利授权,代表着创新药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了。”
而作为医药主题的基金经理,他强调:“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不管有些可能是成长类的基金经理,选标的重点在于买未来;还是说属于价值类的基金经理重点在于买业绩,其实他们在创新药中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标的了,所以我觉得其是挺关键的要素。”
同样谈到创新药,唐晨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抓住核心逻辑,2025年创新药的核心逻辑可能是商业化,市场是创新药企业最需要的东西,国内政策端要重点关注商保和丙类目录。创新药不赚钱是最大的压制因素,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实现盈利,更多的产品能销量提升,那么创新药的商业模式会得到认可,估值会被重塑。海外方面,出海仍然是创新药的核心逻辑,这其实也是商业化的逻辑,我们预计未来2-3年出海的趋势能够延续。”
“除了商业化,就是抓大单品,中长期而言,凡是能够重新定义临床需求的方向和产品都是值得关注的,比如ADC、TCE、核药、小核酸药物、基因细胞治疗等等。”他进一步强调。
而陈西铭从一个侧面谈到看好创新药的理由。“从2024年11月的国家医保局目录调整看,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在此次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我们与相关上市公司沟通的情况来说,2024年的情况是比较积极的,尤其是价格方面。这主要体现了医保局对创新药的支持幅度还是很大的。”他如是解释这一角度。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周思聪:“从国内市场面看,2024年底的创新药谈判价格陆续挂网,重点公司的重点品种均获得较好的谈判价格,有利于2025年产品放量。从国际对外授权看,2024年全年国内创新药企对外授权126起,总金额526亿美元,数量和金额较2023年都增长30%以上。”
他进一步强调:“创新药行业的投资或将不再局限于医药基金及少数专业投资者,市场公认的金标准——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将成为创新药行业2025年最简单明了的标签。对于全市场基金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来说,终于可以用较为普世的语言来理解创新药行业的高速发展,这将逐步改变只有医药基金和风险类资金参与创新药行情的情况,全市场基金可能成为创新药投资新的边际资金,这将极大地有利于2025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演绎。”
下图为创新药指数近期走势一览
来源:Wind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仰望U8L比普通版尊在哪?|上海车展
纯血鸿蒙,合资首款!铂智 7 惊艳上海滩,让BBA去颤抖吧!
方程豹豹8再次升级,带来了原厂改装的豹8以及,带无人机的豹8无人机版,进一步向大哥仰望U8靠拢。
车坛快报|2025上海车展重磅新车盘点
2025年了,还有反骨仔?
星途终于有高端品牌的样子了?
截至2024年底,商汤绝影已与超30家国内外车企达成合作,覆盖130余款车型,量产交付累计突破360万辆。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盛大开幕
上海车展实拍极狐新阿尔法S5,外观更加时尚,配置更加丰富。
上海超级工厂交付量超17.2万辆。同时,储能业务实现了10.4吉瓦时的装机量
捷途汽车携地表最强越野天团集结上海车展,世界越野看捷途!
与创富者同行:上汽商用车战略发布,上汽大通牵手华为乾崑,并启动10亿创富基金
MG的小方盒子,会不会“一口价”?
本届车展,长城汽车推出科技生活和越野重机两大产品集群
杭州湾库里南真的名副其实吗?|上海车展
近日,蔚来汽车的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首款车型——萤火虫正式上市。据了解,新车共推出自在版和发光版两款配置,官方指导售价为11.98万-12.58万元。
兰州车展【去浪福利指南】惊喜来袭,一站式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近年来,车企发布会的聚光灯下,产品经理几乎是最有话题性的角色,无论是车企掌门人对外号称“大产品经理”,还是“宋长腿”这样跨界而来的明星产品经理,无疑体现了汽车行业研发模式的变革,以及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工作的重视程度。然而,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浪潮中,“产品是船,营销是帆”的......
赛力斯智能安全于上海车展重磅发布
全民度电十公里,运动域创新安全 | 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