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5格局与趋势丨(下):汽车东南飞

2025格局与趋势丨(下):汽车东南飞

汽车公社 2277浏览 2025-01-22 IP属地: 未知

两年之后,2027年,上海金山,当年满71岁的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从名古屋南下中国,为丰田独资上海超级工厂第一台国产纯电智能雷克萨斯揭幕的时候,他一定会想起38年前的1989年1月7日,他的父亲丰田章一郎在美国底特律亲手揭开一辆LS400的面纱,惊艳全世界的场景。


1月6日美国时间晚上6点,拉斯维加斯,英伟达CEO黄仁勋时隔五年再次出现在“科技春晚”美誉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消费展(下称“CES”)上,高调宣布Thor 芯片今年量产,基于 Thor 芯片的自动驾驶平台 DRIVE AGX Hyperion 今年上半年搭载在最新的汽车上。


和英伟达发布会相距300米的另外一个稍小的展厅内,稍早的时候,1月6日下午1点,丰田章男也在时隔五年之后,和黄仁勋默契出现在CES,宣布丰田参加CES时宣布的未来城市Woven City计划即将完成,还宣布丰田将积极探索火箭技术,开辟人类未来出行的新纪元。


在丰田发布会1:45分结束到晚上黄仁勋登台之前,两个人在酒店的一间小会议室密谈了接近一个半小时。随后,黄仁勋宣布,丰田将从明年开始搭载DRIVE AGX Orin 打造下一代汽车。



把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纳入麾下,这让去年才区区11亿美元汽车业务营收的英伟达信心大增,高调宣布2026 年汽车业务的营收目标直冲 50 亿美元。在黄仁勋的汽车朋友圈持续扩大,奔驰、极氪、比亚迪、捷豹路虎、沃尔沃和理想赫然在列。


乘着特斯拉2024年全球销量萎靡,马斯克一心辅佐特朗普总统登基大典无暇他顾之际,黄仁勋左手拉着中国,右手轻挽丰田章男,取代马斯克,成为汽车圈的新超级偶像。


1月21日,黄仁勋出现在上海陆家嘴,结束CES不久的黄仁勋一路向东,从深圳到北京,再到上海。在这片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的全球沃土,完成他英伟达芯片帝国的情感路演。


丰田章男向南,黄仁勋向东,汽车未来朝着东南飞。


新汽车向南


两年之后,上海雷克萨斯工厂下线的第一台电动版本的雷克萨斯,它将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DriveOS操作系统,基于英伟达DRIVE AGX平台上打造的新一代自动驾驶车型。


他的儿子丰田大辅应该会安静地站在已经71岁的丰田章男身边。不远处的金山海滩上,浪涛击水,与1200公里开外的名古屋丰田市,遥相呼应。


这是丰田章男过往30年无数次亲历中国唯二重要中的第二次。20年前,他和他的父亲章一郎一起,站在2004年广州黄阁镇那片芭蕉地上为广汽丰田的新基地铲土,这一片南方土地上,奠定了丰田汽车在中国一路奔跑的20年。


雷克萨斯落户上海,比当初丰田再造广州更为重要和紧迫。贵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但丰田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已经全面落后。按照丰田的规划,2030年纯电车型的销量要达到350万辆,其中雷克萨斯品牌占100万辆。雷克萨斯上海工厂投产后年产量有望达到50万辆甚至更高,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0年投产时持平。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30年之前的1984年,一个名为F1的绝密商业计划被呈上时任丰田社长丰田章一郎的案头,这个计划最终在1989年的夏天在美国诞生——雷克萨斯ES的大获成功一举改变美国市场的豪华车格局,它的出现不仅奠定丰田20年之后登顶全球霸主基础,雷克萨斯也开创一个东方豪华汽车品牌。


30年之后,站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新时代的转折点,丰田和雷克萨斯再次面临新抉择。2023年东京车展,丰田汽车确定未来新能源路线图:丰田品牌以HEV+PHEV为主,雷克萨斯选择纯电。


在这个品牌成了36年之后,雷克萨斯选择从中国再出发。接过父亲章一郎的时代交接棒的丰田章男坚信:在全球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中,只有扎根中国,才能确保雷克萨斯未来。


在上海,这里不仅有特斯拉五年来成功的经验,而且还有被中国电动化进程深度进化的完整产业链。借助这一全球效率最高、最先进和成本最低的产业链,帮助丰田迅速摆脱日本电装这些老伙计们的叨唠,重塑雷克萨斯智能豪华新未来。



从名古屋到上海金山,雷克萨斯南移1500公里,是丰田汽车坚定向南的新起点。冷冷清清的底特律车展,和热火朝天的CES,美国汽车的重心也在坚定向南。2025年是底特律车展自2020年以来首次按照惯例在1月举行,但底特律的气氛却与以往多有不同,即使是在媒体开放日也没有企业召开记者会,更没有新车发布会。


但一周之前,全球媒体和展商纷拥涌入南方城市拉斯维加斯,参加一年一度的CES展。宝马、本田、丰田和铃木等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放弃底特律,奔袭向南3000公里。


持续向南,这已经成为汽车诞生140多年以来的新趋势。从汽车发明者奔驰所在的斯图加特,全球第一大汽车企业丰田总部所在地日本名古屋,汽车知名汽车公司大多数都先后诞生在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底特律三大集团——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诞生在美国密西根州的最北部底特律。这些伟大的汽车城,都在北纬30°以北——包括共和国长子的中国一汽,也诞生在中国最北的城市之一长春。


特斯拉的诞生,改变开始。2003年,‌特斯拉诞生在美国加州硅谷‌,现在总部位于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随后,包括RIVIAN、Lucid 和Fisker等美国新创汽车公司,清一色诞生在加州。从寒冷与刺骨的底特律到温暖如春的加州,就像底特律车展日渐衰老,拉斯维加斯永远正青春一样,坚定南迁。



新汽车向南,Waymo、英伟达……,这些推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公司,也几乎清一色诞生在南方。当然,宁德时代,诞生在中国福建,它是一个美丽的南方城市。


中国汽车的历史,也有一条南方迁徙路线图。从30年之前的冠军中国一汽,到10年之前的上汽集团,从今年超越上汽登顶中国的比亚迪,中国汽车一直在沿着一条清晰的路径,一开始向东,然后右转向南。


美国汽车的中心从底特律南下拉斯维加斯,雷克萨斯的新未来面向上海,在上海的最南端金山,开启丰田汽车新南向时代。


新汽车时代,一切开始改变。


全球重启并购大时代


2024年11月12日,深圳,中国一汽启动“珠穆朗玛”计划,并在这座温暖的南方城市发布红旗旗下纯电平台的第一款车型天宫08。


稍早的时候,一则谣言伴随着长春的第一场雪飘向温暖的广州:“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柳长庆将南下广州,接任广汽集团总经理。”在广汽业绩遭遇近年来罕见的下滑之后,这一传言让人浮想联翩。虽然当事各方一再澄清,但是同属国资中国一汽和身处变革风暴眼的广汽,双方可能资本整合的传言此起彼伏。


一直以来,涉及官方的各种谣言和人事任命一贯微妙。地处长春的中国一汽也的确有向南的驱动力。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化进展缓慢,合资合作优势被冲淡的当下,借助南方的技术、人才和供应链优势,加快追赶新能源和智能化步伐。



从2015年开始,时任董事长徐平和后任董事长徐留平都有逐步南移、走出偏安一隅长春的部署。一汽-大众市场营销中心2019年移至北京运营、2022年一汽奥迪南下杭州,一汽奔腾2024年进驻江苏盐城,捷达南迁成都更是甚嚣尘上……。


广汽是不是有主动并购的需求?作为地方国资委下属企业,广汽对广州和广东重要性毋庸置疑,近年来合资板块受冲击导致去年广汽业绩骤降,而广汽旗下埃安和传祺两大自主板块同样面临对手强劲冲击。广汽埃安的资本化进程受阻,试图做大做强的广汽短期内面临增长瓶颈。


联手共同面对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合作走向双赢,对双方管理层和中央与地方国资委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据传,包括东风和上汽在内的大型国资汽车集团,都在各自寻找合适的并购合作对象,报团取暖,以面对变革风暴来临。“最近公布出来的本田和日产的整合来看,从中国到全球,都在研究资本层面深度合作的可能。”去年年底,在长安汽车新年团拜会上,董事长朱华荣在致辞中说。


中国汽车上一轮大整合发生在20年之前,以一汽并购天津汽车集团,上汽并购南汽集团为标志。汽车产业大爆发之际,一些地方企业难以应对市场快节奏的升级而落伍。



当下的中国汽车再次面临轮回,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革命进入深水区,跟不上新一轮的产业升级的老企业,十年前一些新创公司无法应对变革压力。而一汽、东风和上汽等强大的国资背景大集团也需要嫁接市场力量,迅速追赶新汽车的浪潮,穿越周期,走向下一个时代。这自然让大规模资本整合成为可能。


国内目前还在酝酿,国际上一些实质性整合剧变,已经开始发生。2024年12月,岁末天寒。本田、日产官宣将走上合并之路,以应对汽车产业百年巨变,这将掀起新一轮的全球变革整合大浪潮。


去年三季度,在美国市场糟糕的财报出炉并导致亏损之后,日产横滨总部董事会现场一片哗然。面对富士康和郭台铭伸过来的热情但叵测之手,日产总裁门田诚四顾惘然,在一番剧烈的内心挣扎之后,他带着财务和研发董事,前往东京青山本田总部,敲开了同样焦躁不安的本田社长三部敏宏的办公室大门。


电动化来得如此迅猛,经常骄傲自嘲“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汽车突然面临再无发动机可卖的尴尬,拒绝承认、拒绝改变几乎是人性本能。短短三年,中国市场销量从最高180多万辆垂直跌落到不足90万辆。这时候,当三部敏宏开门看到门田诚递过来的玫瑰,两人只是对视一眼,丝毫没有犹豫就果断地抱在一起。


丰田章男对于日产和本田的合并给予高度好评:“对于日本乃至全球的竞争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他承认,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日本汽车行业在电动化和软件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抱团取暖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押注纯电动的大众汽车在自认为付出了一切之后,突然发现电动化趋势并未按照自己努力的赛道前行,这种被欺骗的耻辱感夹杂着雅利安人的傲娇,让他们无比怀念前任董事长DISS(迪斯)那么坚决而又柔软的美好时代。还不到三年,狼堡的董事会惊讶地发现:当初赶走迪斯是一个多么鲁莽而无知。


30年前,日产汽车开始衰败,1998年,雷诺收购日产,成为上一轮全球大收购的经典;30年之后,日产接连在美国和中国两个重要市场遭遇滑铁卢,美国市场上日产错过了HEV机遇;在中国市场上,东风日产上一款成功的车型还要追溯到2018年底上市的新一代天籁。从2019年开始,包括14代轩逸、2021年的三缸奇骏,2023年的e-power奇骏、2023年的Ariya和换代逍客,几乎全部失败。


本田和日产的联手,意味一个新周期的到来。30年前的上一个周期中,沃尔沃被卖给了福特汽车,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捷豹路虎先后被福特和印度塔塔收购。这一轮,预计欧洲汽车公司仍然是被收购的重点对象。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乏善可陈的雷诺、标致雪铁龙甚至菲亚特都很难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平安穿越周期。


1月初,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率领一干人马,向东飞往中国,为上海组建的约150人的研发中心揭幕,这是一个开发专供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的研发队伍,雷诺深信,必须依靠中国能力,才能真正建立未来竞争力。


一切都应了那句冰冷的预言:上帝从未眷顾人类,我们终将靠自己走完全程。从2022年的唐唯实入股零跑,再到雷诺汽车重返中国,就像20年之前,他们争先恐后扑向中国寻求合资一样,欧洲汽车重新校准东方。


谁在抢走汽车的利润?


“利润到底去哪里了?”从经销商到供应商,从OEM主机厂、跨国公司CFO都很想知道:2024年汽车行业断崖式下跌的利润都去往何方?


去年11月份,德国奥迪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营业利润暴跌91%至1.06亿欧元;无独有偶,丰田第三季度的利润较去年同期也暴跌了一半以上。奔驰、宝马和亚特兰蒂斯集团都预告全年盈利锐减的坏消息,日产甚至发布全年盈利预警警示。除了主要依靠利润丰厚的北美市场的福特和通用利润保持乐观,大部分的跨国公司都面临利润大幅度缩水的糟糕财年。


中国尤其如此,截止2024年11月份,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为3.3%,同比下降35%,2024年1~11月的汽车行业利润率4.4%,同比下降7.3%,相对于工业企业6.1%的平均水平仍偏低。中国汽车在产销数字上傲视全球,但日渐内卷市场、深度价格战和消费下行多重影响下,利润早已偏离合理水平。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市场脉搏”监测数据,去年前十个月,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接近2000亿元,经销商的亏损面从2023年的50%左右激增到70%。


“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行业分走汽车产业链主要利润;智能化时代,高阶智能芯片公司和软件算法公司分走一半以上利润。这都会导致传统制造商OEM的盈利能力快速下降。”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早在2023年的一份报告的预测,当下已经成为现实。


这是汽车行业诞生100多年来一次深刻的利益链重构。之前,汽车行业的利润分配模式一般相对固定,在丰歉不等的年份中,行业利润率大致在7%~10%左右波动。但是新汽车时代改变一切,行业的利益分配结构开始发生分化,产业链盈利开始逐步向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行业、引望为代表的智能方案提供商转移。


财报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全年盈利441.2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360.01亿元,全年预计逾500亿元,按照营业额计算,近几年,它一直保持毛利率30%、净利率15%左右的超高水平。



这种变化引来了整车大佬众多的吐槽,“我们都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在2023年和2024年,包括广汽董事长曾庆洪、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在内,都在不同场合公开表达了对于宁德时代高额的利润率的调侃和不满。


相比汽车行业整体下移到4.3%的利润率,动力电池仍然在享受新能源汽车的红利。去年前三季度,锂离子电池制造等上游行业利润增长了58.8%,A股上市的30家动力电池企业当中,27家利润为正,6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智能化汽车时代驱使利润继续迁移,以软件OTA和智能化硬件嵌入为代表的服务和供应链,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芯片制造商汲取走丰厚的利润。这对华为和英伟达来说,都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脱胎于华为旗下智能解决方案BU,是目前鸿蒙智行、阿维塔和众多采用华为最新ADS 3.0智驾系统提供商。根据股东赛力斯的财报显示,在2022年和2023年,引望分别亏损了75.87亿元和55.97亿元,但是随着ADS 3.0迅速普及,去年上半年扭亏为盈,1~6月营业收入104.35亿元,净利润为22.31亿元,预计全年盈利在50亿元左右,净利润率达到惊人的20%以上,和汽车行业全行业4.3%利润率形成强烈的反差。


短短四年,汽车行业利润率分配模式就会发生巨变。以品牌为纽带,掌控产业链利润分配的传统汽车正在迎来巨变。电子电气架构设计领域、智能驾驶系统集成领域和动力电池行业,成为未来行业利润的主要汲取者,制造领域的利润被压缩到极致微薄。



华为进入汽车行业的模式,无论是智选车模式还是Hi模式,不介入制造领域,而是选择以“鸿蒙智行”为渠道与品牌纽带,以问界、尊界、智界和享界为品牌差异类别,用引望作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把制造环节全部交给赛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


以上一个周期的胜利者特斯拉为例,在它的盈利模式中,软件服务订购已经成为收入的重要成分,2024 年三季度,特斯拉营收为 251.82 亿美元,虽略低于市场预期的 253.7 亿美元,但净利润达 21.67 亿美元,净利润仍然远超传统汽车公司最好的丰田汽车。


随着AI开始逐步普及,汽车行业下一个风口将可能被英伟达为代表的智能芯片公司主导。11月21日,英伟达发布2025财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英伟达三季度营收351亿美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一个净利润率逾55%的科技怪兽在虎视眈眈。


富士康的母公司视图并购日产汽车,可以预见,立讯精密也在视图复制自己苹果产业链介入汽车制造业。


一切尚未命名


“我们的对手不再是宝马和大众,而是吉利、比亚迪和特斯拉。”1月初,吉姆·法利在一次和美国媒体视频访谈中说,电动化革命已经深刻改变了世界,而中国品牌在这一领域已经实现和特斯拉一起领跑。汽车科技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中国汽车行业,也在动摇全球汽车行业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格局。


丰田牵手英伟达还是基于上一代Orin芯片,极氪选择成为第一家搭载Thor 芯片的OEM。“借助高通和英伟达的最新顶尖技术,极氪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处在全球头部品牌之列。”1月7日,出席CES的极氪科技CEO安聪慧说。全球首家OEM量产自研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Thor智驾域控制器平台花落极氪,和首款量产原生自动驾驶汽车极氪RT将于2025年开启大规模交付,极氪科技在这场科技奥运会中,从技术、生态到产品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示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征程的实力与雄心。



“万物新始,一切尚未命名!”在中国市场受到理想和华为轮番冲击的宝马决心用最快速度补上智能化的课。此次参加CES的宝马全球首发了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首创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韦博凡表示,全景iDrive的控制与操作理念汇聚了宝马25年来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开创性成果与技术领导力,将会为用户带来颠覆性的交互体验,将于2025年底率先在BMW新世代车型上应用。


但世界并不总是同频,1月21日,特朗普总统一上任便宣布撤销前任拜登的“绿色新政”,并取消7000美元的电动车补贴。他期待美国将再次成为制造业国家,他还提及了重振美国汽车业的愿景,特朗普表示:“我们将以几年前无法想像的速度在美国生产汽车。”


2024年美国共售出超过32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190万辆为混合动力车型(包括HEV和PHEV),130万辆为纯电动汽车。传统燃油车的销量首次跌破80%,但是,特朗普新政将意味着2025年美国电动车市场面临不确定。


特朗普新政毫不掩饰地呵护底特律,但也让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这些经典日渐满足蜗居于美国市场,难以走向全球。F150、赛博班、野马和JEEP一代代经典,更多份额被压缩在美国(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市场,依靠政策保护和这个市场对皮卡和大型SUV的偏好,汲取不可思议的超额利润,以垄断利润顽强活在历史与民粹的育婴房中。


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2024年第三季度,美国新车平均售价为47542美元,折合人民币34.7万元,创历史新高。而上半年,中国汽车平均售价17.9万元。同样一款车型,本田思域在美国零售价格接近19万元,而中国思域的价格仅为11万元。中国汽车消费者享受了中国低成本制造的红利。


虽然贸易保护会堆砌高墙,但是长期来看,考虑到全球转型,像太阳能电板、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等需求急剧增长,在全球并不存在产能过剩,因此贸易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发生。因此,在中国,由于其制造业天然优势和政策优势,加之经济结构完备,注定中国在大规模生产非常高效,中国的制造能力超过了排在其后的九个国家的总和,这大大的提高了中国和全球产业链的效率。


智能化将是最佳舞台,中国已经成为外资品牌在华实现本土化产业链搭建和商业模式落地的最佳场所。大批量验证过的技术,工艺技术,产品技术,大量的优秀的工程师,丰富的资源,几乎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丰田汽车决心把雷克萨斯新一代供应链嫁接中国,雷克萨斯独资在上海制造的内在逻辑。这也是奥迪的长春PPE工厂,未来上汽奥迪以上海为核心,以华为合作为契机,去赋予AUDI在中国成长的驱动力。



长安汽车掌门人朱华荣发出这样的预测未来:“竞争淘汰赛加速,马太效应愈发凸显。未来还将呈现大集团多品牌共存共赢、极少数品牌赢者通吃的局面,依托数智化技术,一个品牌达到上千万辆销量不再是天方夜谭,极大批量和极大规模将成为现实。”


因此,和底特律可以蜗居美国独享区域 繁荣不同,宝马、丰田所在的德国和日本,还有韩国三个全球汽车托拉斯,受制于本土市场容量有限,他们必须要全球布局去满足不同地域和年龄群的消费需求。就像弗兰茨·卡夫卡说,“用一只手挡住命运笼罩着的绝望;但同时,你必须用另一只手记下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中国市场的快速变革的确让更习惯坚守的人绝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情怀使得许多新生的物种在中国迅速改变过往格局。鸿蒙智行在2024年交付新车44.5万辆,位居行业销量第二,目标完成率89%。尽管未能完成50万辆的既定目标,鸿蒙智行仍对2025年提出100万辆的销量目标。这是一个惊人的目标,哪怕一旦它实现80%,80万辆的鸿蒙智行,将超越在中国统治豪华品牌长达30年的BBA,成为新的中国骄傲。



智能汽车和AI技术,将成为中美大对决的焦点。“这让我相当震惊,我以为我们对芯片的限制会把它们挡在门外!”2024年12月,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接受采访时说,在2024年年底,深度求索正式发布DeepSeek-v3,获得了开源AI中的最高排名,可与OpenAI和Anthropic等顶级闭源系统匹敌。“我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即使我们赢得了竞争的第一阶段,但中国最终也会赢得竞争,因为中国在批量产品中应用这种技术的速度更快。”


从0到1,中国还受制于基础技术和研究制度而难以追赶美国,但是从1到100,是中国极为擅长的增长飞轮。施密特洞察到这个秘密,而马斯克和黄仁勋毫不迟疑地将特斯拉和英伟达成功嫁接到中国的飞轮效应上。


科技界已经达成的科技共识是: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是改变未来的科技武器,目前来看,中国是其中最热闹的沃土。是时候给这个世界来一次彻底的改变了!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901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