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开锁》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车撞树上你知道拐了,汽车撞墙你知道拐了;股票涨起来你知道买了;犯错误判刑了你知道悔改了;大鼻涕流到嘴里你想起来甩了啊”
这句台词,用在雷克萨斯身上,可真的太适配了。
我们要承认,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上,一直都很滋润,否则不会长期存在加价的现象。
甚至坊间一直都有:““你们这款车加价20万能提车么?”“不好意思先生,我们没有这么大的优惠”这样荒诞但是又足以证明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风光的段子。
各位,不要觉得加价是个很遥远的词汇,就在价格战打的硝烟四起的2024年,“雷克萨斯”的加价事件,依旧在出现。
2024年3月份,王先生在还就消费者王先生在海口中升雷克萨斯4S店订购GX550车型并支付定金后,被要求额外支付10万元“增值服务费”才能提车。4S店在协商未果后单方面退还定金,消费者投诉至监管部门。经调查,该店被认定构成价格欺诈,罚款45万元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那么试问,雷克萨斯2024年的销量如何?
据销量数据显示,雷克萨斯中国在过去一年中累计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微增0.3%,看上去似乎一片和谐,但是大家都清楚,雷克萨斯想要回到巅峰时期的销量,很难了。
大抵雷克萨斯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国产。
丰田中国于2月5日发布公告,丰田与上海市达成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合作意向,计划在上海金山区新设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第一款纯电动车型最快于2027年投产。
至此,这个被业界讨论了近十余年的话题,终于尘埃落定。
结语
可,国产真的是“万金油”么?
目前,不止雷克萨斯,整个二线豪华品牌都在走下坡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且价格战愈演愈烈,中国自主车企奋起直追,任何一点,都不是国产就能解决的。
丰田章男,现在似乎终于明白了在全球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中,只有扎根中国,才能确保雷克萨斯未来,可惜,有些晚了。
一直以来,奇瑞汽车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全球汽车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更连续22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
在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投资与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这使得车企普遍背负较高债务。通过分析 2023 年数据,能更清晰地了解国内外主流车企的负债状况。
了解的网友应该都知道,近段时间咱们国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一经亮相便引发了业内外的巨大关注,不仅短时间内就登顶了APP下载榜榜首,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ChatGPT,还凭借着“物美价廉”的特性引发了海内外开发者社区的轰动,特别是极低的训练成本直接震撼了美国硅谷,导致美......
打响开年第一枪!
今年的“Dear Car”评选,入围车型在编辑部内部依然讨论激烈,毕竟去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学霸”很多,大家的意见很难统一也是正常。
雷克萨斯国产,希望依旧渺茫
听劝,现在绝对不是最佳购车时机
是时候科普一下汽车行业常识了!客观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
2025年的汽车圈简直不要太热闹,开工第一天刚写完的车企“开门即开卷”的优惠政策,本以为这已经是开年最炸裂的事件,结果我还是年轻了,这顶多算是“车圈大事件”第一弹!因为更炸裂的新闻还在后头,咱们今天就来唠唠。
比亚迪2024销售成绩出炉,成功夺得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三冠王”!
跑好新年“第一棒” 上汽大众1月热销近10万辆
全球头部车企负债究竟有多少?透视汽车行业高负债背后的真相
汽车行业负债真相:规模越大,负债越高?
车企的高负债现象需理性看待。在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属性下,适度的负债是支持技术研发、产能扩张的必要手段。关键在于负债是否与营收和资产规模相匹配,以及是否有健康的现金流支撑。脱离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单纯以负债规模评判车企风险,显然有失偏颇。
价格战“加码”,盘点2月购车优惠政策
吉利控股集团1月总销量超33万辆,同比增长14.8%
仍然是燃油车赛道,上汽大众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
开年,丰田决定在上海金山区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的公司的消息轰动了汽车圈。
比亚迪 2024 年全球销量三冠王,彰显新能源汽车领军实力
看到车企负债高,你的第一想法是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