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亚迪用9.98万的DM-i冠军版,把主流A级车的价格降了2万多,做到了油电同价;2024年,7.98万的荣耀版搞定了电比油低;2025年,增加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后缀变成了智驾版,把高速NOA的价格门槛从10万出头降到了不到7万。总结发布会里的核心技术,至少能捋出来4条关键信息,1、全系增配,价格不变;2、天神之眼分ABC三个等级,硬件分别用双Orin X+三激光雷达、单Orin X+最多2颗激光雷达和单Orin N+三目摄像头;3、20万以内标配天神之眼C,天神之眼B覆盖腾势和比亚迪部分车款在20万以上车型,天神之眼A主要给仰望;4、天神之眼C作为智驾版销量主力,且后期会OTA城区记忆领航。这波技术发布后,我们也产生了2个思考,一个是比亚迪的纯视觉路线,用到了什么技术?另一个是,既然高速NOA成了标配,不到10万也有智驾能力,那在竞争最激烈的B级插混市场,秦L的智驾效果大概如何?
除了高速也能进城,算力不是问题
之所以把秦L智驾版从21款新上市车型中单独拎出来聊,核心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方面是秦L是五代DM技术的首搭车型,比秦PLUS在尺寸和定位上高一个级别,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则是9.98万的价格,正好卡在10万元以内,以往主流高阶智驾的整车售价,最低也在10.38万元(宝骏悦也plus),所以,要聊10万内的智驾技术,确实绕不开2025款的秦L智驾版。
前面提到,天神之眼C不会配激光雷达,而是通过三目摄像头落地纯视觉路线,所以在感知层面的硬件配置上,秦L智驾版增加了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和12颗高清摄像头,芯片用到了算力84TOPS的英伟达Orin N,这里延展一句,之所以没用早期曝光的地平线J6M,核心原因还在于两款芯片在架构和软件生态的差异性上,简单理解,Orin基于CUDA架构,J6M基于BPU架构,尽管后者更偏向于处理像CNN积卷神经网络的特定类型,但前者支持更广泛的算子类型,也就是通用性更强,适合后期全栈自研思路,所以BPU架构下的芯片需要重新对算子额外做定制型开发,一来会影响开发效率,不支持短期追赶迭代,二来生态多样性受限,不适合后期璇玑架构的跨域理念。
再来聊分布式传感器硬件,从车企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售价最低的纯视觉技术,是小鹏MONA M03的MAX版本,售价15.58万元,而在感知部分,其使用的是Lofic架构的双目摄像头方案,原理很好理解,就是在每个光电二极管旁放置一个高密度电容,强光时吸收多余的光电子,弱光时捕捉暗细节,目的就是优化成像效果,比亚迪没用类似小米的可变焦BEV技术或Lofic,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稠密点云能力上。
为了尽可能增加场景感知细节,丰富语义认知,第一步就是增加摄像头数量,同时提高像素能力,从不同角度捕捉信息交给多视图立体视觉MVS生成更稠密的点云,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或自编码器填补点云的缺失部分,这里面肯定还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或多帧融合的数据预处理,最后的效果便是提高了10倍,点云数量基本和中低线束激光雷达类似,探测精度缩小到1cm,最远350米,对毫米波雷达的探测水平角精度和垂向能力调整后,不到100TOPS的车端算力,处理基础信号数据基本没有太大难度。
9.98万的秦L,也在智驾头部梯队?
核心还得看算法架构。大体构型,还是以Transform为主干网络的BEV+Occupancy感知框架,看着有些复杂,但其实这就是特斯拉早期公布的的技术方案,优点是可以通过感知硬件降低成本,难点则在于需要更强的算力以及更多数据样本和视觉处理能力,比亚迪的办法是,由感知和规划模块网络先进行快速训练,验证用于训练数据是否正确,以及算法的有效性,积累一段时间后应用在类似长期记忆的算法架构上,也就是最终的端到端大模型上,所以本质上来讲,这套方案和市场主流智驾方案类似,都属于数据投喂量越大,后期训练越好用的智驾类型,所以不排除秦L的这套智驾系统,后期是有能力杀到头部梯队的。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早期实测数据匮乏,城区NOA暂时会以记忆领航的方式出现,唯一的难点在于,由于城区道路环境复杂,数据多样性超过高速场景,低算力平台打通城区领航,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做,不过对于数据的闭环迭代,比亚迪也拿来了其方式,就是利用“影子模式”用过传感器收集真实世界的运行数据,对观测结果进行自动标注,当积累一定水平后,触发模型训练迭代,将保存的环境实测数据与驾驶员的实际操作进行算法匹配,模拟学习变道等动作和博弈逻辑,最后完成整个数据闭环。
具体到高速NOA的效果上,除了能自主超车、变道,以及大曲率过弯之外,上下匝道也没有太大问题,整个系统对车速的预控制逻辑也相对拟人化,要知道,在天神之眼智驾技术发布之前,比亚迪其实已经用征程5芯片和11V5R12U传感器硬件,落地了纯视觉DNP技术,所以在整个算法架构层面,和天神之眼AB目前依靠的Momenta方案相比,除了感知层面获取的数据维度不同之外,基本没有拉开太大的代差,结合之前比亚迪自研的芯片、域控等核心零部件,也不排除后续有新增天神之眼C智驾功能的可能性。
再回到秦L智驾版来讲,作为目前10万内唯一配高速领航的插混B级车,其竞争力已经不单再是2L级油耗和2000km的综合续航了,虽然还没跑通全场景城区领航,但智驾的压力也给到了同价的插混、传统油车和增程等对手身上。
极狐新阿尔法S5上海车展上市,五大升级你更喜欢哪一个?
近日,全球汽车行业权威奖项“2025世界汽车大奖”(World Car Awards)在纽约国际车展举行颁奖典礼,比亚迪海鸥(BYD SEAGULL/BYD DOLPHIN MINI)摘得“2025世界城市车(World Urban Car)”冠军;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荣获“......
究竟谁能成为20万级市场的“性价比之王”?
超级e平台,是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把电池、电机、电源等都做到1000V,将电动车带入千伏时代。4月27日,比亚迪在北京举行了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暨汉L唐L“兆瓦闪充”全国巡回体验会大家现场体验了兆瓦闪充和双枪充电。
上汽正不断加快调整转型步伐,突破本土,展望全球。
林肯以“堂”为轴、以“器”为媒,向世界演绎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豪华叙事。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轻量化的新型复合型材料,受到了全球市场的高度关注。在国内有一家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的领军企业HRC,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战略布局,正在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并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近日,全球汽车行业权威奖项“2025世界汽车大奖”在纽约国际车展举行颁奖典礼
奥迪Q5L+华为黑科技 直接掀翻BBA天花板|上海车展
2025上海车展上,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台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汽车揭开面纱。这台搭载10颗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和2000TOPS超强算力的“科幻战车”,不仅刷新了行业对智能驾驶的认知,更让“2028车轮上的新世界”这一畅想变得触手可及。
18.29万起,华为生态上车,长安猎手K50硬刚福特猛禽?
牵手华为,丰田首款D级纯电轿车实力如何?
不追求炫技,只为解决用户的真实问题
这两项突破,既是对比亚迪团队的肯定,更是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里程碑
福田汽车何时才能有一份和“行业第一”相匹配的利润表呢?
4月20日,iCAR通过线上直播开展了一场充满人文温度与科技锐度的春季生态发布。
宝马集团以AI创新引擎驱动战略纵深,加速中国AI战略落地
东风日产N7冰箱彩电沙发智驾全配齐 上市售价仅11.99万起
豹力来袭!方程豹携583家族亮相2025上海车展
2025年4月23日,比亚迪全球汽车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于上海国际车展方程豹展区盛大启幕。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五大顶级艺术院校的专家评委亲临颁奖典礼现场。比亚迪王传福总裁为来自天津美术学院的冠军选手赖裕顺颁奖。